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UV固化粉末涂料用光引发剂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志英  瞿彦婷  魏杰 《涂料工业》2003,33(10):24-27
研究了白色体系UV固化粉末涂料用的光引发剂。讨论了单一引发剂体系、复合引发剂体系、引发剂用量和固化时间对固化性能的影响,由此确定了该粉末涂料体系的最佳引发剂配比、引发剂用量以及合理的固化工艺。  相似文献   

2.
谷春旭 《山西化工》2012,32(3):14-16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组成复合引发体系,引发两性离子单体(DMAPS)与丙烯酰胺(AM)在盐溶液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获得了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共聚物P(AM-DMAPS)。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表征。考察了单体总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引发剂各组分摩尔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单体总质量分数30%,引发剂用量0.025%,反应温度20℃,氧化还原引发剂组分与偶氮引发剂组分的摩尔比1∶3。  相似文献   

3.
夏胜利 《广东化工》2012,39(17):176-177,174
采用双螺杆加工过程中的机械力引发同时添加引发剂的双重引发方法,研究了引发剂的用量、螺杆转速和接枝反应温度对马来酸酐接枝POE产物的接枝率、熔融指数的影响。对于单纯采用引发剂引发方法和引发剂与机械力双重引发方法所得接枝产物增韧PBT的效果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单锂引发剂、双锂引发剂、多锂引发剂、官能化有机锂引发剂和复合有机锂引发剂的特点、发展及在合成橡胶工业中的应用,指出在保持原有已开发成熟的单锂引发剂和双锂引发剂的基础上,要重点发展多锂引发剂、官能化有机锂引发剂及复合有机锂引发剂。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分子光引发剂具有低迁移、耐黄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自由基、阳离子及其他大分子光引发剂的研究状况,简要叙述了一些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制备、引发的效果以及引发机理,并对以后光引发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杨淑静  宋国君  赵云国  杨超  谷正 《现代化工》2007,27(Z1):224-227
采用常用的过氧化物引发剂对PP/LDPE体系进行反应增容,制得高熔体黏度的共混物,并研究了引发剂类型和含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反应挤出共混改性过程中体系产生相内、相间交联和PP的降解反应;引发剂的类型决定了共混物中PP的降解和交联反应,采用活性较弱的BPO为引发剂时可以有效的抑制PP的降解,产生有效的交联;引发剂的含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也取决于引发剂的类型,采用活性较强的引发剂DCP和双2,5时,随着引发剂含量的增加,改性体系的交联度缓慢增加而MFR显著增大,体系的交联来源于其中的PE组分,当采用BPO为引发剂时,可以有效的引发PP和PE的相内和相间交联,随着引发剂含量的增加,体系的交联度快速增加,MFR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高波 《江苏化工》1989,(2):17-18
本文探讨了引发剂对丙烯酸类乳液聚合反应影响的诸因素,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分子量分布有影响;引发剂浓度增大,使乳胶粒子增大;用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作引发剂,得到的乳液其涂膜性能有所不同;当引发剂分批加入时,将使聚合物分子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复合光引发剂对UV油墨固化速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了 6种光引发剂进行复合配制黑色丝印UV油墨 ,实验结果表明 ,用复合光引发剂比用单一光引发剂配制UV油墨的固化速度快 ;在复合光引发剂中 ,应选择吸收光谱与颜料的吸收光谱相匹配的光引发剂 ,以及吸收光谱与光源发出的主波长较一致的光引发剂 ;另外 ,油墨中复合光引发剂含量应适量 ,这些对提高UV油墨的固化速度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水性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概述了水性光引发剂的研究背景 ,对水性光引发剂进行分类 ,并对水性二苯甲酮类和水性硫杂蒽酮类等几类典型的水溶性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芳茂铁盐阳离子型光引发剂的结构和光解机制,综述了芳茂铁盐阳离子型光引发剂和杂环茂铁盐阳离子型光引发剂在合成、功能和用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茂铁盐阳离子型光引发剂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为引发剂,采用三釜连续二步加入引发剂工艺合成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并与一步加入引发剂的两釜连续及三釜连续工艺进行了对比,讨论了三釜连续二步加入法工艺中第二釜中引发剂、溶解用单体和稀释用聚醚用量对反应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釜连续工艺较二釜连续工艺的单体转化率由96.04%提高至96.58%;三釜连续二步加料法工艺第二釜中加入30%的引发剂用量、1.8%的单体用量和10%的聚醚用量,合成的POP粘度为9150mPa·S,固体质量分数为44.80%,单体转化率可提高到98.15%。  相似文献   

12.
VAc/MA/AA三元无皂乳液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对VAc/MA/AA三元无皂乳液共聚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功能单体用量(AA)对乳液稳定性、胶乳粒子粒径、粒径分布及胶乳粘度、粘接强度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引发剂用量小于单体总质量的0.7%时,随着KPS用量的增加,胶乳粒子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引发剂用量大于单体总质量的0.7%时,随着KPS用量的增加,胶乳粒径及分布都增大,KPS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6%时,单分散性好;共聚乳液的粒径随AA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粒径分布则随AA用量的增加而减小,乳液粘度随AA用量增大而降低,而粘接强度随AA用量增大而增加,耐水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氯乙烯悬浮(本体)聚合用过氧化物引发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氯乙烯(VC)悬浮(本体)聚合常用过氧化引发剂的合成方法,着重阐述引发剂与聚合动力学的关系以及聚合动力学的检测方法。研究了单一和复合引发剂条件下的VC聚合动力学,为优化引发剂体系、缩短聚合时间、提高聚合釜的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贾晓伟  邓宇  王鑫龙 《聚氯乙烯》2020,48(5):33-35,39
用5 L聚合釜装置,以70 m^3聚合釜引发剂配方体系数据为基础,验证B厂家引发剂等量替代A厂家同型号引发剂工业化生产SG5型PVC树脂的可行性;并针对106 m^3釜反应后期超温超压现象,以试验数据为基础提出引发剂用量调整办法。指出5 L聚合釜装置可为大型聚合釜工业化PVC生产配方中引发剂的优化和调整、排除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技术指导,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水溶性偶氮引发剂的分类、合成及应用现状.水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是自由基聚合机理重要的实施手段.它们使用环保水来做分散相,可采用水溶性的偶氮引发剂来进行聚合反应.研究表明,相比于油溶性的偶氮引发剂或常规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水溶性偶氮引发剂不论足在引发、聚合及产品特征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最后对我国水溶性偶氮引发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氧化还原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组成复合引发体系,引发两性离子单体(DMAPS)与丙烯酰胺(AM)在盐溶液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获得了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共聚物P(AM-DMAPS),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表征。考察了总单体的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引发剂各组分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获得最适宜反应条件:总单体的质量分数30%,引发剂用量0.025%,反应温度20 ℃,氧化还原引发剂组分与偶氮引发剂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1∶3。在该反应条件下,可获得特性黏数高达20.2 mL/g的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7.
靖志国 《广东化工》2009,36(4):87-89
文章从悬浮聚合引发剂的选择、分析,介绍了105m3聚合釜使用国产TX23/TX36复合引发剂替代EHP单一引发剂生产PVCSG-7型树脂的情况。采用国产复合引发剂不但解决了悬浮聚合反应后期的超温超压现象,还提高了聚合釜的生产能力,降低了树脂成本,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evaluate a new tetra‐functional peroxide initiator and offer comparisons with a di‐functional peroxide common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controlled‐rheology polypropylene (CRPP) resins. CRPP resins have been produced by reactive processing in a batch mixer by using various equivalent amounts of a tetra‐functional and a conventional di‐functional peroxide at two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t a lower processing temperature (200°C), the chain length of CRPP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of the di‐functional initiator, while in the case of tetra‐functional initiator system, the change of chain length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di‐functional initiator system. At a higher temperature (230°C), the observation is reversed. The molecular weight reduction increases with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level for the tetra‐functional initiator, while the di‐functional initiator causes larger reduction in the molecular weight without any obvious relation to the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level. Rheological measurements show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The observations are explained based o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hain scission and chain extension caused by the single and multiple radicals generated from the initiators. No evidence of architectural change in the CRPP molecules such as branching and crosslinking has been observed in both GPC and rheological measurements. POLYM. ENG. SCI., 2009. © 2009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两釜连续工艺,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复合引发剂合成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并与使用单一引发剂合成POP的物性、后处理过程中的结晶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合引发剂引发效果不低于单一引发剂,能够解决后处理过程结晶堵塞管路问题,其AIBN与AIBME质量比为35/65时,已没有结晶现象,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优选AIBN与AIBME质量比为50/50~45/55。从生产的总体成本和长远效益来看,复合引发剂较单一引发剂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