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提出于2030年前后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碳排放的控制是减排工作的关键.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各国亟需制定涵盖建筑能耗及碳排放计算模型的减碳路线.建立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的基本方法分为自上而下方法和自下而上方法.欧美国家主要应用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有Inver...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碳足迹与碳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碳足迹计算方法探讨和分析内容拓展的基础上,以厦门市为例,估算了2005-2012年厦门市碳足迹、碳承载力和净碳足迹,对其动态变化过程及人均碳足迹、地均碳足迹、区域排放强度等指标进行详细分析与总结。认为厦门市当前碳排放相关指标水平有待提升,并从产业、能源、碳汇、空间、政策等方面提出低碳城市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3.
“双碳”战略目标涉及经济社会系统广泛而深刻的历史变革,而国土空间规划则是新时代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途径和技术保障。基于碳氧平衡理论,以湖南省为例,通过分析湖南省122个县域单元碳排放空间分异特征,探索构建碳平衡主体功能区,提出“高碳控制区、低碳优化区、碳氧平衡区以及生态碳汇区”碳平衡功能分区。各功能区内部再根据地域特征进一步划分碳平衡治理管控单元,明确管控单元碳排放产权责任。针对各级主体功能区进行分区施策,制定相应的目标指标及调控措施,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的建设。促进“分区施策、分级传导、精准反馈、精细治理”,更好实现国土空间“双碳”目标的科学调控、高效传导、协调统筹、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张丁 《四川建材》2024,(2):19-20+23
建筑业电力能源全面电气化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须创新技术来处理热力间接性碳排放的问题,进而完成碳中和。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经营碳排放(包含立即碳排放和间接性碳排放)为21亿多t二氧化碳,约占国内总产量的20%。是城市完成“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关键载体。城市是由工程建筑构成的,各种建筑物的集合产生了城市存在的具体方式。针对全世界解决气候问题,建筑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尤为重要。怎样在不影响居住环境和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条件下,迅速完成建筑行业碳排放峰值和深层节能减排,是我国解决气候问题的主要课题研究。因而,讨论和解析了建筑行业完成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乡村的低碳化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高碳排放加剧,同时亦展现了生态系统碳汇资源与新能源发展的空间资源优势。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应构建“碳中和-新乡村”战略耦合机制,推动城市资本、人才、技术与乡村的丰富的生态碳汇资源、广袤的空间资源的良性互动,开辟城乡资本、资源流动的新途径。基于新的视角,依托广东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存量农房数量巨大的资源特性,探索了建设“乡村分布式光伏”的技术体系、实施路径及运营模式。最后从乡村新能源发展延展到对乡村绿色发展新模式——“碳中和新乡村”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控制小城镇与日俱增的碳排放量则尤为重要.文章依托多源数据,以四川省金堂县为例,对其产业空间碳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在碳效益视角下,提出了提高县域小城镇产业空间布局碳效益的优化策略,希望引导县域小城镇产业空间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7.
当今全球气候剧变、空气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等自然灾害频增,“双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与“双碳”战略目标的关联及影响路径研究入手,探讨城市道路绿地如何通过植物、土壤、铺装等要素与“双碳”的关系,以达到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的目的;介绍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了道路绿地设计、种植特色、色彩布局等。设计以期将“双碳”理念渗透于城市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长期规划,增加城市绿意,提升城市形象,并对建设生态多元化城市景观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相关策略建议,从而完成“双碳”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碳排放产生的主要地域空间,是进行"碳中和"核算与政策制定的主体.除了减少固定能源与交通碳排放外,增加城市碳汇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沈阳三环区域城市碳汇(植被、土壤、水系、建筑物)不同组成部分的碳汇能力,估算出城市碳汇固碳量为430.93万t,能够抵消沈阳市年能源消耗产生CO2的7.34%.在明晰城...  相似文献   

9.
以减碳为导向的城市更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聚焦城市片区尺度,分析得出建筑、交通、能源、绿地、工业和废弃物等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领域,并对比和研究国内外知名低碳城区的规划减碳对策,针对其碳排放特征构建减碳更新的策略体系,完成低碳要素到城市空间要素的转译。同时,以上海浦东新区张江西北片区更新为例,进行减碳规划技术应用,以期为片区尺度城市更新提供减碳规划路径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茂虎 《江西建材》2022,(6):10-11+14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业能耗和碳排放量迅速增长,寻找降低碳排放的途径迫在眉睫。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载体,由于装配式建筑大量采用预制构件的建造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现场施工带来的噪声及粉尘污染。预制构件的模块化、工业化生产也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垃圾及废弃物的排放。文中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和基本特征,了解装配式建筑产业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装配式建筑降低碳排放的主要路径及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在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 作用,准确评估城市绿地碳汇能力是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 和”的一项关键工作。在阐述城市绿地碳汇概念的基础上,从 城市绿地碳储量变化和碳排放2个方面梳理了城市绿地碳汇计 量的核算方法及应用现状,提出了针对不同尺度、不同管理模 式的城市绿地碳汇监测体系构建思路。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绿 地基线碳汇量、泄漏量等方面阐明了城市绿地碳汇项目减排量 的计量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城市绿地碳汇评估的准确性, 推动面向“碳中和”的城市绿地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碳源和碳汇出发,以碳收支计算为基础,结合巨野北部低碳生态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采取碳容量调控和固碳速率调控相结合的综合调控模式,提出“减少碳排、增加碳汇”的生态规划措施。一方面,“减少碳排”着重从碳源着手,优化能源结构、使用再生资源、大力减少私人机动车的使用等,切实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增加碳汇”则包括调整绿化种植结构、增加城市立体绿化。在此基础上,探讨生态控制指标内容的修订,为规划实施管理提供可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与困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正面临着碳减排的巨大压力.而中国区域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使得国家层面的绝对碳减排计划不具备可行性。地区化的低碳发展及低碳城市建设,成为打破这一困境的关键。文章讨论了低碳城市发展的可行性、可能的模式.从区域,地方和产业技术层面论述:1)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是否以及如何发生;2)低碳城市的实践、障碍和困境;3)低碳城市发展对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碳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城市“场所及场所营造”的概念,通过泉州古城铺境生活模式与韵律所具有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传统邻里的“场所精神”;采用“建筑民族志”的图绘研究方法呈现了不同尺度下的空间观察记录、时间-空间分析等图绘以及针对当地邻里日常实践记录的民族志,涉及铺境传统邻里的世俗活动与信仰活动交织、日常礼俗与节庆仪式交替、纪念功能与场所记忆交错,展现铺境场所营造过程中自上而下的“城市治理”与自下而上的“地方信仰”相叠加的二元性内涵。  相似文献   

15.
森林植被固碳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区域碳中和发挥着重要的碳汇作用。以生物量法和CASA模型法相结合,评估杭州市三江汇地区森林植被固碳能力;采用CEADs县级碳排放清单估算三江汇地区的能源碳排放量;综合碳汇和碳排评估该地区森林植被固碳对能源碳排放量的抵消率。从碳减排和增汇2个方面,对森林植被抵消能源碳排放的能力进行未来情景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2017年三江汇地区森林植被固碳量为4.98×104t,能源碳排放量为2.07×106t,森林植被能源碳排放的抵消率为2.41%,三江汇森林植被能源碳抵消率呈现出“东低西高、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2)研究设置9个情景对2030年森林植被碳抵消率进行定量预测,预测结果显示研究区森林植被面积增加有利于提升森林植被对能源碳排放量的抵消能力,森林面积每增加5%,森林植被对能源碳排放量抵消率可提高0.12%~0.29%;减少人均能源碳排放对提高森林植被碳抵消能力的效果更为显著,人均能源碳排由2.77t/人降低为0.90和0.72t/人,森林植被碳抵消率可分别提高2.21%~2.43%和3.36%...  相似文献   

16.
双碳目标提出后,“碳中和”便成为建设行业重要的发展导向。文章针对产业园区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源头的分析,提出一种产业园区的零碳设计策略,并以唯石循环再生新材料产业园为例,从“规划、建筑、工艺、能源、数字协同”五个维度进行低碳设计和整体管控,实现全生命周期净零碳排放目标。  相似文献   

17.
邵健健 《工业建筑》2005,35(4):32-34,54
苏州河沿岸的产业类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 ,近日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以产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为出发点 ,探讨苏州河沿岸产业类遗产的前途与命运 ,并进一步分析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城市规划方法对遗产“有机更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丹  黄俊鹏  格智勇 《建筑》2023,(6):52-55
房地产业碳排放总量大、价值链条长、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先导性。房地产企业是房地产业落实碳达峰政策、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我国50余家房地产企业的碳排放披露数据研究,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4家规模房地产企业的碳盘查结果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得出房地产企业的碳排放特征,并针对其特征对房地产企业提出减排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格局安全,城市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保鹭一定量的生态绿地系统,以使释氧吸碳过程与碳排放取得平衡。长沙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城市,选取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碳氧平衡方法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缺口指标,以指导城市生态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计算模型对长沙城市发展过程的碳排放进行定量处理,寻找长沙城区2000年以来的城市碳排放足迹,得出城市碳排放总量和碳吸收量,找出长沙城区目前碳平衡缺口情况。从控制碳排放、优化生态格局、保护生态资源、建立生态廊道、增强碳汇功能等五个方面提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落地实施,全社会的降碳成为重要的任务。建设“双碳”时代高校低碳校园需要结合校园的碳排放构成及特点,科学分析降碳路径,通过碳核算等手段分析碳排放敏感因子,再结合经济技术分析,采用最优降碳技术,注重全过程降碳,营造低碳校园文化,最终实现低碳校园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