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音乐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于以"道"为核心的三重"乐"境中。学界对《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多游离于对其外在表象的分析,而疏于对其深层本质的剖析。"道"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道’境"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人为载‘道’"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显著特色;"与道为一"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基于《齐物论》中"三籁"和"梦蝶"形象的描述,探讨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几个特点:即主张审美过程的"直达"性,追求审美对象的"超完整"性,异态同构的审美心质以及迂回观照的审美视线。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它集中反映了庄子的自由思想。通过对《逍遥游》一文的分析,揭示出庄子心中的自由是无所待、绝对的,要达到这种自由境界,就要做到无名、无功、无己。庄子的这种自由观产生是与其所处的时代及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庄子在阐述其哲学思想时常用音乐做比喻,从中也反映出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庄子》对音乐审美心理特征的认识十分深刻,庄子理想中的音乐最高境界是"天乐",也就是合乎人的自然情性的音乐。"天乐"使人无言而心悦,而欣赏"天乐"需要"心斋",具备"坐忘"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生命活动本质的视角 ,对美学进行了重新定位 ,提出审美动因是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审美的本质是人以知觉的方式适应环境的互动过程。并通过对马克思《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新考察 ,指出马克思早已奠定了生命美学思想和方法论的基础 ,人类学理论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的第四个理论来源。在对美学理论的历史考察和相关背景理论整合的基础上 ,力求以美学方法论的创新为突破口 ,构建新的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庄子》魅力恒久、悠远。后人多从语言、思想等角度予以分析、评判。至今《庄子》研究涉及多方面,论者探讨的视角也是各具千秋。从《逍遥游》入手,从其寓言渊源、成因的角度切入,可以发掘《庄子》魅力的一大重要因素:充分利用时代的资源,进行锻造、超越,于众人皆知的神话资料基础上,表达凡人所不知的哲学思考,潜移默化中,将战国时代的文化特征融合于思想表达。在将神话锻造为寓言的过程中,文字成为承载时代文化的标符。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思想主旨是道家世界观的集中体现,"道"即自然界固有的循环往复的规律,遵循"道"即是用平等的心态对待相对存在的事物,用超越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相对价值,最终达到"逍遥游"的大自由。《坛经》的思想主旨具有宗教特点,强调了主观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心"是一切认识的出发点也是回归点,驾驭心灵从而达到无分别心和大智慧是《坛经》的核心思想。就《庄子》与《坛经》中的相对概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道家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老子和庄子的意境说与虚静说.老庄的美学思想对于教学的启示在于:教学要超越功利,师生双方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善于运用"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要力求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被道家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概念,它具有独特的哲学内涵。这个概念担负着"化生"的重要使命,它的这一功能,既能解释道家的基本生命观,又能很好地反映道家的生命哲学。在《庄子.秋水》的名篇"濠梁之辩"中,"三"这个文化概念隐藏在字里行间,贯穿全篇,有助于对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做更深层次的解读:生者即至美,凡生者皆为美。  相似文献   

10.
庄子超越精神的美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子美学和超越精神密不可分,正是有了超越,才拓展了庄子美学的审美时空,赋予了庄子美学的独有内涵。文中通过对超越精神不同侧面的剖析,旨在突出超越精神与庄子美学的关系,从主旨、结构、表现上揭示超越精神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静止的过去,还在于能不断地生成。庄子的《逍遥游》以其超脱精神启迪现代人应打开心胸,认识自身的局限,提升心灵境界,摆正自己在天地间的位置,与万物相谐,从而避免物累,智慧地生存。  相似文献   

12.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我国科学史上极富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献,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极富审美价值的艺术珍品。其审美追求的独特性、首创性、深刻性,不仅与我国古代文人非仕即隐的人生选择大异其趣,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明代的新型审美文化,充分显示了徐霞客颇具创新意识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儒家思想开创的"仁"而"乐"的高雅情怀境界理论的提出决定了中国的诗词、音乐、绘画所追求的最高审美标准也是意境。道家思想强调的逍遥物外的"虚静"境界,追求的是在物我交融中造就意象。禅宗思想以心性修炼开创的虚静、脱俗的境界进行分析,使艺术家开始意识到本身的重要性,这种思想逐步地渗入到艺术和审美领域里。最后归纳出儒、道、释三家哲学精神都关注生命、肯定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子思想蕴含审美技术思想,与目前学术讨论热点——"工匠精神"有着天然的联系。高职教育所培育的"工匠精神"蕴含敬业精神,追求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精益求精,在这种精神信念引导下从事生产与社会生活,从中获得职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与庄子崇尚自然、追求人的精神自由和自我满足感的人本思想如出一辙,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从古老传统文化——庄子思想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不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美学家。庄子的美学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书画的发展。研究庄子美学思想,探讨庄子与中国书画的渊源,是一件有益于中国书画今后发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由于英汉语言系统的差异,一般说来,在翻译文学作品中很难实现语言转换后审美的等效传达,而对于古典著作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林语堂灵活运用不同翻译策略在英译本中成功实现了《庄子》原文的审美再现.因此从美学角度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有利于为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认识世界、师法造化及立意造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布颜图关于“大”的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展示了《周易》、《老子》及《庄子》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所特有的认识观与宇宙观。  相似文献   

18.
以神话哲学视角探讨《庄子》生命意识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认为《庄子》的生命意识接受了神话的变形、化生观念,在生命本源上由形象的“气”抽象出根本的“道”,结论是:《庄子》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始先民生命思考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19.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与思想象,他的美学包容在他的哲学之中,和他的哲学融为一体。《老子》一书,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与美学有关命题,不仅涉及了审美认识与审美感受,而且深入到审美欣赏与审美创作。本文从五个方面逐层阐述了老子美学对中国书画所产生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它的出现不在于再现当时的社会景象,而是侧重表现一种中和的审美情怀,其宣扬的是一种和合相善的伦理美学.通过思想内容上的平和美,结构形式上的中和美,语言风格上的和谐美,全面阐释了《琵琶记》的中和之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