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FWD在粉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需要,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采用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在粉土路基中进行弹性模量检测的应用技术,并与传统的承载板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FWD能够实现对粉土路基施工质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和有效控制。PFWD作为一种轻便快捷、测试简便的替代测试手段,研究开发相关的测试技术,对于高效准确地检测和评价路基的施工质量具有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2.
温度变形对刚性路面路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温度变形的大小,视刚性路面板为自由矩形薄板,当温度沿板厚非均匀分布时,路面板变形后呈球面,据此得到挠度表达式;考虑变形后路面板在自重和车轮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计算出由此产生的路基沉陷量;根据板中不发生脱空现象的条件,计算出板角处路基应有的沉陷量,采用等效法近似地得到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刚性路面结构中,欲保证路面板不产生脱空,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宜过大,建议在规范中对其规定上限值.  相似文献   

3.
探析高速公路的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基作为公路的主体工程,其施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质量.其实,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要点就是对施工技术的控制.针对高速公路的路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展开初步探讨,提出一些提高公路施工质量的粗浅见解,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软基硬壳层对路基工程的作用和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等级公路路基工程的软基硬壳层情况,分析软土地基硬壳层的划分标准和不同成因的硬壳层工程性质,讨论软基硬壳层的作用机理、软基硬壳层对路基沉降和稳定的作用以及软基硬壳层作用在土压力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CBR值与路基回弹模量的关系,针对工程实践中土基回弹模量的测定较为困难,受外界因素影响大,传统用测定路基土体的加州承载比(CBR)来推算土基回弹模量的方法也较耗时且效率较低的现状。通过对实际工程数据的分析,探索了利用路基压实度来计算路基力学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对于自然条件相近的地区,CBR同土基回弹模量的关系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范围内是比较稳定的。通过建立路基压实度同CBR值之间的关系模型,间接推出压实度与土基回弹模量的关系是可行并且容易做到的。在不能测量土基回弹模量时,可以利用路基压实度这种施工中较容易获得的路基参数来估算路基的回弹模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饱和土基本理论,利用基质吸力及土水特征曲线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受地下水位控制的粘土路基的平衡湿度状态进行了预估分析;同时采用室内重复动三轴试验方法,建立了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动回弹模量的双线性本构经验预估模型。将上述研究成果相结合,创建了综合考虑路基湿度和应力状态的路基当量回弹模量的预估方法,并结合实体工程建立了以地下水位、路基填筑高度为核心的路基当量回弹模量预估方程。通过与试验路上传统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特点。研究成果从平衡湿度和应力状态耦合控制的角度,对水网密集区粘土路基当量回弹模量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连续压实标准中路基压实质量评价存在未考虑检测数据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大小的缺陷,基于连续压实控制技术,依托福建某高速公路工程,选择粉质黏土路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压实机械设备,尝试将标准偏移率q、最近邻点指数R及变异系数CV相结合的方式对路基压实质量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压实度与压实振动值(vibratory comp...  相似文献   

8.
马冬梅 《商品与质量》2010,(24):135-135,134
随着我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公路的建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随之而来的工程质量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两年来,我国对公路工程的建设项目也在不断的加强力度,在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各个环节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本文分析了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公路设计中几个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公路设计显露出公路设计年限的确定,车辆载荷换算,路面轴载换算,路基材料设计参数,路面结构组合材料性能试验等方面的不妥之处,结合公路的建设发展趋势,建议对现有公路设计规范中相应不妥之处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0.
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山区公路路基施工中由于地形、地貌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造成沿线填挖变化频繁,给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带来较大的挑战.在分析山区公路路基施工特点与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施工经验,归纳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公路施工的技术方法,提出山区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要点.该方法可推广应用在未来同类工程的建设中,对控制山区公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保证行车舒适与安全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及早发现沿河公路路基在抗水毁能力方面的不足,以便及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对沿河公路路基的抗水毁能力进行评价.方法结合广泛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的技术手段,采用层次分析确定路基抗水毁指标间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提出了沿河公路路基抗水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的因素集并分别赋予权重,进而提出不同评分等级的依据标准,同时得到沿河公路路基抗水毁能力评价模型.结论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路基抗水毁能力进行评价是可行的,有助于实现以预防为主的水毁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2.
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取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一直是道路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调研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测试方法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试探性试验,建立考虑行车荷载加卸载时长影响的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测试方法;选取两种典型的路基土,开展考虑行车荷载加卸载时长的动态回弹模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土质动态回弹模量随围压增大而增大,随循环偏应力、加载时长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加载时长的增加,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减小可达34.6%,加载时长的影响不容忽视;不同加载时长下,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随围压、循环偏应力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尹德宝 《商品与质量》2022,(30):130-132
公路工程是一项造福人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项目.路基路面是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道路建成后的使用.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公路路基施工中普遍存在裂缝、滑塌、地基变形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通病的种类和成因的分析,对常用的施工加固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公路路基养护的内容和要求的分析,提出了高速公路路基日常维护中对路基的基本要求、路基养护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路基的养护研究、还有路基病害的根治,并对路基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同时,就如何搞好高速公路的养护公路,以期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三种半导体致冷电对金属化系统的拉伸强度,其中铋-镍-锡金属化系统与半导体致冷材料粘接强度最高,超过原始棒状材料的拉伸强度,它是半导体致冷器电对的最好的金属化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含泥量对填砂路基动态模量的影响规律,先通过现场便携式落锤式弯沉仪(PFWD )试验与压实度试验,分析了含泥量与填砂路基动弹性弹模量的关系;再结合现场检测数据,建立了动态模量随压实度、稠度和含泥量变化的回归模型;最后,结合现场检测与室内PFWD试验结果,提出了填砂路基含泥量的控制标准。研究表明:现场检测路段填砂路基含泥量绝大部分在3.0%~5.5%之间,现场动态模量随含泥量增大而减少,二者具有良好的幂函数回归关系;现场的动态模量与压实度、稠度和含泥量也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当含泥量为0~10%时,随着含泥量的增加,路基动态模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含泥量较小(含泥量小于3%)和较大(含泥量大于8%)时,其动态模量要明显小于其他含泥量下的动态模量。当含泥量在3%~8%范围时,动态模量变化幅度较小,故建议含泥量的控制标准为3%~8%。  相似文献   

17.
很多公路建设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是由于忽视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评价所致。应用文献法、资料搜集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公路施工质量评价研究的可行性、优越性,解析了公路施工项目质量评价内容以及缺陷,并以工程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期望能够使公路施工项目的质量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8.
计算刚架临界荷载的方法受到荷载作用位置及求解特征方程的困扰[1].因而未能推广到多层框架.本文提出的近似方法则不限制荷载作用位置,也无须求解特征方程.所有计算均极近刚架内力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不同施工工艺与方法,上下基层不同凝期,以及层间污染与损伤,均会导致层间产生不同接触条件和受力特点。采用有限元对各种层间接触情况进行力学分析,得出在标准荷载作用下,各种层间接触情况下最大应力与位移出现的部位与大小。其中基层一次成型时,层底弯拉应力最小,出现在整层底部;基层两次浇注成型,层间有污染和损伤,产生部分松散,未松散部分分离时,层底弯拉应力最大,出现在上基层底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