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根喜  刘江  张国芳 《治淮》2004,(12):34-35
一、引言 临淮岗洪水控制枢纽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以上28km处的安徽省霍邱县临淮岗镇,是淮干正阳关以下的淮北平原及沿淮工矿城市的重要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2.
古籍记载的淮河水系淮河古水系,在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禹贡》、《山海经》等书中就有描述。《禹贡》上记载着“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沂泗,东入于海”。这就概述了淮河流域的轮廓。直到公元四六六年南北朝时,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对淮河源委、流向、支脉作了较详细的描述。淮河从源头,历径豫、皖、苏到苏北涟水云梯关入海,南岸入淮支流有:油水、浉水、谷水(今竹竿河)、黄水、淠水(今白露河)、决水(今史河)、沘水(今淠河)、泄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洪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1092次,平均2年一次。由于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往往把降服水患的希望寄托于一些“镇水神物”身上,如铁牛、铁狮子、铁龟等等。我国使用铁器镇水的时问的始于公元三世纪前后。据史料记载,梁天监十三年(514),梁朝在淮河上筑埝,壅淮水淹魏军淮南据点寿阳。由于埝坝不能合拢,当时有人建议:“水中有蚊龙作祟,但这些怪物都怕铁器,可以利用铁器把它们镇住。”梁武帝萧衍采纳了这个意见,便下令搜掠沿淮铁器,总共达数千万斤沉到水底作为基础,终于把埝筑成。不过当时因冶铁业尚未发达,故尚未有铸造镇水兽出现。目前在扬州瘦西湖的徐园内有两只直径一米多、高约一米的铁镬(古时称无足的鼎叫镬)相传即是萧梁时的镇水遗物。  相似文献   

4.
“去国之臣,心犹在河”。这是我国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在72岁退休时说的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潘季驯(公元1521年——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湖州乌程人(今浙江湖州吴兴)。嘉靖29年进士,曾任江西、广东、河南等省地方官。从嘉靖44年(公元1565年)45岁起,曾4次出任总理河道都御史,主持治理黄、淮、运河,前后历时27年,为我国治河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四任“总理河道”职务中,以第三次任职时的成绩最为显著。那是在万历6年(公元1578年),黄河和淮河同时决溢,以致黄淮交汇处的清口淤塞,淮河南徙,灾情非常严重。朝廷无计  相似文献   

5.
昔日淮河碧水蓝天 昔日淮河,河水清清,碧水涟涟;游鱼如织,鸭鹅成群;风光秀丽,令人流连忘返。淮河像一位慈祥温柔的母亲,以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滋润了流域1222万公顷良田,为流域内的文明和发展默默地作出奉献。人们热爱她,赞美她:“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至今淮河两岸的人民在想念昔日的淮河水,在盼望能重见清清淮河水。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四八六年,吴王夫差筑邗沟,引长江水向北流入淮河,其时淮口最低,长江水位高于淮河水位,入淮处曾建有北神埝(即今之节制闸,用以控制邗沟水位)。历史上这一情况曾延续有一千多年。据淮办编写的《淮河史话·评说汴渠》篇中介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淮河中游两侧的一系列湖泊洼地一直是淮河上中游洪水滞蓄回旋的区域。受黄河夺淮影响,淮河下游河床淤积抬高,失去了入海口,改经入江水道流入长江。黄河夺淮造成淮河水系紊乱,排水不畅,形成了“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局面。上游来水快,中游水流不畅,下游水道狭窄,各支流入淮河口淤塞,汛期淮河水位一旦高出地面,便严重顶托沿岸各支流的排水和两岸涝水的外排,形成淮河特有的因洪致涝、洪涝并发的洪水灾害。淮河流域1931、1954、1956、1991年严重水灾就是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任癸  杨锋 《治淮》1997,(8):12-14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沿淮共修建了23个行蓄洪区,以保证淮北大堤及沿淮重要工矿、城市、铁路的防洪安全。几十年来的运用实践证明,行蓄洪区已成为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淮河干流中的4个蓄洪区总库容65.7亿m~3,可滞蓄的洪量约占正阳关30天洪水总量的20%,对削减淮河干流洪峰的作用十分明显。行洪区的运用,扩大了淮河干流泄洪能力;据分析,行洪区在中小洪水时可分泄河道流量30~50%,大洪水则达到50~70%。如此巨大的蓄、分洪能力,对于淮干中游,在相当长  相似文献   

9.
正大别山麓,东淠水河上,一座大坝横跨在两岸之间,坝体上镌刻着毛泽东主席手书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大字,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淮河水患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连拱坝水库——佛子岭水库。1950年,淮河再暴发流域性水灾,损失惨重。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做出了《关于治理淮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八五”治淮重点项目——河南省淮干童元、黄郢、建湾三个行洪区处理工程,已于今年5月20日全部完成了行洪圩堤铲除,恢复了三个行洪区的漫滩行洪,扩大了河南省境内淮河干流的行洪通道。 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强调,治理淮河要继续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近期以泄为主,集中力量扩大和整治淮河干流泄洪通道,恢复淮干常遇洪水的行洪能力。固始县的童元、黄郢、建湾三个行洪圩区位于河南省淮干末端,是洪水下泄的咽喉部位,进洪机遇频繁,阻水现象严重,被列为重点治淮项目。河南省遵照治淮总体部署,把三个行洪区处理列入全省治淮“三点一线”(石漫滩水库复建、鲇鱼山水库除险加固、杨庄滞洪工程和淮干整治)重点工程项目,集中人力物力,精心规划、组织施工。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全部完成了三个行洪区的圩堤铲除任务,共铲除圩堤30.45公里,土方296,4万立方米,迁移安置移民15000余人。目前,除留居  相似文献   

11.
陈平  王荣喜 《治淮》1999,(3):10-11
一、基本情况 临淮岗工程是提高淮河中游防洪标准的洪水控制工程,位于正阳关以上25km处。它的主要任务是当淮河上中游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关闸调蓄洪峰,控制洪水,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从防御1954年洪水(合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工矿城市圈堤的安全。在中小洪水时,开闸敞泄,保证上中游河道排水通畅。该工程坝前设计洪水位28.41m,相应滞洪库容86  相似文献   

12.
寿县城墙为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20年)建康都统许俊为御金兵“即旧址”重筑,迄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寿县城座落于淮河南岸、八公山之阳。东淝河经城北西流入淮,南下  相似文献   

13.
淮安县城为淮城镇。进入淮城镇,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雄踞镇中心路口的镇淮楼。它底部的砖台略呈梯形,正中开着一个拱形门洞,宛似城门。台上四周围以栏杆,二层木结构的高楼,飞檐翘首。据地方志记载,它始建于宋代,重建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踏着台侧的砖阶,盘旋而上,于镇淮楼俯瞰,那大屋脊上装饰着“龙凤”和“万年青”、“宝葫芦”等吉祥之物的鳞次栉比的民宅尽收眼底。向导介绍说,我们登上的这座楼最早是宋代淮安地方官的酒楼,明代改作鼓楼,后因淮河经常泛滥而改称“镇淮楼”,现在辟作“淮安历史文物陈列室”,展出当地搜集和出土的文物。展品中,有一个比人还要高的四齿大铁  相似文献   

14.
古淮河的两条支流一沂河、沭河是沂蒙大地的两条龙。它们似一对孪生姊妹永不分离,自北向南并肩而行,逶迤三百公里,贯穿沂蒙大地,以她甘美的乳汁哺育了两岸的英雄儿女。然而,历史上两条苍龙受大自然的左右,也曾喜怒无常,给人民带来多少痛苦,多少灾难。据记载,公元1194年,黄河决口夺淮,淮河下游被大量泥沙淤塞,沂沭两条巨龙失去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一次用水力机械冲填筑堤试验工程已于四月上旬在淮河中游安徽寿县开工了。参加这项试验工程的有来自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华东水利学院、黄委会勘测设计院等约25个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水力冲填堤试验工程处由治淮委员会直接领导。工程地点选在淮河南岸寿县方家坎子附近,在正阳关下游约20公里,冲填堤段长200公尺,离淮  相似文献   

16.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清清的淮河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文明,滋润原野,孕育丰收。淮河以她博大的胸怀和母亲般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淮河儿女。为了使淮河更好地造福人类,新中国成立后,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淮河流域人民经过40多年的艰苦治理,已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防洪、排涝、灌溉、航运、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然而就在淮河水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人类在文明社会进程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使清清的淮河水  相似文献   

17.
基础 《中国水利》2007,(7):I0006-I0006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是淮河两岸人民对家乡的赞誉。这样的美誉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淮河流域,一点儿都不过分。然而,800多年前的黄河夺淮,严重破坏了淮河水系,使淮河成为一条闻名的害河。  相似文献   

18.
李忠俊 《治淮》1996,(12):25-27
淮河上中游是我国洪水频发区域之一。为了准确地收集水情信息,及时将信息传到各级防汛部门,并实现计算机联机洪水预报,为淮河防汛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经水利部批准,由水利部水调中心牵头,淮委和豫、皖两省共同负责,历经3年,于1990年建成了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简称淮河水文遥测系统)。这是我国最大型的系统之一,它经受了淮河“91·6”特大暴雨洪水的考验,发挥了较  相似文献   

19.
千里淮河,原来是一条航运、灌溉都很便利的河流,民间曾有“走千走万比不上淮河两岸”的说法。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境内)决口,改道流入山东的梁山泊,再循泗水河道滚滚南下,抢占了淮河河道,与淮河合流共同东流进入黄海。由于黄河长期夺淮,黄水挟带的大量泥沙年复一年的沉淀淤积,使淮河干支流河床逐渐淤高,排水不畅。在低洼的中游地区形成了城西、城东、瓦埠等一连串的湖泊,在济宁与徐州之间形成了南四湖,在黄淮交汇处形成了洪泽湖,在里运河以西的高宝洼地形成了高邮、宝应等湖。由于湖面不断扩大,湖周大片陆地和历史古城沉没水底,形成了湖泊底部多古城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20.
蚌埠市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统计耕地442万亩,现有人口312万人,位于淮河中游下段(境内淮河长147公里),处于黄河、涡河、北淝河、浍河及沱河诸河道的下游,是历史上有名洪水走廊,洪涝旱灾害频繁。建国初的1950年7月大水,怀远水位仅18.59米,大河湾淮堤即全部漫溢,石羊坝、黑牛嘴堤防均发生决口,洪水泛滥成灾。是年,中央人民政府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