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酶法合成茶氨酸中存在的自转肽副反应,合成了L-谷氨酰胺-锌(II)配合物Zn(Gln)2,以其为供体、乙胺为受体、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 GGT为催化剂,酶法制备茶氨酸. 结果表明,Zn(Gln)2在反应主体相稳定性良好,以Zn(Gln)2为供体可有效抑制自转肽副反应;B. subtilis GGT对Zn(Gln)2和Gln的亲和力常数分别为0.53 mmol/L和1.01 mmol/L. 在Zn(Gln)2 6.0 mmol/L、乙胺200 mmol/L及GGT 0.5 U/mL条件下,经37℃反应2 h,茶氨酸浓度最高可达7.38 mmol/L,较以Gln为供体时提高了14.42%. 相似文献
2.
L-谷氨酰肼为底物酶法制备茶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廉价的底物L-谷氨酰肼代替L-谷氨酰胺,成功地合成了茶氨酸,并且对该酶促反应的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以L-谷氨酰肼为底物时,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约是以L-谷氨酰胺为底物时的78.3%。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为:pH=10,反应温度40℃,n(L-谷氨酰肼)∶n(乙胺)=1∶10,L-谷氨酰肼初始浓度0.3mol/L。利用以上条件进行了茶氨酸的小量制备,投料L-谷氨酰肼50g,乙胺140g,反应40h,L-谷氨酰肼的摩尔转化率达84.1%,经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产物,得到31.8g高纯度茶氨酸。该结果显示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四环素-铜(Ⅱ)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四环素(TC)-Cu(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研究表明,DNA能与四环素(TC)及Cu(Ⅱ)形成的配合物发生反应,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随着配合物类型及DNA浓度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当四环素与铜形成1:1型配合物时,较低浓度的DNA能与配合物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而较高浓度的DNA与该配合物除了发生嵌插作用外,还存在另外的作用方式;当四环素与铜形成1:2型配合物时,DNA与该配合物则主要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并且这两种配合物与DNA的嵌插作用均是通过四环素配体插入的. 相似文献
5.
中试规模制备L-茶氨酸及其衍生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中试规模制备L-茶氨酸和L-谷氨酰胺的一种方法。以廉价的L-谷氨酸为原料,采用邻苯二甲酰基作为保护基,保护L-谷氨酸的α-氨基,醋酐回流10 m in使其分子内脱水生成N-邻苯二甲酰-L-谷氨酸酐,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分别与2 mol/L氨水和2 mol/L乙胺水溶液反应生成中间产物N-邻苯二甲酰-L-谷氨酰胺、N-邻苯二甲酰-L-茶氨酸,中间产物在室温条件下与0.5 mol/L水合肼反应48 h脱除保护基,分别以57%、61%的收率得到L-谷氨酰胺和L-茶氨酸。 相似文献
6.
7.
8.
合成了含有较大疏水侧基的氨基酸衍生物O-苄基酪氨酸,并经红外光谱、熔点测试、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dLAa]^ 混型配合物在乙醇-水混含介质(乙醇的休积分数为20%)中的稳定常数。稳定常数的测定条件:25℃;KNO3为支持电解液;离子强度为0.1mol/dm^3。由配合物的表征常数并结合配体的结构,可以推断配合物[CdL(btyr)]^ 有较强的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CdLAa]^ 中的L表示2,2-联吡啶(bipy)或邻菲啰啉(phen);Aa表示丙氨酸(ala^-)、酪氨酸(tyr^-)和O-苄基酪氨酸(btyr^-)。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邻菲啰啉(Phen)-对苯二甲酸(p-Phtha)铜(Ⅱ)的混配配合物并获得晶体。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配合物组成为[Cu(Phen)2(p-Phtha)]·5H2O,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α=11.623(7)A,b=32.51(2)A,c=16.341(10)A,β=95.022(9)°,V=6150(7)A^3。Cu(Ⅱ)采取5配位方式,处于一个变形的四方锥配位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以L-谷氨酸(L-G lu)和L-天冬氨酸(L-Asp)两种混合酸性氨基酸〔m(L-G lu)∶m(L-Asp)=1∶1〕为原料,利用大肠杆菌菌体内脱羧酶对L-谷氨酸的专一脱羧作用,酶法分离制备了γ-氨基丁酸和L-天冬氨酸。考察了转化体系温度、pH等影响L-谷氨酸脱羧酶活力的主要因素,实验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5℃,转化体系pH=5.0,ρ(菌体)=6 g/L,ρ(Tween80)=0.15 g/L,菌龄16 h,ρ(底物)=60 g/L。L-谷氨酸脱羧酶在最适转化条件下比酶活高达15 036 U。1 g湿菌体可重复使用3次共转化L-谷氨酸和L-天冬氨酸混合物30 g,其中L-谷氨酸完全转化为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及L-天冬氨酸的总收率可分别达到理论收率的88%和90%。 相似文献
11.
酞菁钴(Ⅱ)轴向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一种酞菁钴 (Ⅱ )化合物 ,研究了它在溶液中与咪唑形成轴向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变化 ,并计算了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 .用旋涂法制备了染料薄膜 ,通过配合物的吸收光谱与酞菁钴 (Ⅱ )的比较 ,光谱峰显著变窄 ,吸收峰红移 ,大大改善了染料的光学性质 .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N—亚水杨基氨基酸及其与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甘氨酸、丙酸、苯丙氨酸、氨酸、亮氨酸水杨醛席夫碱及其与铜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磁化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等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配合物的抗菌活性优于配体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在以对氯苯乙酮单缩二氨基硫脲(HL)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Ti、Ni、Cu金属做阳极,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合成了对氯苯乙酮单缩二氨基硫脲与Ti(Ⅳ)、Ni(Ⅱ)、Cu(Ⅰ)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合成了三种L-蛋氨酸多吡啶铜(II)三元混配配合物,[Cu(Met)(Phen)(ClO4)](ClO4)(1)(Phen=1,10-菲咯啉),[Cu(Met)(IP)(ClO4)](ClO4)(2)(IP=咪唑并[4,5-f]1,10-菲咯啉)和[Cu(Met)(PIP)(ClO4)](ClO4)(3)(PIP=2-苯基-咪唑并[4,5-f]1,10-菲咯啉)。采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用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对pBR322DNA的氧化切割活性。结果表明,虽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较弱,但多吡啶配体的平面大小可直接影响到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而氨基酸辅助配体可起到进一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新的环状金属配体4—甲氧甲酰基—6—(4—甲基苯基)—2,2’—联吡啶(HL)及它的单核与双核Pt(Ⅱ)配合物[Pt(L)PPh3](ClO4)(1)与[Pt2L2(μdppm)](ClO4)2(2)(dppm=二(二苯基磷)—甲烷),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及光物理性质.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离子Pt(Ⅱ)呈扭曲平面正方形构型,桥配体dppm连接两个金属中心,0.3375nm的Pt—Pt距离表明双核配合物中存在金属—金属相互作用.两配合物在~450nm处的肩峰归属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在固体及溶液中均观测到强烈的光致磷光发射.配合物1在固态时620nm的低能发射归属为^3(π—π)跃迁,并暗示配合物1晶体结构中存在分子间配体—配体相互作用,然而在溶液中仅观察到^3MLCT发射光谱,但配合物2在固态及溶液中都观察到明显的金属和金属相互作用到配体的电荷转移(^3MMLCT)发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