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语言的实质是主体问互动的游戏系统.偏离生活方式及师生不对称的关系使语言教育需要一种"格式塔"转变.本文提出了语言教育进场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师生互动以及凸显中外思维的异同,以达到学生自由有效进入语言游戏的目的,为语言教育的退场做准备.  相似文献   

2.
语言研究型和文学研究型英语专业教育已经不适应国际化格局下中国社会发展需求.英语水平高的非语言研究型和非文学研究型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中国发展之急需.在这种形势下,英语专业教育必然具有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两个二重性;要培养优秀英语人才,在语言能力之外,还需培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合一的英语专业本科教育模式,即构建英语专业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新结构和构建这种新结构的实现方式,是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的新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不能只靠一所或几所大学,要每所从事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的大学都技参与探索.英语专业本科教育模式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论语言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素质是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基础,包括掌握语言结构系统与语言表达技能两方面,语言素质教育具有工具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等特点。加强对学生语言素质的教育,是培养开拓创造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的系统工程。如果轻视或忽视它,将是教育工作的极大遗憾。  相似文献   

4.
语言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基础,在培养21世纪新人、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借鉴当代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关于隐性教育研究成果的理论,认真探讨汉语的特点和人类语言学习的规律,提出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这一命题,以期能建立一种全新的普通话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教育叙事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皆有许多人参与,在中国形成叙事研究的热潮.一些学者认为探究普适性教育规律的教育科学研究疏离了教育实践,而走入教育日常生活的叙事研究理应作为常客登上研究的大雅之堂.另一些学者则针锋相对,认为叙事研究以春蚕自我吐丝喃喃自语似的方式记下的教育故事的流水账,难以登上研究大雅之堂.笔者认为科学研究和叙事研究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各有长短,适用于不同的教育研究领域,适合不同的研究群体,适切性是判断一种研究方式是否合宜的唯一标准,叙事研究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伴共生,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杨华  刘飞兵 《现代大学教育》2022,(2):99-103+113
近十年,来华留学生的总人数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对外影响力的提升。但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教学语言选择,已经成为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培养机构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无法回避的问题。以汉语为教学语言,很多来华留学生听不懂教师授课与导师指导,读不懂普通图书与学科专业文献,不能用汉语进行口头与书面学术交流。以英语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教学语言,导致至少三大问题:一,不是所有参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中国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授课与学术研究及学位论文写作指导;二,即使所有中国教师都能够使用地道、规范的英语进行授课和学术研究及学位论文写作指导,也不是所有留学生都具备相应的英语听读说写能力;三,在中国高等学校,用英语进行非外语类课程教学,不符合中国学生的文化心理期待,也不符合大部分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心理期待。实际上,以英语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教学语言不利于中国知识的传播,往小处说是文化自信不足,往大处说是放弃中国文化主权、主动接受文化心理殖民化与文化殖民化。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教学语言选择不能损害中国文化自信,不能伤害中国文化主权。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建筑市场内的"欧陆风格"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们应该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内在精神加以现代体现,从而形成独具魅力的中国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8.
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发展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问题是中国教育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异与不平衡现象的研究,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但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问题的研究则尚显薄弱、欠缺。本文以中国地区间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差异问题为研究对象,力图从实证分析、理论分析与政策分析三方面推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举行的主题为"为了生态文明的教育"的第八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是首次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和美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最新动态。与会者普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与之匹配的生态文明教育范式,强调教育应升华各种另类教育模式,服务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共同福祉,而不只是个人的经济利益;从现代教育范式向生态文明教育范式转换是当下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中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可以为教育范式转换提供足够的文化资源;目前中国和美国的生态文明教育虽然处境不同,但毕竟已经在路上。  相似文献   

10.
中美法学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的法学教育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晚,至今在很多方面仍有不足。为便于借鉴美国法学教育之长,特从教育管理、教育目标、教育层次、教育方法、师资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concept of autobiographic agent and how memory may extend an agent's temporal horizon and increase its adaptability. These concepts are applied to an implementation of a scenario where agents are interacting in a complex virtual artificial life environment. We present computational memory architectures for autobiographic virtual agents that enable agents to retrieve meaningful information from their dynamic memories which increases their adaptation and survival in the environment. The design of the memory architectures, the agents, and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Next,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their results are presented which show the adaptive advantage of autobiographic memory, i.e. from remembering significant experiences. Also, in a multi-agent scenario where agents can communicate via stories based on their autobiographic memory, it is found that new adaptive behaviours can emerge from an individual's reinterpretation of experiences received from other agents whereby higher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yields better group performance. An interface is described that visualises the memory contents of an agent. From an observer perspective, the agents’ behaviours can be understood as individually structured, and temporally grounded, and, with the communication of experience, can be seen to rely on emergent mixed narrative reconstructions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s of several agents. This research leads to insights into how bottom-up story-telling and autobiographic reconstruction in autonomous, adaptive agents allow temporally grounded behaviour to emerge.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possible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direction for future autobiographic, narrative agents.  相似文献   

12.
要理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错综复杂的关系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分为两类:与科学教育相关的概念有科学、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教育、科学教育观、科学主义教育观,与人文教育相关的概念有人文、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人文教育观、人文主义教育观。科学与科学教育经历了从近代的崛起到当下的贬谪。人文学科与人文教育经历了从主流到退隐、从复兴到抗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信 ,是中国传统道德和当前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 ,也是其它道德品质修养的基础。信德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之德 ,信德的修养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立身处世、成才立业。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信德教育 ,就必须建立健全信德教育的基本制度 ,充分挖掘古人留下的信德资源 ,明确信德内涵 ,强化信德意识 ,同时优化校园信德环境 ,加强大学生信德修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从制度视角论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面对当今激烈的世界竞争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是什么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在比较中外教育投入与产出水平的基础上,从教育资源(力、物力)配置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一是缺钱,二是缺乏有效机制的认识,探讨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投入的资源配置模式及高等学校内部资源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会展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会展业的高速发展备受世人关注,与此同时,我国高校会展教育相对滞后,培养模式比较落后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会展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不同于其它学科,需要经过深入调研,进行正确定位,发挥高校的特长,合理设置各具特色的专业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发达国家成功举办会展教育的经验。采用注意实际环节的培养模式,培养大批合格的会展专业人才,来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政策分析和研究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视点,对高等教育政策本质与功能的理解决定了高等教育政策分析与研究的不同性质、模式和结果。高等教育政策本质,从其表面形态来看是高等教育政策的文本及其总和,从其实质内容来看是高等教育利益的分配与博弈,从其动态性质来看是高等教育政策制定、实施、评价的循环过程。其功能在于引导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促进高等教育内外关系的协调,体现高等教育管理的转型,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中日私立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异、同之处,而两国的私立高等教育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可比较性。本文拟从选取立法政策、资助政策、管理政策和产权政策这四个方面。就中日私立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私立高等教育事业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作浅显思考,以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考察了清末洋务运动中的洋务学堂 ,发现清末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办学模式、入学条件和学制等方面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因此 ,认定清末洋务学堂是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真正源头 ,并对后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导师的工作性质与教育作用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是研究品质和方法的培养.品质和方法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主要是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真实的科研过程通过体验、反思、领悟而形成的.因此,导师的工作性质,主要是示范的教育、行动的教育、合作的教育、个别的教育;其教育作用主要表现为导目标、导方向、导课题、导方法、导成果、导品德.研究生导师应具备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双重素质.当前,严把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关,确保导师队伍质量,遏制"以吏为师"倾向,实乃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我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目前开展的通识教育,并不完全来自西方,而有我国传统教育的渊源。通识教育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是:拓宽基础,沟通文理;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陶冶。通识教育拓宽创新人才的专业基础,矫治教育中的实用主义倾向,促进高中毕业生个人志愿的认真选择,并拓宽多方适应的就业机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现代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当前大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