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储层天然岩心动态模拟法全面研究WZ油田稠油热采中水、油、岩的变化特征,为现场热采先导试验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用注蒸汽或蒸汽吞吐热采方法开采WZ油田稠油油藏。将对储层造成较大伤害,现场施工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2.
河南油田蒸汽吞吐油藏均为特、超稠油和普通稠油,储层胶结疏松,难以通过取心井定量分析剩余油饱和度,主要通过岩心观察定性描述水淹级别。稠油油藏注蒸汽后,储层岩电关系更为复杂,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已不适用。为此,经过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应用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测井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稠油数值模拟结果,能够快速地判断蒸汽吞吐后油层水淹程度,定量预测蒸汽吞吐泄油半径。  相似文献   

3.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注蒸汽热采过程中,由于蒸汽冷凝水使粘土矿物含量高的地层发生水敏,从而影响了热采效果。研究并利用有机、无机粘土稳定剂复配得到FGW-1耐高温粘土稳定剂,经耐温及稳定性实验表明,FGW-1对岩心有明显的稳定作用,可使岩心由极强水敏变为弱水敏;FGW-1耐温可达300℃以上,满足注蒸汽条件下开采稠油的需要。FGW-1现场应用效果显示:(1)提高了稠油油藏注汽开发效果,延长了注汽生产周期;(2)提高了稠油热采井防砂成功率,延长了防砂有效期;(3)提高了常规井的作业成功率,有效地保护了油层。  相似文献   

4.
针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后十分复杂的地下油水形势,河南油田应用取心井不同级别水淹层的常规测井响应建立识别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标准,并将其应用于加密井水淹层识别的工作之中。实践表明,应用常规测井资料研究、识别热采稠油油藏水淹程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水淹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和蒸汽吞吐开采特点出发,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和开发取心检验井数据,应用油藏工程、数理统计、矿场测井分析和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建立了高精度的储层岩性、物性测井解释模型。研究了稠油水淹层的特征,确定了定性和定量判断稠油水淹规律的方法,指出了目前稠油剩余油在纵向、平面上的分布规律,为油田后期编制开发方案、增产挖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后十分复杂的地下油水形势,河南油田应用取心井不同级别水淹层的常规测井响应建立识别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标准,并将其应用于加密井水淹层识别的工作之中。实践表明,应用常规测井资料研究、识别热采稠油油藏水淹程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水淹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和蒸汽吞吐开采特点出发,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和开发取心检验井数据,应用油藏工程、数理统计、矿场测井分析和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建立了高精度的储层岩性、物性测井解释模型。研究了稠油水淹层的特征,确定了定性和定量判断稠油水淹规律的方法,指出了目前稠油剩余油在纵向、平面上的分布规律,为油田后期编制开发方案、增产挖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渤海油田稠油资源丰富,热采是稠油开发的主要手段,为适应特殊热采开发环境,充分利用非常规稠油特点及高温注热工艺特性,降低成本,开展稠油热采井钻井液储层保护技术研究顺应形势需求。以渤海旅大5-2N稠油热采井为例,结合油藏独特的物理性质,分析潜在敏感性损害因素,通过强抑制剂优选、热降解性能评价、密度优化、封堵剂优化和储层保护性能评价,形成了适合稠油热采水平井的改进型钻开液体系。该体系抑制性强,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良好,高温条件下降解产物为黑色碳,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大于85%,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同时可降低成本40%。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浅层稠油油藏埋深140~700m,20℃原油粘度1000~500000mPa·s,储层岩性为侏罗系、三叠系辫状河流相,中细砂岩和砂砾岩,胶结疏松。在油藏注蒸汽热采开发的中后期,新疆油田公司逐步推广改进密闭取心技术及与配套相关的选样、钻切技术,既提高了取心收获率,又确保了分析样品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为研究稠油"水淹"层划分标准、热采驱替特征、剩余油分布状况等诸多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层稠油油藏热采合理井网密度及加密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针对浅层稠油油藏热采目前生产井网、井距形式及井网密度现状,利用密闭取心、生产动态分析、驱替特征、累积产量特征、油藏热平衡、数值模拟及国外稠油采井网密度类比等研究方法,对优化合理井距、极限井距及经济合理生产井数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浅层稠油油藏热采目前的井网尚需进行加密,才能真正有效运用油藏、进而改善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应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本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水平井注蒸汽开采的可行性、相应的开采方式及油层厚度与原油粘度对水平井注蒸汽开采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稠油油藏储层变化规律及对吞吐中后期开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密闭取心分析、室内模拟等手段.量化了高升油田莲花稠油油藏热采过程中储层孔隙结构、物性变化的一般规律,并针对高轮次吞吐及老井侧钻效果较差的局面,提出了层系互换、补孔解堵、大位移侧钻等开发对策。从而改善了低压状态、高轮次吞吐井开发效果,并延长了有效开发期。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饱和度监测、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寻找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热采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深度调剖、注氮气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综合递减率下降10.0%,采收率提高2.94%,油汽比上升0.11。对单10块剩余油研究拓展了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的挖潜方向,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草古1潜山裂缝性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结合矿场实践,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裂缝性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开采特征及开采效果。目的:搞清此类油藏的开采规律,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结果:高角度裂缝发育的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由于裂缝发育的随机性,直井开采效果差异较大,而水平井能钻遇更多的裂缝,故水平井方式开发较有利;由于此类油藏渗透性较好,依据平面原油性质的变化,采取井筒降粘和蒸汽吞吐引效相结合的配套开采模式,并应用改进的井筒降粘采油工艺及优化的注采参数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对改善开采效果均是有效的。结论:通过开采特征研究,所确定的布井方式,开采方式及采取的一系列参数技术界限,保证了此类特种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5.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驱后期转蒸汽吞吐及其防砂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文河  陈辉 《特种油气藏》2000,7(2):34-35,38
方法 利用蒸汽吞吐开采技术及配套的防砂措施,开发水驱后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目的 探索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途径。结果 在采取相应防砂措施基础上,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油层后,使原油粘度下降,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大大增强,油井采出液中含水下降,油量上升,油层动用程度得到改善。结论 蒸汽吞吐开采与相应的防砂措施结合是提高疏松砂岩笛油油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合理界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为在经济、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合理地开发超稠油油藏,增加可利用的储量资源。本文应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达9块超稠油的流体组成,粘温关系和油藏渗流特征,以及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建立蒸汽吞吐开采目标优化函数,提出开发超稠油油藏的合理工作制度和技术经济界限,研究认为,在实施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时,应采取注高温,高干度,高强度的蒸汽和短周期,多周次的工作制度,同时在完井方式和注采工艺等方面采取配套措施,才能取得一定的效益,研究结果为该类油藏的热采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稠油热采井下动态监测技术能够提供热采井的温度、压力、干度、吸汽剖面、产出剖面等动态参数,分析各油层的吸汽状况。判断注汽效果,为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通过对热采井动态参数测量技术及方法和现场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阐述,提出了稠油热采动态监测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由于埋深和边底水的影响,油藏压力无法降低到5 MPa以下再进行蒸汽驱,一般转驱压力为7 MPa。为进一步提高蒸汽驱的实施效果,利用室内实验研究了化学辅助驱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以胜利油田孤岛油田Ng5层位直井反九点井网为原型开展物理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单纯蒸汽驱、化学辅助蒸汽驱等不同方式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对泡沫剂、驱油剂不同注入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确定现场实施方式。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调后驱”的化学辅助蒸汽驱方式,可以在蒸汽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高温驱油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蒸汽前沿热水带洗油效率,高温泡沫的主要作用是调整蒸汽剖面,增加波及体积,提高热利用率。现场实际应用表明,化学辅助蒸汽驱是高压稠油油藏转蒸汽驱可行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9.
范世通 《断块油气田》2013,20(2):242-245
蒸汽驱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以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热采方式.在蒸汽驱过程中,通过注入蒸汽,将热量释放到油层中;在热能影响下,原油流动性增强,在一定注采压差下,不断流向周围生产井并被采出。蒸汽驱油藏热能利用率越高,汽驱开发效果就越好。文中分析了大量的蒸汽驱监测资料,结合汽驱过程的动态开发规律,对高干度蒸汽注入注汽井筒直至油藏释放热量这一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相关热能计算公式,量化了蒸汽驱过程中热能的实际利用情况,同时针对不同油藏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为指导汽驱跟踪调控、深化蒸汽驱开采机理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大量现场资料,立足于生产实际,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典型的稠油油藏克拉玛依油田九区齐古组,并重点解剖了九5试验区,运用密闭取心、生产测试、动态分析、开发地震、数值模拟、随机模拟、开发地质分析等方法,总结了稠油水淹层特征,建立了一种稠油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分析了各种剩余油研究方法的评价效果.由点到面,由定性到定量,进一步认识了井间、平面、纵向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该项研究成果有助于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油藏的调整、加密及改善注蒸汽热采效果,为同类油藏注蒸汽热采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