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介绍了基于微机的核设施环境评价软件包(NGLAR)的主要内容、设计原则和特点。该软件包包括:核设施气态流出物常规和事故释放环境评价程序(NGAS和NACC)、核设施液态流出物常规和事故释放环境评价程序(NLIQ)以及核设施环境数据库(NRED)。核设施气态流出物常规和事故释放环境评价程序,用于大气弥散计算和公众剂量估算,给出核设施周围放射性核素的空气浓度、地面沉积浓度和动植物产品中的浓度,并进而估算核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机的核设施环境评价软件包—NGAS,NLIQ,NACC,NRED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基于微机的核设施环境评价软件包的主要内容、设计原则和特点。该软件包包括:核设施气态流出物常规和事故释放环境评价程序、核设施液态流出物常规和事故释放环境评价程序以及核设施环境数据库。核设施气态流出物常规和事故释放环境评价程序,用于大气弥散计算和公众剂量算,给出了核设施周围放射性核的空气浓度、地面沉积浓度和动物物产品中的浓度,并进而估算核设施周围的集体剂量和最大个人剂量。  相似文献   

3.
正为保证对秦山核电站9台机组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放射性流出物对核电站周边80km×80km范围内环境和公众辐射的影响评价,基于秦山基地机组多厂多堆的分布特征,开发了一套适用于秦山核电站的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系统,该系统通过计算核电站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气态和液态流出物浓度从而分析出放射性核素对人体造成的剂量影响。系统的理论模块分为气态流出物排放模块和液态流出物排放模块两部分。在气态流出物排放模块中,加入了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应的不同扩散参数的计算方法,并考虑了干湿沉降及多排放源  相似文献   

4.
2005年,辐射监测中心环境常规监测基本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环境常规监测计划进行,主要包括流出物监测和环境介质的放射性核素监测。其中,流出物监测项目包括气载流出物和液态流出物的放射性核素监测,环境监测项目包括院周围的γ累积剂量监测、环境介质(地下水、土壤、沉降灰、气溶胶、植物和指示生物)中放射性核素监测,以及工业下水中工业毒物的常规监测。院内环境监测结果和流出物监测结果见保健物理部季报,在此,仅给出院外周围各环境介质的监测结果。1环境γ累积剂量监测环境γ辐射累积剂量监测为每个季度累积取样测量一次,探测器为Li…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核设施厂址气态流出物的监测数据,评价分析了核设施常规运行期间对周围环境造成的辐射影响。结果表明,该厂址核设施常规运行时气态流出物对周围公众造成的辐射影响很小,未引起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明显变化。研究中针对人口和食谱参数进行了重新统计分析。根据年鉴数据重新统计了厂址周围80km范围内的人口数据;同时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了当地居民的食谱数据,并结合年鉴中当地农产品产量及消费量,确定了居民食谱参数和自给率。基于气态流出物监测数据和逐时的地面、高  相似文献   

6.
2005年,辐射监测中心环境常规监测基本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环境常规监测计划进行,主要包括流出物监测和环境介质的放射性核素监测。其中,流出物监测项目包括气载流出物和液态流出物的放射性核素监测,环境监测项目包括院周围的γ累积剂量监测、环境介质(地下水、土壤、沉降灰、气溶胶、植物和指示生物)中放射性核素监测,以及工业下水中工业毒物的常规监测。院内环境监测结果和流出物监测结果见保健物理部季报,在此,仅给出院外周围各环境介质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内陆压水堆核电站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IAEA推荐的河流放射性核素浓度计算模式,对内陆核电厂在正常和事故工况下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对下游公众可能造成的剂量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论正常或事故工况,在加强放射性废液排放管理、确保放射性废液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放射性废液排放对下游公众造成的有效剂量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秦山核电厂气载放射性释放的环境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评价了秦山核电厂气载放射性流出物对环境的影响。应用现场及风洞大气扩释实验结果和厂址周围的人口与食谱调查资料,估算了秦山核电厂在正常运行和事故条件下释放的气载放射性流出物对公众产生的个人有效剂量当量和集体有效剂量当量。计算结果表明,正常运行时厂址边界(0.5km)处的最大个人有效剂量当量为2.7×10~(-2)mSv/a,该剂量的大部分来自~(137)Cs 的食入(主要由地表湿沉积引起);80km 范围内的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1.1人·Sv/a,归一化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3.7人·Sv/GW(e)·a。文中还给出了事故情况下剂量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调研美国38个典型内陆核厂2005—2011年的环境监测资料,分析其液态放射性流出物受纳水体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浓度水平。研究表明,近年来美国内陆核电厂运行排放的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未对受纳水体沉积物造成明显的累积影响,少数核电厂在局限于厂址排放口附近或局域范围内检测到来自核电厂排放的放射性物质,而这些放射性物质与沉积物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相比,是非常微量的,个别核电厂监测到来自核电厂排放的放射性核素浓度略高,与核电厂受纳水体水文条件较差有关。岸边沉积物外照射剂量估算结果表明,公众受核电厂排放液态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剂量水平与美国公众受到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水平以及NRC对核电厂流出物规定的剂量约束值相比是可以忽略的。相应结论可为我国内陆核电厂的选址、建设和运行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绵阳科学城地区主要环境介质(大气、河水、土壤和沉降等)中放射性水平与科学城开工前天然本底辐射没有显著性差别。通过对每个核设施烟囱流出物的测量与估算,获得了烟囱排放源项数据。利用该地区的大气扩散模式和多烟囱排放的剂量叠加原理,在评价坐标系中计算了叠加剂量分布。辐射环境质量评价表明80km范围内最大个人有效剂量是公众剂量限值的十万分之四,健康危害是危害约束值的千万分之二。表明环境影响是微弱的,是人们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85)Kr的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对气态流出物和环境介质中~(85)Kr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对核电厂气态流出物和空气、水样品中的~(85)Kr,需要经分离纯化进行样品制备,并在液闪谱仪上测量,以获得足够低的探测限。对~(85)Kr的剂量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目前我国主流机型CPR1000、AP1000和华龙一号的排放源项进行估算,表明核电厂释放的~(85)Kr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极小。  相似文献   

12.
2004年辐射监测中心环境常规监测基本按原子能院环境常规监测计划进行,主要包括流出物监测和环境介质的放射性水平监测。其中流出物监测项目包括气载流出物和液态流出物的放射性水平监测,环境监测项目包括院周围的γ累积剂量监测、环境介质(地下水、土壤、沉降灰、气溶胶、植物和指示生物)中放射性核素监测,以及工业下水中放射性活度和工业毒物的常规监测。院内环境监测结果和流出物监测结果见保健物理部季报,此年终报告仅给出院周围各环境介质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系统分析了2005—2012年美国38个内陆核电厂液态放射性流出物在受纳水体介质中的活度浓度水平,包括沉积物、地表水、饮用水和水生生物。结果表明,除个别核电厂受纳水体(地表水)中的氚活度浓度较高外,其它受纳水体介质(包括沉积物和鱼类)中来自核电厂排放的放射性物质的活度浓度一般处于正常水平。个别内陆核电厂由于受纳水体环境条件的限制,氚的活度浓度水平偏高,但均低于美国环保署(EPA)规定的饮用水中氚的指导水平。核电厂受纳水体排放放射性核素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评估表明,美国内陆核电厂运行因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很小。通过分析美国核管会(NRC)规定的监测探测下限和报告水平的要求和内陆核电厂2005—2012年间监测结果,反映了NRC认可的美国内陆核电厂受纳水体受到核电厂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滨海核设施液态流出物海域排放问题,利用水动力软件M IK E21建立了排放海域的水动力和稀释扩散模型,模拟了液态流出物的放射性核素在潮汐作用下的稀释扩散规律,研究了潮型、潮位、排放时段等因素对放射性核素稀释扩散效果的影响.模拟研究发现,在潮差较大的落潮时段集中排放放射性核素,近岸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更低,更有利于液...  相似文献   

15.
《辐射防护》2020,40(2):98-98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发布第92号报告《放射性核素向环境释放后公众防护的辐射监测》。核设施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事故情况下,可能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两个特例。  相似文献   

16.
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近零排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经处理后排往江河流域,为减少对公众和环境影响,需采用先进的废液处理工艺和完善的处理方案,尽可能减少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实现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近零排放"的目标。本文从对公众健康风险的角度提出"近零排放"的定义和目标,论证通过采用基于化学注入的膜处理技术和太阳能蒸发技术实现放射性流出物的近零排放。  相似文献   

17.
2001年,辐射监测中心按全院环境常规监测计划进行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流出物监测项目包括气载流出物和液态流出物的放射性监测,环境监测项目包括院内和院外周围环境的γ累积剂量监测、环境介质(植物和地下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监测以及工业下水中工业毒物的  相似文献   

18.
大亚湾核电站1996年环境辐射剂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亚湾核电站1996年流出物排放数据和气象铁塔的逐时观测数据,选用适当的环境迁移和剂量估算模式,对厂区周围80km范围内居民所受的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6年大亚湾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对周围公众造成的影响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张稳  肖雪夫  王川 《辐射防护通讯》2012,32(3):10-15,25
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监测包括源项监测、排放前取样监测和排放过程中的实时在线监测,其中源项监测和在线监测都是测量液态流出物的总γ放射性浓度,而不是活度浓度。本文针对新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和《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技术要求》所规定的滨海核电厂除氚和碳-14外其他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限值,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建立了一种通过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活度浓度估算总γ放射性浓度的方法,并结合秦山第二核电厂1号和2号机组放射性液态流出物中核素组成比例,确定了1号和2号机组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的总γ放射性浓度控制值。  相似文献   

20.
在本世纪40年代核计划开发的初期就开始了对大型核设施向环境释放放射性物质的评价。但早期的“评价”主要侧重于监测。辐射影响评价旨在定量估算放射性核素向环境释放对公众的影响。因此它是一门多学科的课题,包括:源项的确定,环境中的输运与弥散、生物链转移,内外照射剂量计算以及健康效应估计等。本文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环境辐射影响评价方法学,并讨论了有关领域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