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甘薯生产淀粉新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甘薯淀粉加工过程中因大量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产品色泽较深等实际问题,进行了新鲜甘薯生产淀粉新工艺研究,新工艺主要是通过部分废水循环回用和纤维分离逆流操作来减少废水产生,工艺初始阶段即加入质量 分数为0.1%的酸式亚硫酸钠水溶液,控制褐变反应。生产应用结果表明新工艺生产废水排放量减少了75%,产品白度提高到78度,生产工序简单,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3.
三类甘薯活性物质及其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近10年来的研究成果,论述了甘薯糖蛋白、甘薯多糖、甘薯多酚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学功效,并对有关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甘薯淀粉提取中的安全非硫护色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食品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的机理,以褐变强度(BrowningDensity)为主要试验指标,在甘薯淀粉提取过程中,对常见的几种能抑制酶促褐变的安全成分如NaCl、Vc、柠檬酸等进行了实验,进而又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可以代替亚硫酸盐护色功效的复合护色液:即含NaCl2.5%、Vc 0.3%、柠檬酸 1.0 0 %、CaCl2 0.4 5%的水溶液 在加工过程中,以该种复合护色液处理破碎物料 2 0min,可以得到与传统S0 2 抑酶漂白同样好色泽的终产品  相似文献   

6.
7.
甘薯茎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浸泡加传统回流提取、超声波提取及浸泡加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了甘薯茎叶中的绿原酸,并将三种提取工艺进行了比较,优选出甘薯茎叶中绿原酸提取的工艺条件。考察了提取次数、超声提取时间、温度、功率及乙醇浓度等因素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加超声波提取,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溶液、浸泡12 h,控制温度70℃,功率80 W,提取两次,每次20 m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此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甘薯淀粉糊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rabender粘度计法研究了甘薯原淀粉的糊化特性其起始糊化温度为75℃糊化温度范围为75~84℃粘懈值为470Bu老化值为220Bu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相比具有优良的蒸煮稳定性和抗剪切性能且冷糊回凝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超滤动态膜的类型及其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超滤过程中形成动态膜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种类动态膜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甘薯淀粉的增白及其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破碎后经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严重影响淀粉的白度。本文通过抗坏血酸和亚硫酸钠对PPO的作用,研究了抗坏血酸和亚硫酸钠单独及混酯对提高淀粉白度的最佳添加量。同时,为判断增白后的淀粉是否发生变性,对淀粉进行了品质分析。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甘薯破碎后的褐变机理,确定了在甘薯破碎的最初阶段加入一定量的酸式亚硫酸钠,同时在淀粉乳沉降的不同阶段控制不同的pH值,使淀粉的白度和淀粉乳的沉降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测定发现其白度在同等条件下与不加酸式亚硫酸钠相比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2.
甘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淀粉含量约为块根干质量的50%~80%,其中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在17.5%~26.7%的范围内,是制备甘薯抗性淀粉的重要来源。利用甘薯淀粉制备的抗性淀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甘薯抗性淀粉具有均衡体重、降血糖、降血脂、预防疾病和促进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等生理功能。综述了几种常用制备甘薯抗性淀粉的方法,以及甘薯抗性淀粉在食品、医药等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对甘薯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及应用进行了比较,以期为扩大我国甘薯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甘薯淀粉为基材,与丙烯酸、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可生物降解型高吸水材料。正交试验得出反应的较佳条件: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3∶1,AM与AA质量比为0.5∶1,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为淀粉用量的3.0%,交联剂用量为单体量的0.04%,丙烯酸的中和度为70%,温度60℃,时间4h,产物饱和吸水倍率可达399g/g,接枝效率为87.1%。考察了合成的吸水材料的应用性能,并采用FITR与SEM对接枝产品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单体成功发生接枝聚合反应,高吸水材料呈现漩涡结构。  相似文献   

14.
紫甘薯色素作为天然食用色素,具有资源丰富、色泽自然、安全可靠、兼具药理功能等特点,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笔者采用浸提法,以新鲜紫甘薯为原料,考察了提取剂种类、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温度对紫甘薯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紫甘薯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40%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时间为1h,提取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5.
章鱼干糖蛋白的提取与分级分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浓度的NaCl溶液提取章鱼干中的糖蛋白,并用3种浓度的硫酸铵盐进行分级分离,对分级的级分的化学性质和电泳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章鱼干基本成分中粗蛋白和粗总糖的含量分别为62.7%和6.2%;3种浓度的NaCl提取的章鱼糖蛋白的性质不同,5%NaCl提取的糖蛋白0GP2总糖含量较高;糖蛋白分级分离40%的硫酸铵盐得率最高,60%的硫酸铵盐得率较高且总糖含量也较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章鱼干糖蛋白具有多糖和蛋白质的特征,但纯度不高。结论:不同盐浓度NaCl对章鱼糖蛋白提取效果不同,硫酸铵对章鱼糖蛋白有较好的分级分离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混合正磷酸盐作用,采用湿法工艺制备淀粉磷酸单酯.选取酯化剂配比、pH值、酯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5个因素为变量,以产物的取代度DS为试验指标,通过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出这5个因素与DS的关系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NaH2PO4:Na2HPO4=3∶1;反应温度130~140 ℃,反应时间2~3 h,pH值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重量的4%~6%.  相似文献   

17.
防止甘薯破碎后的褐变提高淀粉白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甘薯破碎后的褐变机理,确定了在甘薯破碎的最初阶段加入一定量的酸式亚硫酸钠,同时在淀粉乳沉降的不同阶段控制不下的pH值,使淀粉的白度和淀粉乳的沉降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测定发现其白度在同等条件下与不加酸式亚硫酸钠相比提高了4 ̄5。  相似文献   

18.
以黄心甘薯粉为原料,研究了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甘薯多酚类物质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出提取黄心甘薯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75%乙醇,提取温度为90℃,提取液pH值为6.0,固液比为1∶10,浸提时间为1.0 h,浸提次数为2次.在该优化条件下黄心甘薯多酚类物质含量为6.082 mg/g.方差分析表明,提取液pH值和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制备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混合正磷酸盐作用,采用湿法工艺制备淀粉磷酸单酯.选取酯化剂配比、pH值、酯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5个因素为变量,以产物的取代度DS为试验指标,通过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出这5个因素与DS的关系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NaH2PO4:Na2HPO4=3:1;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2—3h.pH值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重量的4%-6%.  相似文献   

20.
错流微滤和超滤的一种新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以微滤和超滤过程中膜污染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其模型参数仅用极少量甚至两点实验值就可较准确地获得。用两种有代表性的无机膜和有机膜分离性质相差很大的固-液和液-液非均相混合物的实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膜通量计算的平均偏差小于5%。还就膜、流体体质和流动状况对膜污染层厚度和浓度的影响,以及模型的改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