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通过开展冬小麦坑测灌溉试验,设置不同灌水下限及不同追肥时间,分析对冬小麦需水量、株高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下限对冬小麦需水量、株高及产量影响显著,不同的追肥时间对冬小麦需水量、株高及产量影响不显著,拔节期追肥会增加冬小麦需水量,略提高冬小麦产量。本试验研究成果可为冬小麦高效水肥管理及农业用水定额修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理论与试验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康绍忠  潘英华  石培泽  张建华 《水利学报》2001,32(11):0080-0087
本文对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进行了论述,并通过盆栽玉米、大田玉米、梨树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等试验对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以达到以不牺牲作物光合产物积累、减少棵间蒸发和作物蒸腾耗水而节水的目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灌水技术,可进一步在干旱缺水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辽宁地区温室作物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的适宜灌溉水量。分别进行5种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温室作物的茎粗、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变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温室作物的茎粗值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产量及水分生产率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对于辽宁地区温室作物的膜下滴灌来讲,产量最高目标下最适宜的灌溉水量是4.22 m3/hm2,水分生产率最高目标下的最适宜灌溉水量是2.67 m3/hm2。  相似文献   

4.
5.
本试验设计3个来自Armagosa沙漠研究站的相似原状土柱在基模势为0、-2、-5、-10cm水头状态下,分别进行保守溶质置换试验,获取12条溶质穿透曲线。改进的特征半径指数用于定量分离各基模势区间,并计算有效水力传导孔隙度描述大空隙流的变化过程。同时,基于对流扩散方程(CDE)的确定性双区模型用于拟合各个状态下溶质运动的特征参数。试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特征半径指数和大孔隙有效传导空隙度能很好定量大空隙流变化。在大空隙流发生时,溶质运移主要受到大空隙流对流作用影响,机械弥散作用变化不大。随着大空隙流的衰减,大空隙流与基质流的侧向交换过程逐渐成为溶质穿透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大空隙流发生与基模势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分离研究土壤非均质流与溶质交互过程。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裂隙中溶质运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岗岩裂隙所形成的大量"通道"为地下水中各溶质运移提供条件,研究溶质在裂隙中的运移规律可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海水入侵等问题提供理论数据。本次试验使用自制花岗岩裂隙溶质运移试验设备,运用动态试验的方法,研究以Na Cl溶液为示踪剂在花岗岩中运移规律,细致描述分析迁移时间、迁移距离、迁移方向对示踪剂在裂隙中的运移影响,并通过配线求出纵、横向弥散度,为试验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介绍2008年在豫中烟区采用大田试验比较微喷灌溉不同灌水量及传统沟灌条件下烟株生长发育、产量、产值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伸根期干旱情况下灌溉处理可显著促进烟株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增加,茎围增大,有效叶数增多,叶面积扩大,以总微喷量为72 mm的效果最好;烟叶产量、产值以总微喷量72 mm的最高,分别比不灌水对照增加65.64%和103.35%。水分生产率和水分产值率以总微喷量48 mm的最高,分别比传统沟灌提高23.24%和48.29%。微喷各处理水分生产率和灌溉效率均显著高于传统沟灌,灌水生产率、灌水产值率和灌水增产率以总微喷量24 mm的最高,灌水增值率以总微喷量48 mm的最高。豫中烟区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以总灌水量48~72 mm为宜。  相似文献   

8.
调亏灌溉不同灌水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调亏灌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设计了玉米不同生育期亏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复水后玉米株高生长速度最快,进行亏水处理对玉米根系有显著抑制作用。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水分亏缺对玉米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程度排序分别为:拔节-孕穗期>三叶-拔节期>孕穗-灌浆期>灌浆-成熟期。在三叶-拔节期进行适宜程度的亏水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玉米不但不会减产,反而能提高玉米产量性状。该研究为寻找作物高产、节水的技术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根据赋存条件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其中裂隙水在我国北方分布广泛。设计了室内裂隙溶质物理试验,用有机立方体组成各种相互切割裂隙结构,按照裂隙几何参数的不同进行调整,在饱和状况下,注入溴化钠溶液观测其运移。研究表明,裂隙网络结构与几何参数对溶质在其中的运移具有控制作用,但不同几何参数对其影响方式与程度不同。裂隙空隙率增加,裂隙面数量、裂隙密度越大,则溶质前锋到达时间越晚,溶质浓度高峰到来需时越长,溶质穿透历时越久。  相似文献   

10.
田面平整精度对畦灌性能和作物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李益农  许迪  李福祥 《水利学报》2000,31(12):0082-0088
采用田面平整精度Sd作为定量指标评价土地平整程度,根据不同田面平整精度处理得到的作物畦灌试验资料,确定畦田平整精度对灌溉效率、灌水均匀度、用水效率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畦灌系统性能和作物产量随田面平整状况的改善而明显提高。为达到改进畦田灌水质量、节水增产的目的,Sd值以不大于2cm最佳,为此需采用激光控制下的土地精细平整技术实现这个地面平整标准。  相似文献   

11.
应用边界层方法确定溶质迁移参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郑纪勇  邵明安 《水利学报》2002,33(1):0092-0096
本文以时域反射仪(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作为溶质锋的探测手段,对利用边界层方法确定的参数和利用穿透曲线拟合法确定的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边界层方法确定的扩散弥散系数(D)与穿透曲线拟合法确定的扩散弥散系数基本相近。但,因为TDR灵敏度的限制,边界层方法确定的延迟因子(R)大于穿透曲线拟合法确定的延迟因子。应用边界层方法确定的参数,比较了用边界层方法和精确方法预测的浓度剖面图,表明边界层方法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精确地预测污染物的动态浓度分布。实验结果不仅说明了TDR作为溶质锋探测手段的可行性,同时说明了边界层方法在确定溶质迁移参数方面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不流动水对黄土包气带溶质运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生  王国华  李书绅  王丽 《水利学报》2004,35(6):0052-0055
本文利用自动控制负压方法进行了非饱和条件下的黄土不流动水溶质运移实验,并用MIENESOR模型及其计算机程序模拟了该实验,得到不流动含水量比例系数为0.47、流动水与不流动水之间的浓度传输率为0.003/d。参数的灵敏度分析表明:同样条件下,不流动含水量比例系数最敏感,其值越大,溶质迁移越快;流动水与不流动水之间的浓度传输率影响溶质穿透曲线的峰位,其值越大,峰位越低。在研究黄土包气带污染质运移时,应密切关注这两个参数。  相似文献   

13.
植物对流域营养物质迁移转化有重要的影响。为揭示流域生态过程与水质响应机理,反映植物对营养物质转化的富集和吸收作用,确定流域内营养物质输入、输出和植物生长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文以流域尺度上的生物量和营养物质流通量为研究对象,模拟植物生长与外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建立植物生长与营养物迁移转化耦合模型,并以此为工具,定量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区域生物量和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植物根系对河道滩坡抗冲性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植物根系对边滩坡面固土抗冲性的影响,选择麦冬草、芦苇和蒿草3种天然植物进行抗冲性物理试验,测量植物种植密度、根系面积比率和冲刷量。试验结果表明,根系发达、根系面积比率大的植物对滩坡的固土护岸作用大且范围广,防护效果好,并给出了根系纵深分布一般公式以及稳定坡面的地形函数。  相似文献   

15.
不流动水对包气带溶质运移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王丽  王金生  杨志峰  王志明 《水利学报》2001,32(12):0068-0074
本文对考虑不流动水影响下的溶质运移模型、可动-不动区溶质运移模型、考虑吸附与降解作用的不流动水溶质运移模型进行了综述。指出对不流动水的研究已从盲端水扩展到内聚体间不动的水和远离流动区的水。其中,用可动-不动区模型可解释溶质运移中穿透曲线不对称的现象;用压力圆盘渗透仪可直接测量不动区的含水量使上述模型易于操作。并指出今后不流动水研究的方向应为不流动水分类的完善、不流动水对包气带水流的影响研究、参数的不确定性和尺度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叶逾  刘森  蔡芳敏  鲁春辉  谢一凡  徐腾 《水利学报》2023,54(9):1080-1086
为准确预测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物的运移路径及浓度分布,需深入理解不同密度条件下多组分溶质的稀释及运移机理。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分别在常密度流体与变密度流体中,系统观测了荧光素钠与氯化钠两种化合物在不同混合比时的运移现象,量化了出口处的浓度分布、稀释指数及两种溶质的浓度标准差。研究发现:在常密度流体中,两种化合物的运移相互独立,其浓度分布取决于化合物各自的水动力扩散与弥散;而在变密度流体中,两种溶质的运移相互影响,其运移轨迹与浓度分布均相同,取决于占比较大化合物的运移结果;变密度对流导致溶质羽和周围流体的接触面积增大,相较于常密度条件,溶质的稀释程度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试验,研究了肥液入渗下湿润锋的运移特性,建立了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的经验模型。试验显示,交汇界面处的垂直湿润锋运移速率大于膜孔中心处垂直湿润锋运移速率;膜孔多向交汇入渗交汇界面的湿润锋形状近似于半椭圆型,并建立了湿润锋形状的纵剖面方程,研究了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的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壤溶质运移的边界层运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春平  邵明安 《水利学报》1999,30(12):0011-0017
本文以半无限土壤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方程为例研究边界层运动规律。运用Laplace变换方法推导土壤溶质运移的边界层方程。数学分析表明边界层上溶质通量假设对于计算边界层运动距离和溶质浓度是可行的。边界层运动方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估算溶质运移参数,这个估算参数方法在数学上更简单、信息利用更全面,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发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开展春玉米咸水灌溉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研究了灌溉定额和灌溉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定额与灌溉水矿化度均对土壤水分影响明显,随着灌溉定额和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越大;灌溉定额与灌溉水矿化度均对土壤盐分影响明显,土壤盐分累积量随着灌溉定额和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收获后与播种前相比,0~100 cm土层,除淡水充分灌溉处理脱盐外,其余各灌溉处理均呈现积盐,并且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盐分累积量也越大,其中灌溉水矿化度为6 g/L的轻度缺水灌溉处理积盐量最大,最大值为0.838 g/kg.  相似文献   

20.
排水条件下饱和土中氮肥转化与运移模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施于水层中的氮肥(碳铵:NH4HCO3)在饱和土中的转化与运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测定了NH4^+-N在饱和土中转化和运移的有关参数。结果表明,土壤溶液中NH4^+-N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