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烷基铝中氯元素含量的增加和第三组分醇中烷氧基碳链的增长,聚合活性不断提高,当C2H5OH/WCl6值(摩尔比)等于6时,聚合活性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对比了4种Ni,Co化合物分别与倍半乙基铝所组成的体系对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的催化活性;详细研究了Co-Al催化体系的制备条件和工艺参数对共聚物的[η],微观结构和结合St含量的影响,合成出顺式-1,4含量>95%(mol)、结合St含量为5%—10%(mol),[η]=2—2.7dL/g的丁苯共聚物,从而开发出一种新型丁苯共聚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富勒烯-钕系催化剂在加氢汽油中引发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共聚合的反应规律。结果表明,当C60Cln(简称Cl)/Nd(naph),(简称Nd,摩尔比)为1~9时,富勒烯-钕系催化剂与加氢汽油皆形成均相体系,最佳陈化方式[Al(i—Bu),(简称Al) Cl] Nd,催化活性随陈化时间延长(直到4h)和陈化温度升高(直到80℃)而增大,表明该催化剂稳定性较好;其共聚物特性黏数为1.5—2.5dL/g,低于Nd—Al—Cl催化体系;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2~4)。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测定,确认产物为无规共聚物。聚丁二烯链段为顺-l,4-结构,聚异戊二烯链段为顺-l,4-结构和3,4-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比卤代烷烃取代型双锂齐聚物为引发剂、环已烷为溶剂,丁二烯(B)、苯乙烯(S)单体采用1次加入的方法,合成了对称型双端过渡 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S/B)-B-(B/S)-S,并对双锂体系本二烯、苯乙烯共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将丁二烯、苯乙类共聚合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段处理,求得不同引发温度、不同单体配比、不同极性添加剂用量「二乙二醇二甲醚(2G)/Li」下丁二烯聚合段、苯乙烯聚合段假 相似文献
10.
对丁苯共聚物的^1H-NMR谱图进行了归属,并建立了计算其4种结构单元含量的方程式。当Al(i-Bu)2Cl/WCl6=6(摩尔比)时,苯乙烯单元含量最低,丁二烯单元含量最高;Bd单元含量随Bd/St值的增加而提高,总的St单元含量随Bd/St值的增加而降低;聚合时间对单元含量的影响与Bd/St值的影响相似;提高聚合温度,St单元含量降低。用微分法求得转化率低于10%时St的竞聚率为4.70,Bd 相似文献
11.
以Co(naph)_2-Al_2Et_3Cl_3为催化剂,研究了丁二烯-苯乙烯(Bd-St)共聚合中三种聚合溶剂的影响。实验发现,单用环己烷和抽余油配制陈化液并作聚合溶剂,先聚合物形成;如以少量甲苯配制陈化液,再以环己烷或抽余油作聚合溶剂,催化活性不高;只有当陈化和聚合均在甲苯中进行时,催化剂才能获得高活性。实验还测定了Bd/St(mol比)<1、聚合物收率<10%时共聚物的组成,用YBR法求得20℃时Bd和St的竞聚率分别为6.13和0.13。 相似文献
12.
对称型双端过渡态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研制Ⅰ.共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双卤代烷烃取代型双锂齐聚物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丁二烯(B)、苯乙烯(S)单体采用1次加入的方法,合成了对称型双端过渡态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S/B)-B-(B/S)-S,并对双锂体系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将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段处理,求得不同引发温度、不同单体配比、不同极性添加剂用量[二乙二醇二甲醚(2G)/Li]下丁二烯聚合段、苯乙烯聚合段假一级表观增长反应速度常数kp1、kp2;求得不同2G/Li下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反应的表观竞聚率,随着2G/Li的增大,丁二烯的表观竞聚率减小,苯乙烯的表观竞聚率增大,表明随着2G/Li的增大,丁二烯、苯乙烯逐渐向无规共聚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