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真空蒸发制备Sb掺杂Sn2S3多晶薄膜。研究不同比例Sb掺杂对Sn2S3薄膜的电学、结构、表面形貌、化学组分的影响,实验给出掺Sb5%薄膜经380℃热处理30 min可获得结构良好正交晶系的Sn2S3∶Sb多晶薄膜,薄膜的电阻率从未掺杂时的79kΩ.cm降到23.7Ω.cm,下降了三个数量级。Sn2S3薄膜表面为颗粒状,体内化学计量比Sn/S为1∶1.49,与标准计量比非常接近;掺Sb(5%)后为1∶0.543,Sn过量。Sn和S以Sn2+,Sn4+,S2-形式存在于薄膜中;Sb元素显示正5价,部分Sb5+进入晶格替位Sn4+。 相似文献
4.
通过TG-DTA,BET-N2吸附和X衍射分析,详细研究了SnO2凝胶在20-700度区间干燥固化过程中的收缩,失重机理,凝胶骨架纳米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掺杂元素Sb,溶胶阶段加入的催化剂和溶剂种类对干燥过程和固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发现:SnO2凝胶为1-10nm尺寸的纳米多孔结构,符合圆柱通孔模型,在干燥固化过程分别为20-200度,200-550度和>550度三个不同阶段,分别发生骨架吸附溶剂解附,-acac螯环分解氧化,网链结构驰豫和无定型→晶态转变等四个过程,它们是支配凝胶失重,收缩,固化的主要机理,随固化温度增加,纳米骨架粗化长大但其径长比保持不变,同时Sb加入有细化骨架作用,而催化剂对凝胶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真空蒸发工艺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Te和掺Sb-ZnTe多晶薄膜,并在氮气气氛中对薄膜进行热处理.分别利用XRD、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霍尔效应测试仪对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以及光学、电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Sb掺杂量和热处理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掺杂薄膜为沿(111)晶面择优生长的立方相闪锌矿结构,导电类型为P型.Sb掺杂并未改变ZnTe薄膜晶体结构和导电类型,但衍射峰强度降低;Sb含量直接影响着Sb在ZnTe中的存在形式,掺Sb后抑制了薄膜中Te和Zn的结合,使薄膜中Te的含量增加;室温下薄膜的光学透过率和光学带隙取决于掺Sb浓度和退火温度,并且掺Sb后ZnTe薄膜的载流子浓度显著增加,导电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铈掺杂二氧化锡超细粉体,平均粒径为20nm,并制得氧化锡电极样品。主要研究了在氧化锡电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e对电极导电性能的影响情况,通过XRD、SEM和电阻率表征样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e掺杂有利于提高SnO2电极的导电性能,并随Ce含量增加,导电性也提高。共沉淀制得的原料粉体具有纯度高、掺杂均匀等特点,有利于充分发挥添加剂在SnO2电极中起到的提高导电性能的作用,且共沉淀法操作较简便,易实现从实验室制备到实际生产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掺Sb—CdTe薄膜的结构及其光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真空蒸发技术在玻璃衬底上获得了掺Sb的CdTe薄膜,薄膜为立方晶系结构,具有沿[111]晶向的择优取向。薄膜为P型呈高阻状态,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很低。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下薄膜的性质,并在不同条件下对薄膜,进行热处理,研究了蒸处理对薄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TiO2/SnO2复合薄膜的亲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SnO2复合薄膜,通过XRD、XPS、UV透射光谱的分析及薄膜表面接触角、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等的分析,研究了SnO2与TiO2配比、热处理温度、膜厚度等因素对复合膜的亲水性、透光率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的亲水性和光催化活性均优于单纯TiO2,当SnO2与TiO2的摩尔比为1%-5%时,所制备的薄膜具有超亲水特性;热处理温度为450℃时薄膜亲水性最好,膜厚度的增加有利于亲水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非晶石英衬底上不同温度下制备了纳米多晶Gd掺杂CeO2(简称GDC)氧离子导体电解质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物相、晶粒大小、生长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交流阻抗谱仪测试了GDC薄膜的电学性能.结果表明,GDC薄膜生长取向随沉积温度而变化:300-400℃时为强(111)织构生长,而500-600℃时薄膜趋于无规则生长;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牛长形貌由同一取向的大棱形生长岛转变为密集球形小生长岛;GDC多晶薄膜的电导活化能约为1.3eV,接近于晶界电导活化能值,说明GDC交流阻抗主要源于晶界的贡献;晶界空间电荷效应导致GDC薄膜电导率随晶粒尺寸而变化,晶粒尺寸越小,电导率越大. 相似文献
10.
SnO2薄膜具有透明导电的特性,因而被制成透明电极而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中。研究表明,经掺杂的薄膜具有更优异的光电性能,然而传统的掺杂元素Sb,Te或F较为昂贵且有毒性,因此,掺氮将有望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利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出不同氧含量的SnO2以及氮掺杂SnO2薄膜,并分析了薄膜的形貌结构及光电性能。结果表明:薄膜沉积过程中氧分压和氮掺杂对薄膜性能影响较大。在SnO2薄膜中,晶粒呈包状形态,随着氧分压的增加,晶粒取向从(101)转向(110)方向,晶粒尺寸逐渐变小,可见光透光率提升到80%以上,光学带隙增加到4.05 eV;在氮掺杂SnO2薄膜中,晶粒呈四棱锥形态,晶粒取向为(101)方向,随着氧分压的增加,可见光的透过率同样提升到80%以上,光学带隙增加到3.99 eV。SnO2薄膜和氮掺杂SnO2薄膜的电阻率最低分别达到1.5×10-1和4.8×10-3Ω.cm。 相似文献
11.
在室温条件下, 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NiO/Ag/NiO透明导电膜, 研究了不同NiO层和Ag层厚度对三层膜可见光透过率和电阻特性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制备的NiO/Ag/NiO为N型透明导电膜。在400~800 nm的可见光区域内, 随着NiO和Ag层厚度的增加, 薄膜的透光率先增大后减小。NiO层厚度为30 nm且Ag层厚度为11 nm时, 叠层膜具有较好的光学特性, 其最大透过率为84%, 薄膜电阻为3.8Ω/sq, 载流子浓度为7.476×1021cm-3。对薄膜透过率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发现结果与实验中大致趋势相同, 但因为折射率选择和薄膜界面等因素的影响, 在可见光区域后半段实验值大于计算值。 相似文献
12.
三维有序大孔SnO2及SnO2/SiO2材料的制备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SnCl2-2H2O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用微球直径为585nm的聚苯乙烯胶晶为模板,制备了三维有序大孔SnO2和SnO2/SiO2材料,SEM观察表明,直接用SnCl2的乙醇溶液为前驱物溶液,难以形成有序的大孔结构,加入正硅酸乙酯或将SnCl2溶液转变为氧化物溶胶,则得到的大孔材料孔结构三维有序排列相当好,孔径为453~500nm,孔与孔之间通过小孔相连,XRD分析表明,大孔材料孔壁由晶粒直径约为17nmSnO2粒子构成。 相似文献
13.
纳米MgO/SnO2复合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gO/SnO2纳米复合粉体.用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能谱(EDS)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用DSC考察了纳米MgO/SnO2对RDX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400℃煅烧样品的平均粒径约为3nm, MgO的掺杂可提高纳米SnO2粒子的热稳定性和对RDX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它使RDX的分解峰温降低了8.5℃, 分解热增加了518J·g-1(约50%). 相似文献
14.
SnO2纳米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聚氧乙烯五醚(NP5),聚氧乙烯九醚(NP9),乳化剂(OP)和环己烷组成的微乳体系中制备二氧化锡前驱物。然后再经800-820℃熔烧2.5h,成功地制备了直径为30-90nm,长5-10μm的金红石结构的二氧化锡纳米棒,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对二氧化锡纳米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熔盐合成机理对其形成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是成核、长大过程形成了二氧化锡纳米棒。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Sol-Gel)过程和旋涂技术,通过高温烧结,得到了Zn-Sn-O系统的薄膜。结合干凝胶的差示扫描热分析(TG-DSC)和薄膜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干凝胶在烧结过程中发生的反应。通过控制溶胶的组成和薄膜烧结温度,得到了较纯净的Zn2SnO4晶相薄膜和ZnSnO3晶相薄膜。ZnSnO3晶体薄膜的电阻率显著低于Zn2SnO4晶体薄膜;N2气氛热处理后,ZnSnO3薄膜的电阻率升高而Zn2SnO4薄膜的电阻率大幅降低;当[Zn]/[Zn+Sn]=50.3at%时,薄膜的晶相仍为ZnSnO3,其电阻率较[Zn]/[Zn+Sn]=50.0at%的薄膜降低,约为8.0×10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子束蒸发法成功制备了透明导电的ZnO/Mo/ZnO(ZMZ)复合薄膜,研究了不同的退火温度对其电学和光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四探针测试仪等检测手段对样品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结晶程度提高,晶粒尺寸增大;薄膜的电阻率先降低后升高;薄膜的光学透过率先升高后降低。当退火温度为250℃时,ZnO/Mo/ZnO薄膜具有最佳的综合光电性能,在400nm~900nm波长范围内最高透过率为81.4%,平均透过率高于80%,最低电阻率为1.71×10-4Ω·cm,表面电阻为15.5Ω/sq。研究表明所制备的ZMZ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等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