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把太阳带回家”,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拥有“向日葵”太阳光采光导入系统就能随心所欲把阳光导入室内。“向日葵”太阳光采光导入系统,主要是运用光学原透镜原理将太阳光聚焦。把“向日葵”安装在室外屋顶、阳台、地面、墙壁等一年四季均照得到太阳光的地方,通过光缆接入室内,这样每天从太阳升起到落下,室内到处拥抱阳光。  相似文献   

2.
《工程质量》2005,(8):43-43
太阳光集光器是设置在室外的太阳光采集装置,可通过集真光纤将采集后的阳光连到建筑物的任意角落.解决建筑物中的阴暗角落或地下室的光照问题,而且.为了防止阳光中的紫外线、红外线“有害光”进入房内,造虚家具褪色或房内温度升高,集光器利用单透镜色差的原理.削弱紫外线、红外线,只让大部分可见光通过。集光面采用高性能透镜,  相似文献   

3.
阳光和窗户的关系非常简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室内,使得室内更加明亮。但是这种关系似乎也只限于白天。这款窗户表面看来非常普通,但是它却能够在白天吸收太阳光并储存在电池内,到了晚上再利用储存的能量来产生相当于60瓦白炽灯泡的亮度。  相似文献   

4.
正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有阳光照射的房屋比没有阳光照射的房屋温度要高1-2度;二是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儿童常晒太阳可防御佝偻病;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尤其对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较强的灭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正因为阳光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于是建筑上的窗户便成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窗户最重要的功能便是采光,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阳光,所以建筑的窗户通常开在阳光充足照射面,在中国古代修建房屋时,也有"坐北朝南"一说,"坐北朝南"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地防护雷电对人体带来的伤害,需要研究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机理。介绍了雷电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和雷电危害能量阈值。通过建立人体电路模型,利用ATP软件模拟雷电和与人体模型间相互作用,具体分析不同土壤电阻率情况下,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和转移电位作用下流经心脏的电流,计算导致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比能量。仿真结果表明:土壤电阻率的增大有助于降低跨步电压和转移电位对人体的伤害;接触电压更容易给人体带来致命性危害。雷电作用下人体伤害机理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垂钓     
友哲 《建筑工人》2005,(5):53-53
一、垂钓地点大多处在农村和郊外河湖旁边,那里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到郊外钓鱼的人,都感到钓鱼时精神爽快,是因为水边空气负离子较多,吸入体内能够消除疲劳,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充足的阳光不仅能够杀菌消毒,而且还对防止骨骼方面的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冬季,阳光通过玻璃窗直接晒进房间,房间内的棕色沙发被晒到发热烫手的程度,这就是房间内的"暖气片"。只要给房间密封保温,就可完成太阳光对房间的直接取暖,这一结论的可行性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随着当代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人类仅凭太阳光就可完成冬季取暖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李季 《工程质量》2006,(9):57-57
汽车和工业排放气体中的有机和无机物,会附着并且沉积在混凝土建筑物表面。这些污染物在太阳光的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氧化降解。但是,这个反应过程速率很慢,吸附到建筑物表面的污染物还没有来得及分解,就被后续的污染物所遮盖,对原有的吸附物起屏蔽作用,使其处于稳定状态。如此反复,建筑物表面将形成污染物的积聚。在混凝土中添加光催化剂,改变污染物的氧化降解反应速率,使附着到混凝土表面上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在太阳光的紫外线作用下及时地氧化降解,这些降解物能够被雨水冲刷掉,建筑物表面因而一直保持洁静的表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装饰》2012,(6):148-148
建筑师詹姆斯·拉姆塞和丹·布拉斯科计划在曼哈顿建造全球首个地下公园。尽管没有阳光直接照射,但因为运用了先进的光学科技,太阳光也能反射到地下,不会影响植物生长。在地下建公园需要满足多个条件,比如供植物生长的阳光就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植物存活,詹姆斯提出了自然光构想,应对地下无光的难题,即直接把地上的光引进地下。詹姆斯的设想得到了光学专家的支持,利用光纤电缆把地面上的阳光收集起来,之后反射导入地下。在导入的过程中保持波长一致,同时过滤掉阳光里的紫外线和红外线,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设计》2005,(6):90-95
新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中心医院以明亮的现代化建筑结构为基础,高楼的动态结构象征了未来和生命力,其近似波浪的折线形建筑迎合了海滨的景色,同时,较大程度上满足了立面的南向采光。它像能源盖一样常年吸收着太阳光,特别是在冬天。在这里不仅能沐浴到阳光,而且能观赏到远处的海滨美景,很有利于病人的疗养和康复。两个明亮的梯形裙房相互交错,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7,(12)
在公路隧道进出口处,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视觉问题,如"黑洞现象"、"黑框现象"及眩光,当前处理的主流方法有:洞口采用遮光棚式洞门,利用开放式或者封闭式的遮光构造物来对光线进行过渡;在阳光直射或者洞门面向大海等亮度高的场合,洞口处可采用大半径平曲线进行过渡,此种方法面对驾驶员的出口墙壁亮度是逐渐增加的;洞口处通过在隧道两侧栽种绿色植物,形成林荫大道,对减光和景观美化都有相当不错的效果;另外就是采用减光材料,两侧铺设高反光率的材料来达到减光效果。以上种种方法均是居于减弱阳光照进洞内,将太阳光看作隧道交通运行中的阻碍来进行处理。本文将把太阳光作为隧道照明的辅助措施,将太阳光收集在遮光棚的光能收集板上,然后输送到隧道入口段和过渡段照明。不仅解决太阳光的存在产生的眩光"、黑洞现象"和"黑框现象",而且节省灯具布设,减少照明费用。  相似文献   

12.
电磁辐射及防电磁辐射建筑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介绍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益处及伤害,分析电磁辐射伤害机理、电磁屏蔽理论,并论述一些新型的防电磁辐射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3.
技术·产品     
太阳能窗户可供电6小时阳光和窗户的关系非常简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室内,使得室内更加明亮。但是这种关系似乎也只限于白天。这款窗户表面看来非常普通,但是它却能够在白天吸收太阳光并储存在电池内,到了晚上再利用储存的能量来产生相当于60瓦白炽灯泡的亮度。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对涂料中的基料、着色颜料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化学键产生破坏作用 ,紫外线的长期破坏作用最终导致涂料的失光、退色、变色等老化现象。北京首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应用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纳米材料的规模分散技术、无机纳米胶囊化技术以及适应大生产要求的一系列配套技术 ,利用纳米粉体对紫外光的强列吸收特性 ,开发生产了水性纳米抗老剂。当将其加入到涂料中后 ,阳光中的紫外光主要被此助剂吸收 ,涂料因此受到保护。该产品通用性强 ,使用方便 ,无需改变涂料生产工艺。不但可降低涂料成本 ,还能显著提高涂料的…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35)
<正>0前言当人们在用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Wi-Fi等电子设备的时候,人们可能立即就想到,这些电子产品产生的的电磁辐射,会不会对健康有影响?有多大的影响?在人们生存的环境中还有多少这类电子设备产生的多次辐射对健康有影响?正是基于这些问题促成了这份调查报告。1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人体吸收辐射能量时,细胞和水分子会首先被电离或激发,造成DNA双链全断或只断单链的伤害(直接伤害)。因为水分占了人体约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元素排放到环境水体中,不仅严重污染水环境,由于其无法降解、易生物富集,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对水体中重金属进行检测十分重要。本文着重介绍环境水质重金属的检测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及其在实验室检测工作中的应用状况,以期可以为相关检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式太阳集热装置,包括建造在太阳照射墙体上或朝阳屋顶上的用于收集太阳能的墙面,在该收集太阳能的墙面上由表及里依次设置有隔热透光保护层、阳光吸收层、反射墙面辐射层、光热转换墙和封闭在转换墙内的用于光热交换的热媒;它们与建筑物墙体之间有一层绝热层;热媒5的封闭管路分为主干线和支线,热媒通过热能转移通道和换热器送入房间的的二次供热设备中。本发明是将太阳光转换成热能并把该热输送出去的装置。由于是利用墙体自身产热,所以实现了太阳能利用装置与建筑物的一体化。这可大大提高建筑物捕获太阳光的面积。同时本发明结构也使太阳集热装置的性能得到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李志孝 《山西建筑》2003,29(1):112-113
在TN-C-S系统中,通过三种情况对计算预期接触电压作了介绍,说明了总等电位联结的必要性和它在发生接地故障时所起的降低接触电压,减少人体伤害和火灾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太阳光导入器的研发成功是科技综合发展的结果,其核心技术有:GPS定位,阳光自动跟踪,凸镜组聚焦提升阳光照度1.5万倍,有害阳光频谱分离器,光纤导入将阳光传输转弯,并送达到任何位置。该产品不受房子、窗户的位置、高度、方位及太阳的照射角度等条件限制,整日都能够进行稳定的采光。国外  相似文献   

20.
《消防与生活》2009,(1):47-47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烧伤、烫伤的情况,如蒸汽、热水、热金属等导致的伤害。烧伤、烫伤可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只有冷静、正确处理,才能将伤害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