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P/EVA—15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PP/POM/EVA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P/POM、PP/EVA和PP/POM /EVA三种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对不同配比的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 ,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 ,EVA对PP/POM共混体系有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3.
PP/HDPE/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采用茂金属催化乙烯-辛烯共聚物(Engage,POE)对聚丙烯和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共混物进行了增韧改性。研究了共混物的稳态流变性能和小振幅振荡剪切流场下的动态粘弹性质,探讨了共混物的相态结构、粘弹性与抗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POE用量仅为5%时,POE对两种基体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尤其是显著提高了PP/HDPE共混物的低温韧性。在本实验的共混物组成配比下,共混物具有类网状的相态结构,各组分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增强,进而导致共混物的粘度增大和冲击韧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动态硫化对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P/EVA)共混物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硫化使PP/EV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尤其是韧性)获得显著提高;通过对交联剂BIPB用量和助硫化剂S用量的合理控制可制得综合性能优异的PP/EVA动态硫化共混物;动态硫化可细化分散于PP基体中的EVA颗粒粒径,改善EVA的分散效果。最终制得的抗冲PP料主要性能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5.
PE,EVA及LDPE/EVA共混物辐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三荣 《中国塑料》1995,9(4):28-35
本文在对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聚乙烯(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在^60Coγ射线辐照前后的性能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LDPE/EVA共混物在^60Coγ射线辐照前后的拉伸性能和交联度的变化,以及EVA添加量、VA含量及熔体流动速率(MFR)对这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不同配比的聚丙烯(PP)和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进行共混,测试了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晶性能;用扫描电镜(SEM)二次电子成像系统分析了试样的断口形貌,研究了EVA含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VA的加入提高了EVA/PP共混体系的韧性,同时降低了PP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子柬为辐照源,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单体为交联教化剂,对聚氯乙烯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以及与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mEVA)的共混物进行了辐照改性。研究了不同种类EVA对共混体系凝胶含量、力学以及热延伸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VA含量越大,辐照改性后共混体系凝胶含量越高,力学及热延伸性能改善越明显,应用氯元素分析方法测定得到VA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促进PVC接枝或交联反应。辐照剂量的研究表明,辐射剂量增大,共混体系凝胶含量增加,力学及热延伸性能提高,但通过对PVC/mEVA共混体系的研究,辐射剂量超过5Mrad,体系降解程度明显增加。实验中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吸收光谱(IR)、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性能表现优异的PVC/mEVA共混体系进行了形态与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制备了聚丙烯(PP)/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酰胺6(PA6)共混物,研究了PP/EVOH/PA6三元共混物的相容性、流变性能、阻隔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相容剂与EVOH和PA6间发生了反应,提高了共混物的相容性;相容剂的加入提高了PP、EVOH、PA6的结晶温度,增强了PP与EVOH和PA6间的黏合力,降低了界面张力;EVOH占EVOH/PA6总量68%的三元共混物吸油率最小,当相容剂用量为5份时,PP/EVOH/PA6三元共混物吸油率比PP/EVOH二元共混物降低了8%。  相似文献   

9.
借助DSC和WAXD方法研究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PP/EVA)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测定了共混物中PP的晶胞参数,结果表明,PP/EVA体系中PP基体的晶胞参数以及结晶性能不受EVA的影响:PP与EVA两相没有形成共结晶,共混物中冲击性能的提高主要受EVA含量及其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而与PP结晶性能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10.
PP/EVA/沸石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230℃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单一体系及聚丙烯(PP)/EVA/沸石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ηa)和EVA的用量、EVA中醋酸乙烯酯(VA)含量、不同性质偶联剂改性沸石粉体等的相互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纯EVA体系而言,熔体的ηa随共聚体系中V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均高于本研究所用PP熔体的ηa;其变化趋势同VA含量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同熔体流动指数测试结果有相同的趋势。在PP/EVA沸石共混体系中,共混溶体的ηa均高于PP/沸石共混体系。对沸石表面采用极性化改性,所得共混溶体的ηa有所降低,证明采用不同偶联剂对粉体表面改性可以导致共混体系中不同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Effects of compatibilizers on impact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ene/ polystyrene (PP/PS) blends were studied and carried out through melt blending using co- rotating twin-screw extruder. A combination of two compatibilizers,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polypropylene (PP-g-MA) and styrene maleic anhydride (SMA) was applied into PP/PS blends. Results from the Izod impact strengths, SEM observations and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in PP(50)/PS(50) blends indicated a better compatibilization effect with the use of dual compatibilizers. This was most probably due to improved adhesion between phases in PP/PS blend systems. The use of dual compatibilizers in the blend compositions produced higher impact properties in the PP/PS blend systems compared to single compatibilizer system.  相似文献   

12.
Polymer blends of commercial polyphenylene oxide (mPPO) and polypropylene (PP) are immiscible and incompatible in blend system. Maleic anhydride-grafted-copolymer has been employed as in situ compatibilizer for the mPPO and PP blends. This copolymer contains reactive anhydride functional groups that were able to react with mPPO at [sbnd]CH3 side methyl groups [sbnd]OH terminal groups under the melt conditions. The PP-g-MA copolymer reduces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the two polymers and act as a bridge between them to make compatible. The blend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using FTIR, SEM, and its mechanical behavior.  相似文献   

13.
PP/纳米CaCO3分散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李远  陈建国  陈腊琼  王正东 《塑料工业》2001,29(1):16-17,20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分散剂对PP/纳米CaCO3体系的分散效果,以及加工工艺条件对该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分散剂CH-1A对纳米CaCO3有显著的分散作用,使体系的冲击强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使PP完全塑化的前提下,超分散剂CH-1A使纳米CaCO3在PP中随转速的其分散效果也提高,使体系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橡胶类聚合物二元乙丙(EPR)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是PP常用的增韧改性手段。共混体系中PP连续相与EPR橡胶相分散成具有良好相界面作用的“海-岛”结构,EPR对PP的增韧机理主要是“银纹-剪切带屈服”理论。虽然EPR与PP都含有丙基,根据相似相容性原理,它们之间应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但是在实际的共混中,EPR在基体PP中的分散状态还要取决于共混的工艺条件。在相同的共混组成条件下,当PP与EPR具有相近的熔融粘度时,所制得共混物的形态结构较均匀。在PP/EPR共混体系中,加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后,部分DOP分散在PP/EPR两相界面上,可以降低两相界面的结合强度,而使共混物的强度降低;另外加入第三组份PE后的三元共混物,可以通过控制PP、EPR、PE的含量,使EPR起到PP和PE的相容剂的作用,使体系形成一种特殊的“棱-壳”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三元复合聚丙烯共混体系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DSC测试得到一些结晶参数,分别对PP/弹性体、PP/弹性体/LLDPE两个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弹性体对PP成核速率有促进作用:LLDPE与PP是分别结晶的,LLDPE阻碍了PP球晶的生长且破坏了PP球晶的完整性;对PP球晶的插入和分割,使PP球晶有一定的破碎细化。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测定,表明三元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优于二元共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环氧树脂(E51)、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或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增容PP与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共混体系,重点研究了环氧树脂含量、固化剂(2E4MZ)以及热处理对PP/AS合金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辅以扫描电镜(SEM)进行微观结构分析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进行结晶行为分析。研究表明,环氧树脂的加入提高了体系的相容性,材料的性能尤其是刚度得到较大提高,当环氧树脂用量为3份,固化剂用量为环氧树脂用量的4%时,体系的刚性最佳,弯曲模量高达1.75 GPa;热处理后,合金体系的结晶度提高,刚性进一步提高至1.84 GPa。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简单共混和动态硫化增韧聚丙烯/皂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P/EVAL)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以马来酸酐(MAH)为交联剂,用EVAL动态硫化增韧PP是一种可行的PP增韧方法;随着EVAL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均随之变化,但动态硫化物的力学性能始终优于简单共混物;当EVAL质量分数为20%时,动态硫化物具有最佳综合性能,冲击强度达到26.5 kJ/m2,较纯PP增加了173.2%,为简单共混物的2.14倍;动态硫化可改善共混物中EVAL颗粒的分散效果;动态硫化可诱导PPβ晶型的形成并提高PP结晶度;动态硫化可增大共混物的内耗,从而增强材料韧性。  相似文献   

18.
改性PP三元共混体阻燃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含卤阻燃剂,十溴联苯醚(DBDPO);氯化聚乙烯(CPE)和三氧化二锑(Sb2O3)及氢氧化铝对改性聚丙烯(PP)-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乙丙橡胶(PP/HDPE/EPR)三元共混体阻燃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阻燃剂间的协同作用,讨论了阻燃机理,结果表明:(1)Sb2O3与DBDPO、CPE并用能改性PP三元共混体的阻燃性能提高,当含卤阻燃剂用量是Sb2O3的四倍左右时阻燃效果最好,阻燃性能提高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制的负载钛催化剂[TiCl4/MgCl2-Al(i-Bu)3],合成了1-丁烯-1-己烯共聚物(PBH)。用己烯摩尔含量为2%、7%、20%的PBH对PP进行共混,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以己烯初始摩尔含量为30%的PBH作为CaCO3的载体,填充PP,并与未采用载体的CaCO3填充体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PBH含量的增加,在共混物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硬度有一定下降的同时,冲击强度则明显提高,己烯摩尔含量大的PBH增韧改性PP的效果更好;以PBH作为载体的CaCO3,随着其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明显增大,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硬度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与无PBH载体CaCO3填充PP的规律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低摩尔质量PC/PP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低摩尔质量PC/PP合金材料,借助于力学性能测试、SEM观察等手段对这一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屈服和界面脱粘是该共混体系能量耗散的主要形式.界面张力对体系形态结构和韧性的影响较大,增强界面粘结有利于材料韧性的提高。提出的增韧机制模型可以较好地对该体系的增韧机理作出解释。PP可以作为PC的增韧剂使用,并且可在不降低其流动性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地提高低摩尔质量PC的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