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混纺比对Modal纤维棉混纺纱性能的影响.选取Modal纤维与棉为原料,分别纺制14.5 tex的纯棉精梳纱、纯Modal纱以及Modal与棉混纺比分别为20/80、30/70、40/60、50/50的混纺精梳纱,并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混纺比对成纱强伸性能、条干、毛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提高混纺纱断裂强度考虑,混纺比选择50/50比较适宜;Modal纤维的含量在40%左右时,成纱条干较好;混纺比为40/60或50/50左右时,成纱毛羽数较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找出成纱质量最好的混纺比,结合现有的原料选取了混纺比为0/100、50/50、60/40、70/30、80/20、100/0进行纺纱;介绍了混纺纱强度理论及混纺纱条干理论;探讨了混纺比对纱线强伸性能、毛羽、条干的影响,找出与成纱品质最合适的混纺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考虑,混纺比控制在50/50左右时的断裂强度较好;莫代尔纤维的含量在40%左右时对条干较为有利;莫代尔/棉纤维的混纺比为40/60-50/50左右时纱线的毛羽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3.
聚乳酸棉混纺纱混纺比对成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混纺比对聚乳酸棉混纺纱成纱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聚乳酸纤维含量分别为20%、35%、50%、65%、80%的聚乳酸/棉混纺纱的条干CV值、强伸性能、毛羽值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并采用Borda数法对混纺纱的成纱性能优劣进行判断。试验结果表明,混纺纱的条干CV值、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毛羽值均与混纺比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聚乳酸/棉混纺比为50/50时,其成纱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4.
混纺比对竹浆棉混纺纱条干和毛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竹浆纤维棉纤维混纺纱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变化对纱线条干和毛羽的影响规律,测试分析了不同混纺比例的竹浆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的条干和毛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混纺纱中竹浆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比为30/70时,混纺纱的条干明显恶化,在实际生产中,应避免选用这一临界混纺比;竹浆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比在55/45~70/30之间时对纱线条干较有利;竹浆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比例为55/45时,混纺纱的毛羽指数较低;综合考虑,竹浆纤维棉纤维混纺纱在混纺比为55/45时成纱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混纺比对木棉棉混纺纱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混纺比木棉棉混纺纱的强伸性能、条干CV、毛羽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木棉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的强伸性能、毛羽、条干CV等性能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当木棉纤维含量低于30%时,混纺纱的断裂强力下降幅度小;当木棉纤维含量超过50%后,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下降明显。认为:木棉纤维可与棉纤维进行混纺,但混纺比不宜大于30%,否则对纱线性能及织造工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精梳大麻与棉纤维通过赛络纺纱方法进行混纺,研究混纺比对精梳大麻/棉混纺纱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条干、纱疵、毛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麻纤维占比增大,纱线断裂强度和伸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条干不匀率增加,纱线疵点(细节、粗节、麻粒)数量逐渐增多,毛羽增多。综合分析得出,当精梳大麻/棉混纺比为20/80时,混纺纱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混纺比对棉海藻纤维混纺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混纺比对棉海藻纤维混纺纱性能的影响.设计了5种不同混纺比的棉海藻纤维混纺纱,对混纺纱强伸性能、毛羽指数、条干CV等指标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藻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均为先增大后减小,而毛羽指数、条干CV、棉结、粗节和细节均显著增加.认为:当棉海藻纤维混纺比为70∶30时,其混纺纱的强伸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Modal棉混纺纱性能与混纺比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分析了Modal棉混纺纱的条干CV、毛羽及拉伸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29.15 tex还是14.5 tex混纺纱,其条干CV、毛羽指数和拉伸性能,随着混纺比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并不是随着Modal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一直改善或恶化,而是随着Modal含量的减少先得到改善,而后又在某处恶化,再改善再恶化的规律变化,在实际生产中,应避开这一混纺比.  相似文献   

9.
研究Outlast纤维混纺比对混纺纱性能的影响。以Outlast纤维、棉、莱赛尔纤维为原料,采用环锭纺工艺纺制不同Outlast纤维含量的混纺纱。对混纺纱的调温性、强伸性、条干均匀度、毛羽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Outlast纤维/棉/莱赛尔比例为40/36/24时,纺制混纺纱的调温性能、强伸性能、条干和毛羽指标均较佳。认为:Outlast纤维在混纺纱中的含量达40%时,可满足一般纱线调温及机械物理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探讨牦牛绒混纺纱的开发。采用环锭纺及集聚纺两种纺纱方式,分别纺制棉/牦牛绒95/5、85/15、80/20混纺纱,并对成纱条干、毛羽及单纱强力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牦牛绒混纺比的增加,纱线的毛羽增加,条干均匀性降低,单纱强力先降低后有所提高;混纺纱较细时,成纱条干均匀性和单纱强力均较低,且断头较多;集聚纺有利于改善牦牛绒混纺纱的各项质量指标。认为:利用牦牛绒与棉纤维混纺,可以改善牦牛绒纤维的可纺性,拓展其应用领域,有利于提升牦牛绒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聚乳酸纤维与棉混纺纱,混纺比对成纱强伸性能的影响,将聚乳酸和棉纤维以不同混纺比混纺成纱,并对其成纱分别进行了拉伸性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当聚乳酸纤维含量为50%左右时,成纱断裂强力最低,当聚乳酸纤维为50%~65%时,聚乳酸纤维对成纱断裂强力的影响滞后于其对成纱伸长率的影响.纺纱生产时聚乳酸纤维含量应避免50%~65%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探讨混纺比与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化学微溶解处理对棉汉麻混纺纱性能的影响。将棉与汉麻纤维按照不同配比制备出5种混纺纱样品,对样纱进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化学微溶解处理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纱线中汉麻纤维所占比例的增加,纱线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降低,条干CV值增大,毛羽增加;经过化学微溶解处理后,纱线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有所提高,毛羽得到显著改善,条干CV值变化不大。认为:混纺比对混纺纱强力影响较大,而微溶解处理对成纱毛羽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混纺比对中空咖啡碳/棉混纺纱性能的影响.文章设计中空咖啡碳/棉纤维20/80、40/60、60/40、80/20四种混纺比,采用环锭纺与赛络纺制样八组纱线,测试并分析纱线的表面形态、实际捻度、条干均匀度、毛羽指数、拉伸性能、吸湿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中空咖啡碳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线性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Modal、涤纶及羊绒混纺纱的成纱性能,采用不同混纺比纺制出Modal细特涤纶羊绒混纺纱,并分别对不同混纺比的成纱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在羊绒含量确定的情况下,可根据纱线与面料的性能要求,Modal与细特涤纶可按任意比例混和.如以强力要求为主和充分体现细特涤纶的特性,涤纶比例可偏高;如对强力要求不太高,而要充分体现Modal纤维的优良性能,Modal纤维比例可适当偏高;在Modal/细特涤纶/羊绒混纺比为75/15/10时,成纱断裂强度最低,此为临界混纺比,生产中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混纺比的聚噁二唑纤维阻燃维纶纤维混纺纱的成纱性能。纺制了不同混纺比的聚噁二唑纤维阻燃维纶纤维混纺纱,并测试其拉伸性能、毛羽、条干均匀度和阻燃性能,分析了混纺比与纱线整体品质以及阻燃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聚噁二唑纤维含量为30%时,混纺纱强度最低;随着聚噁二唑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的条干均匀度和毛羽得到改善,阻燃性能下降,但燃烧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变好。认为,应根据生产成本、纱线用途优选聚噁二唑纤维阻燃维纶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  相似文献   

16.
圣麻纯纺及混纺纱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圣麻Modal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及圣麻纤维纯纺纱捻系数对成纱力学性能影响,将圣麻纤维以不同的捻系数纯纺及圣麻与Modal纤维以不同的混纺比混纺成纱,并对其成纱性能进行拉伸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圣麻纤维的含量为70%左右时,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最低;当圣麻纤维含量在30%~40%时,圣麻纤维含量对成纱断裂强力和成纱伸长率的影响具有同时性,纺纱生产时应避免圣麻纤维含量为70%的比例。圣麻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为420左右。  相似文献   

17.
文章测试和分析了仿棉聚酯Parster纤维与羊毛混纺纱的强伸性能、条干均匀度和毛羽性能。实验结果显示,Parster纤维的加入改善了毛纱的强伸性能、条干均匀度和毛羽情况,随着羊毛/Parster纤维混纺纱中Parster纤维比例的增加,纱线的条干均匀度不断改善。羊毛/Parster纤维50/50、羊毛/Parster纤维60/40和100%羊毛3种相同线密度不同配比纱线的细节依次增加,且Parster纤维比例越高,纱线中的细节越少。3种纱线中,60羊毛/40 Parster纤维混纺纱的粗节和棉结均高于50羊毛/50 Parster纤维和100%羊毛纱线。这为Parster纤维的生产实践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紧密纺和环锭纺2种成纱方法纺制3种混纺比例的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并对纱线的强伸性、条干、毛羽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合混纺纱的径向分布情况,分析比较了2种不同成纱方法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密纺技术因减小了纺纱三角区并使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中纤维的转移程度降低,出现了与环锭纺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相反的纤维转移趋势,反映在纱线性能上是紧密纺技术显著降低了成纱毛羽,提高了成纱的强伸性能,并改善了成纱条干.因此在智能调温/羊绒混纺产品设计中,可以选择紧密纺成纱方法纺制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以改善成纱性能,且紧密纺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中羊绒纤维有向外层转移的趋势,这有助于使纱线及其织物显示羊绒纤维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探讨苎麻混纺比对混纺纱性能的影响。设计了4个集聚纺9.7tex混纺纱方案,其中苎麻的混纺比逐渐增加;介绍了各纤维性能、成纱规格和纺纱过程;总结了各工序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和工艺参数;对比分析了4个方案的成纱质量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苎麻混纺比的增加,成纱条干CV逐渐上升,常发性纱疵增加,成纱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下降,3mm及以上有害毛羽增加。认为:根据织造工序对经纱力学性能的要求,苎麻混纺比应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成纱性能,采用一根5.0g/10m 精梳棉粗纱与另一根3.4g/10m涤纶粗纱在细纱工序进行全聚赛络混纺,纺出4种细度的棉/4 涤(60/40)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并与单根混纺粗纱喂入所纺出的纱进行成纱质量对比;运用哈氏切片器,切取8种混纺纱线样本,在MOTTC B1型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分布状况,结合汉密尔顿指数分析方法,得到每种混纺纱内纤维的分布规律及内外转移趋势。结果表明: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的单纱条干CV值、断裂强力明显优于环锭混纺纱,且毛羽少;从单纱截面图得出,新型混纺纱中涤纶向纱芯转移呈现棉包覆涤纶的趋势,而环锭纺混纺纱中涤纶分布比较随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