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中山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街道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资源现状来总结汉口城市发展的演变机制及特色。首先,对中山大道的前身汉口城堡进行溯源,还原汉口城堡通济门及城墙,梳理该街道从汉口城堡发展至中山大道的演变历程。其次,考察汉口水塔周边的城市风貌变化,对比分析中山大道沿线道路、建筑的风貌变化。最后,对汉口城堡及中山大道的修建时间、中山大道及玉带河的位置关系进行时间、空间上的考证。中山大道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从汉口城堡到中山大道不仅是名称上的转变,更是从防洪堤坝到交通观光功能的转变,其见证了汉口城市面貌的变化,为保障和促进汉口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红旗街是长春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诸多历史建筑、文化习俗、城市精神在此集聚。梳理长春城市发展各时期,分析城市发展对红旗街建设的影响,归纳各阶段景观特质,总结红旗街景观的演变。旨在为长春景观的发展和文脉延续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建武 《山西建筑》2007,33(15):39-40
通过对滨水空间资源价值的系统分析评价,了解其价值的开发条件和约束条件,制定了成功的开发策略,以指导规划和建设活动理性而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的水域空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之一,国内外的许多城市都有滨水区域。作为典型的滨水城市,武汉市有着大量的滨水空间,如何复光滨水区对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城市触媒理论,着重以汉口沿长江的滨水地带的触媒要素的分析,提出武汉市汉口滨江城市发展的城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中的水域空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之一,国内外的许多城市都有滨水区域.作为典型的滨水城市,武汉市有着大量的滨水空间,如何复兴滨水区对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城市触媒理论,着重以汉口沿长江的滨水地带的触媒要素的分析,提出武汉市汉口滨江城市发展的城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客观实在的空间形态实体,是一种形象特征,由实体结构和实体的构成要素所反映和表达.本次研究通过介绍沈阳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演变以及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划演变过程,提出了沈阳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期对沈阳今后的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童宗煌  林飞 《规划师》2004,20(8):86-89
温州滨水城市的格局形成于东晋,两宋时期最完整,民国时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如今,温州提出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滨海山水文化名城”的目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城外山环水绕,城市山水相连,城中见山通水”的发展方向,构建“一区二轴”的城市水空间骨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浙江诸暨市为例,探讨了城市与水系的关系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历史地图解译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了滨水空间断面的形态变化。文章发现,诸暨市滨水空间从以经济发展为主导,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的导向,反映了城市发展理念和目标的变化,也展示了城市对水资源和景观的价值认知和利用方式的变化。文章为诸暨市后续空间发展和其他同等规模的滨水城市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昕 《中外建筑》2009,(12):49-52
对中西方城市天际线的历史演进的回顾和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天际线的渊源以及形态背后的动力机制。从历史的角度探寻现代中国城市天际线诸多问题的深层原因才是重塑有中国特色城市风貌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铁路客站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站前广场作为铁路客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铁路客站的产生而兴起且不断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对站前广场的演变历程、空间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系统和深入分析。文章以汉口火车站为例,总结汉口站站前广场的演变规律,对站前广场在功能、空间和形象的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以期对今后铁路客站站前广场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王静  方兴 《华中建筑》2023,(8):133-137
汉口里分是武汉近百年民居文化的历史缩影,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共生的见证,也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该文通过对汉口里分相关历史文献和地方志的梳理,对汉口里分文化的形成背景与汉口城市发展历史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汉口里分文化的形成与汉口城市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口里分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营造文化、内部商业文化和汉口市井文化,展现出历史、文化与建筑不可分割的关系。透过汉口里分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历史、艺术与人文信息,也可以看到居住其中的人们注重变通、慕异喜新、悠闲自在的日常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刘欢 《山西建筑》2006,32(11):9-10
详细阐述了小城镇城市空间的演变趋势,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了城市空间的发展策略,为城市空间的发展提供指导,保持城市生活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南官河畔的台州路桥十里长街,是一典型滨水历史街区,本文力求从实际出发,在滨水历史街区的更新规划的过程中,如何确立历史商业街区的城市特征价值,研究体现城市历史特征的构成元素,挖掘滨水历史街区的核心原形空间,从而明确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复兴商贸街区、增添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4.
乐叶凯  卫薇 《中外建筑》2010,(11):115-117
城市CIS1在当今城市文化竞争中越来越受到政府及有关机构的重视,它抽象了可被公众识别的城市概念视觉元素。历史街区是城市文脉的物质载体,以往保护和更新历史街区只注重了建筑与环境的功能性和物质性,而往往忽视了人的可识别因素,造成了城市文化环境形象混乱和缺失。本文以汉口一元片历史街区为例来分析这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史晓松  谭淑燕 《山西建筑》2007,33(12):27-28
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为出发点,结合科学、社会、艺术等,从城市广场的萌芽、雏形、发展、继承与颠覆等方面重新阐释了欧洲城市广场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及演变原因,以使后人更深入清晰地了解到欧洲城市广场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城市河湖功能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城市的发展,滨水地区的功能也随之改变,原本以工业化港口功能为主的滨水地区,转变成为旅游游憩地带,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以城市滨水地区的旅游开发价值为切入口,从城市发展角度,分析滨水地区旅游开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滨水地区旅游开发的若干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尝试从高速度与高质量的经济战略目标 导向视角入手解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发展方 式的内在演变逻辑。研究显示,高速度和高质量 是经济战略选择的两个不同方向。新中国成立后 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缺乏土地出让制度,为满足 重工业高速发展所需要的原始积累,中国城市发 展经历了被动紧缩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 土地使用制度的变革,城市成为了地方政府融资 的财政来源,城市发展的高速度取代了重工业发 展的高速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城市发展开 始进行大规模的外延扩张;而进入经济新常态时 期后,高质量成为宏观经济战略的焦点,中国的 城市发展进入了以内涵提升为主的发展新时期。 本研究认为,中国城市发展方式具有阶段性特 征,而高速度与高质量的经济战略选择是解释中 国城市发展方式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0.
城市天际线是城市重要边界空间要素,也是城市"美"的最直观物化体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天际线构成要素的多样性导致其复杂属性特征显著。所以文章以其复杂性特征为研究基础,通过在时间维度上对比东西方城市天际线的演变规律,归纳总结出其复杂属性具有"同源—分异—突变—相似"的特点;并针对目前城市天际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空间维度复杂性中剥离出横纵两个主要空间进行组织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