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利用雷达摄影测量方法提取DEM及其精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雷达立体摄影测量中各项因素对最终DEM精度的影响,采用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地区具有不同波束模式和入射角的6对Radarsat-1影像,应用两种不同的SAR成像模型,即距离/多普勒模型和等效共线方程模型,对使用雷达摄影测量方法提取DEM进行了试验.首先分析了两种成像模型不同的物理基础,然后通过比较由它们得到的DEM的精度,发现利用距离/多普勒模型提取DEM的精度优于等效共线方程模型;然后,利用研究区的数字地形图等参考资料,分析了不同轨道、不同模式、不同分辨率、不同交角的立体像对组合以及地形因素对DEM精度的影响,要得到高精度的DEM,必须综合考虑立体像对的选取和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卫星遥感立体像对提取DEM是地貌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ASTER卫星传感器是可以拍摄立体像对传感器中的代表,具有数据质量稳定、覆盖广泛、价格低廉的特点。本文通过实例研究了ASTER立体像对在高山峡谷地区提取DEM的精度。首先简述ASTER的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针对一处高程变化显著地区在1:1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集地面控制点(GCP),用1:5万精度的DEM作检验,获得GCP范围内高程误差为±20.4m,GCP范围外高程误差为±48.2m,平均误差是±34.3m。这证明可以在小区域内选取GCP控制点,由ASTER立体像大范围外推生成大范围DEM,而且采用常规的技术手段和普通的商业软件就可实现。该方法提取DEM对于我国地形资料缺乏的西部地区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IRS-P5立体像对提取DEM及精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RS-P5同轨立体像对构建DEM并讨论DEM的精度,分析了不同地面控制点组合下的影像定位精度。在至少采用4个地面控制点的情况下,平面和高程方向影像定位精度能够达到2 m的精度。用抽样检查和差值运算的方法对DEM的精度进行了评价,认为P5立体像对生成DEM基本满足国家1∶50 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的要求。实际选线证明IRS-P5影像生成的DEM满足电力选线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在与地形相关的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对DEM的生产和应用研究意义重大。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灾区地形严重破坏,原有的地形图及DEM数据不再具备时效性;而有效的DEM数据在当时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高精度正射遥感影像地图制作、三维漫游、公路交通及地质灾害信息提取和预警预报等方面又极为重要。因此,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快速获取灾区震后DEM数据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ENVI平台,以四川省平武县为实验区,选用IRS\|P5卫星遥感立体像对,尝试在不能采集到高精度地面控制点的条件下,为应急快速获取研究区震后1∶5万DEM数据的工作流程。实验结果及其精度评价表明,获取的实验区震后DEM精度达到了1∶5万或更高比例尺DEM精度标准。该研究方法及提取DEM的工作流程对类似地区应急条件下提取达到一定精度要求的DEM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Aster数据的DEM生产及精度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贵州省黎平县ASTER 15m的立体影像像对进行DEM生产并对其精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ASTER数据提取DEM是可行的;地面控制点(GCPs)的精度、分布和数量是决定提取DEM数据精度的关键;控制点数目较多,分布均匀时可以大大提高DEM提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7.
数字地面模型DEM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场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统计表示,简而言之,DTM就是地形表面简单的数学表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山地人工林景观DEM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地人工林景观的DEM构建是对景观地形信息进行描述的基础的研究内容,也是人工林景观面积、结构、蓄积量等信息提取的重要因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无人机平台获取影像,采用立体像对拼接的方式生成正射影像并提取DEM信息,并与GPS测量数据、ASTER GDEM、SRTM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区域无人机影像构建的DEM与实测高程差距最小(RMSE=8.96),具有比ASTER GDEM(RMSE=13.68)和SRTM(RMSE=11.81)更高的精度;在每个样方内的最大高程差值与最大树高最为接近(RMSE=1.813),说明无人机DEM能够反映出更多的冠层与地面分层信息,在山地人工林景观DEM构建中表现出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数字高程模型是GI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程内插是其中的关键技术。本文研究了顾及方向的单点移面的内插算法.构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权函数,给出了误差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等高线和高程点建立DEM的精度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本文回顾了基于等高线和高程点建立DEM常用的几种方法,提出了对DEM进行精度评价对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及基于点,线和面的DEM的精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论的不同比例尺DEM地形信息比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运用信息论与数理统计及对比分析的方法,以1:1万DEM为基准,探讨在黄土丘陵沟壑区1:5万DEM所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信息特征和对地形描述的精度特征。样区为陕北绥德县韭园沟流域,基本技术平台为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内,利用1:5万DEM手提取的地面坡度、剖面曲率2种地形因子及其熵值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熵值变化率分别为6.275%和0.182%,并且提出了信息损失量的计算公式和因子特征的纠正公式,同时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了这种差异的本质特征是微观每个栅格地形因子取值的不确定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字高程模型是GI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程内插是其中的关键技术。本文研究了顾及方向的单点移面的内插算法,构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权函数,给出了误差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主流建模软件Creator对数据格式的严格限定要求,在详细分析Creator软件中USGS DEM数据格式的基础上,提出由自定义DEM数据向USGS DEM格式转化的一种方法。实现了异构数据源到标准格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长城已被列为濒危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由于长城分布的干线很长,调查困难,致使长城家底不清,保护管理工作很难进行。本文提出一种从遥感影像上快速提取长城的方法。本文选取了典型砖石结构的八达岭段长城,利用SPOT5遥感数据,对其进行NDVI处理,初步提取"类长城地物";再利用1∶10000DEM数据提取山脊线建立缓冲区,将两者进行叠合提取长城,再通过形状指数法去除多余图斑,得到最终结果。应用上述技术路线提取出的八达岭长城与已有资料进行比对提取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在全野外GPS地面控制点基础上,对WorldView-2影像自带RPC文件进行校正,利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系统在立体模型上通过影像自动匹配技术快速提取黑河流域上游大野口子流域1∶5 000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DEM)。由于区域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研究区南部无地面控制点覆盖。基于立体模型交互式操作,匹配60个均匀分布高精度影像连接点,提高了DEM自动提取精度。并在对阴坡森林覆盖区、大野口水库等重点区域进行DEM编辑基础上,辅助地形特征点和线数据提高了成果精度。由15个外业控制点、12个模型保密点组成的检查点进行定量DEM验证,结果表明:两组高程中误差最大为1.9 m,达到该比例尺山地一级精度2.5 m的要求。
  相似文献   

16.
崇明东滩水边线信息提取与潮滩DEM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潮滩范围广、变化频繁、缺乏常规的地形测量资料,给潮滩开发建设带来极大不便。以崇明东滩为实验区,依据长江口1999~2004年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对不同潮情的影像采用不同的波段提取水边线信息。同时根据实测4条高程剖面中的两条作为控制剖面获得水边线的高程,对具有高程信息的水边线利用不规则三角网方法构建了崇明东滩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利用其它两条实测剖面对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实测潮位资料缺乏及水边线提取误差对高程提取结果的影响,其均方根误差分别达到0.4 m和0.7 m。  相似文献   

17.
从DEM中自动提取自然水系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从数字高程数据中自动提取区域水资源信息,以提高基于GIS的区域水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的效率,提出了一种从DEM中自动提取自然水系的实用方法,该方法通过DEM数据预处理,首先将其中的洼地和小平原改造成斜坡;然后依据水总是沿斜坡最陡方向流动的原理,确定DEM中每一个栅格点的水流方向,再根据各点的水流方向数据,计算出每一个栅格点的上游给水区;接着,根据栅格点上游给水区数值,用阈值法确定水系栅格点,并对水系栅格点进行筛选;最后,根据水系栅格点的水流方向,将整个水系追索出来,另外,还用该方法对试验区的DEM数据进行了自动提取自然水系的试验,其结果与用手工方法提取的水系基本一致,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