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载热体加热炉辐射室内传热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载热体加热炉的传热计算包括辐射室内传热计算与对流面传热计算两部分,两者相比,辐射室内传热计算较为复杂,本文对载热体加热炉辐射室传热计算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非均相载热体直接加热物料的低持液量蒸馏釜即湿式干釜的传热蒸发机理。对底部进料情况下单泡滴在连续相(热载体)中的直接接触传热蒸发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泡滴的初始直径对连续相液深、泡滴完全汽化时间、瞬时传热温差以及瞬时传热系数的影响。提出了极限深度的概念,并推导出连续相极限深度的计算公式,对泡滴所处液深超过极限深度时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积灰、结渣形成的机理,讨论了积灰、结渣对载热体加热炉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适用空气动力模型研究了陶瓷工业隧道窑内予热带和冷却带的对流传热,用三种不同码法的圆柱料垛(匣钵)进行了模拟实验。分别测出了各种流速下不同码法时的对流传热系数,进而回归出包括不同码法对对流传热影响的准数方程,从而导出了实用于陶瓷工业隧道窑该两带传热计算中求对流传热系数的公式。本文还适用模型测出了不同码法各种流速下的压力降、找出了陶瓷隧道窑模型研究的第二自模区.  相似文献   

5.
王鑫  王兆婷  张晓凌  何利民 《化工学报》2017,68(6):2306-2314
海底油气管道的冷却传热过程是结蜡、水合物等海洋石油工业流动保障问题的关键控制因素。采用电容探针与热电偶、热电阻等流动及温度测量手段对不同冷却条件下空气-油段塞流的流动参数和传热参数进行实验测量,分析了空气-油段塞流流动参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并与空气-水对流换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空气-油段塞流对流传热系数主要受液相折算速度的影响,且冷却液温度越低,管底热流体黏度越大,导致热边界层越厚,传热系数降低;受黏性力及边界层影响,对流传热系数远小于空气-水;沿管壁周向,从管顶到管底的对流传热系数不断增大。提出了适用于冷却条件下的油气段塞流传热关联式和传热模型。  相似文献   

6.
圆形自由射流冲击曲面的换热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利祥  胡国新 《化工学报》2005,56(8):1409-1412
采用直接表面温度测量的方法对水喷射高温曲面的传热过程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得到了驻点区及附壁射流区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分布情况,并且系统地研究了射流出口速度、喷嘴至加热面的间距等参数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形射流冲击曲面的局部传热系数沿传热面随X/D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驻点处的传热系数最大并且随射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射流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驻点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增大比较缓慢.在射流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喷距对局部传热系数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海底油气管道的冷却传热过程是结蜡、水合物等海洋石油工业流动保障问题的关键控制因素。采用电容探针与热电偶、热电阻等流动及温度测量手段对不同冷却条件下空气-油段塞流的流动参数和传热参数进行实验测量,分析了空气-油段塞流流动参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并与空气-水对流换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空气-油段塞流对流传热系数主要受液相折算速度的影响,且冷却液温度越低,管底热流体黏度越大,导致热边界层越厚,传热系数降低;受黏性力及边界层影响,对流传热系数远小于空气-水;沿管壁周向,从管顶到管底的对流传热系数不断增大。提出了适用于冷却条件下的油气段塞流传热关联式和传热模型。  相似文献   

8.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水平管束核沸腾传热的强化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水平管束核沸腾传热的强化机理。对流传热和薄层导热传热是管束核沸腾传热的两重要机理。与单管管外池沸腾传热相比,管束沸腾传热系数的提高是对流传热系数和薄层导热传热系数共同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 一、概述 防爆膜是化工及石油化工等工业生产中的一种安全装置,它的作用是防止操作设备或管道系统内介质压力超过所容许限度而可能造成设备的破坏及人员伤亡的一种措施,即过程系统超压的防护措施。 加热面积为15m~2,蒸发量为18万Kcal/h的道生加热炉,是3m~3碳酸化锅在蒸馏脱水及碳酸化工序中关键的一种传热过程的设备。 采用道生(联苯混合物:26.5%联苯+73.5%联苯醚共溶共沸混合物)载热体是相当普遍的,早在1963年,全世界的用量便超过4000T/年。因此,就道生载热体本身而  相似文献   

10.
化工领域中对流传热系数α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群  陈明尧 《广东化工》2006,33(12):101-102
对流传热是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之一,化学工程中的对流传热并非单纯对流而是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发生的对流和传导联合作用的传热过程。描述对流传热速率的方程式形式简单,所有问题集中在对流传热系数α中。因此对流传热系数α的计算是对流传热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The enhancement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in a glass tube heat exchanger was researched.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using spiral wire turbulence promotors in the glass tube isrecommended.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and thetlon have been obtained.Performance evaluations Nr the enhanced heattrans比r In this heatexchanger are su门niii ed up and discussed Based on the vlewp01nt Of止berinodynaffi1CS,止he avaHableenergy lossof the heat transfer swtern Inside the tube Is analwed to determine and evaluate the over-all趴ct oQthe enhanced heat transfer,The mechanism ofenhanced heat transfer]n the glass tubeand the Influence of turbutlvlty In the fough tube are also analys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凝结换热器采用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慧英  帅志明 《化工学报》1997,48(5):626-630
<正> 引言 螺旋槽管具有轧制方便、传热系数高且抗结垢能力强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部门中.纵观螺旋槽管强化传热的研究发现:螺旋槽管管内强化传热的研究和应用已趋成熟和完善.然而由于实际工作的困难,有关螺旋槽管管外凝结换热的研究尚待深入.为此,本文对螺旋槽管凝结换热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刺孔膜片式高效管壳换热器的壳方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理  安福 《化工学报》1992,43(5):599-608
对强化壳方传热的新技术——刺孔膜片式管束做了实验考核,与传统的弓形折流板管束相比,壳方总压降减小了45%,管束在降减小约84%.而在R_e=10~4时壳方传热系数却提高了14%,比相同条件下缩放管(Ⅱ)型管束高25%,比折流杆管束高88.6%.对比相同摩擦功条件下对流传热系数以及表面效率等综合性能评价指标,显示出刺孔膜片式换热器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15.
螺旋折流板菱形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性能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引 言近年来的研究[1~ 6] 表明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螺旋折流板使流体在壳侧呈连续柱塞状螺旋流动(即 plug流 ) ,不会出现传统折流板换热器内的流动“死区” ,并且由于旋流产生的涡与管束传热界面边界层相互作用 ,使湍流度大幅度增强 ,有利于提高壳侧传热膜系数 .PStehlik等[2 ]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研究得出 ,相同条件下与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提高 1 8倍 ,流动阻力降低 2 5 % .陈世醒等[6] 研究发现 ,对于水这样的低黏度流体 ,相同流量单位压降的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约为普通弓形折流板换热器…  相似文献   

16.
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的热平衡分析法和火用平衡分析法相结合,对热管式蒸汽发生器进行了火用分析,给出了热管式蒸发器中各部分的火用损失情况,指出其合理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 of a radial d.c. electric field on nucleate boiling heat transfer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using a single-tube shell/tube heat exchanger. A dielectric liquid (Freon R. 114) was used in the shell and the tube was heated by circulating water through it.

It was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 sufficiently intense electric field to the boiling heat transfer surface resulted both in the elimination of boiling hysteresi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heat transfer for the range of superheat studied. An application of approximately 20 kV was more than sufficient to eliminate the hysteresis.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there appeared to be a transition between two situations. At lower superheat there is an appreciable improvement in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due to both initial (0 to 10 kV) and incremental (10 to 20 kV) voltage increases. At higher superheat, however, the greater improvement (about four times) is obtained with the initial voltag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了聚四氟乙烯换热器的独特性能,分析了几种常用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及其应用情况,讨论了聚四氟乙烯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流速与压力降对换热效果的影响,最后给出了该换热器的使用及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9.
螺旋扁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思勤  梁龙虎 《化工学报》1995,46(5):601-608
对不同结构的螺旋扁管管内传热及流体阻力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并与光管比较,选出传热与流阻综合性能较好的管型。同时对2台螺旋扁管换热器及1台外螺纹螺旋扁管换热器进行壳程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管、壳程传热膜系数与阻力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20.
平行流分隔板管壳式换热器壳侧流场与传热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 言在石油、化工、能源、建筑、冶金、轻工、核能、制冷、动力乃至火箭、航天航空等工业领域[1] 大量使用各种换热器 ,所以研究开发高性能换热设备提高传热性能是节能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图 1(a)所示的单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已经在工业中使用了上百年 ,而且迄今一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