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成先生离开我们十四个年头了。他一生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作出了重大贡献,从一张白纸开始,确定了学科内容、目的,逐步探索出一套工作方法,研究步骤。是这一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杰出的先驱——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石 《城市规划》2001,25(5):45-49
梁思成先生多年从事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和古建筑遗产的研究工作 ,作出了多方面的开拓性工作和贡献 ,他勇于接受新事物 ,比较早地就思考建筑理论、设计创作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濒临结束时 ,他就注意到当时西方建筑界热烈讨论的战后城市改造和居住环境问题 ,在重庆《大公报》发表了“市镇体系秩序”一文系统地阐述他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和主张。 194 9年北京解放以后他以满腔热情投入了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的工作 ,提出了规划方案和许多建议 ,为了北京历史古城的保护和首都的现代化建设 ,他写文章、作报告 ,奔走呼号 ,竭尽…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及建筑教育家 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2001年4月在 北京举行了一系列大型纪念活动,以缅怀 这位对中国建筑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大 师。 纪念活动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序幕。首 届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暨梁思成纪念馆 构思方案于4月18日在这里开幕。参展的 青年建筑师、教师、艺术家和学生们以图 纸、模型和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从多角度 展示了梁思成对于建筑史研究、古建筑保 护等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4月20日,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纪念座谈会暨《梁思成全集》首发式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出…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中国建筑、村镇和城市在技术、艺术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封建社会,匠人的社会地位很低限于文化程度难以将经验总结为可世代相传的文字,从而束缚了建筑的发展。差不多到了20世纪初期,从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提倡近代建筑艺术、留学生陆续回国、西方建筑师涌入沿海商埠开始,近代建筑才有所发展。此时建筑界的先进人物如梁思成先生等继往开来,披荆斩棘,功不可没。 一、梁先生毕生为近代中国建筑学术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梁先生是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直到1924年苏州工专设立建筑科。1927年…  相似文献   

5.
王雯淼 《建筑创作》2006,(6):150-153
穿梭于现代都市的高楼林立中.体味着北京城活泼而不失浑厚的文化气氛.虽然昔日的传统木构已被到处充斥的钢筋水泥取代,但一个名字却不该被我们忘记——梁思成。正值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4月20日.建筑界、文保界诸多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为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05周年举行座谈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于1930年2月,是我国唯一的以中国古建筑科学为研究对象的民间学术组织,其创始人为朱启钤先生。1931年,梁思成担任该学会法式部主任,而后,刘敦桢先生也来到该学社,  相似文献   

7.
黎志涛 《建筑师》2021,(5):112-118
在梁思成、杨廷宝诞辰120周年之际,本文叙述了两位业界宗师在共同成长、成就、成功的一生中,彼此情同手足、肝胆相照的感人故事,以激励后学向先辈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专业素养和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实物互证、文本注释、版本校勘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梁先生对《营造法式》研究的目的和历程,梳理其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宋李诫《营造法式》在很长时期内,是一部无人能懂的天书。中国营造学社为这部书的研究制定了计划, 梁思成等先生加盟学社后,先从清式营造法入手,撰写出版了《清式营造则例》,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之初步。进而探索宋式建筑,从辽、宋及唐代建筑遗例开始,经十数年实例考察与探究,完成《中国建筑史》。后进一步展开 《营造法式》研究,在十分艰难的外部条件下,梁思成先生仍在辞世之前基本完成《营造法式注释》上下册基础文本。上卷初版于 1982 年,全书出版于 2001 年,为世人学习古代典籍《营造法式》,奠定了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正值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75周年,意义特殊.我个人与梁先生结缘是在1945年5月,当时中国远征军反攻滇缅胜利会师,我自滇西前线回到重庆,梁先生和林徽因先生看到了我写的《释"阙"》那篇文章,约我会面,邀我协助《图像中国建筑史》插图的编绘等工作.回首往事,梁、林二位先生的讲话仍犹在耳,这些奠定了我毕生事业的基石,我至今都感念二位的知遇之恩.  相似文献   

11.
常青 《建筑师》2011,(3):69-81
本文是”话说建筑史”一文的修扩版[1],把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问题及对中国建筑历史的回顾,纳入建筑本土化演进的历史进程加以考察,涵盖了“中国传统建筑要义”、”中国建筑演化”、“历史观与建筑史”等三大问题.其中包括了文化地理视野、中心聚落兴衰、营造制度推定、建筑演进分期,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命题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我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参加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00周年的座谈会。纪念梁先生不仅具有很深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我们当前的建筑界还有很针对性的现实意义。要继承和发扬梁先生的这种精神来继续推动建筑界,特别是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我概括梁先生是这样五个方面的第一人。 一、  相似文献   

14.
试图还原梁思成、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佛光寺东大殿的经过及时代背景,确认这一重大发现,亦即中国首次发现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时间为1937年7月5日。梁思成通过这一发现,证实了他在1932年作出的判断—宋《营造法式》记载的"以材为祖"模数体系"为唐代所遗旧制必可无疑"。1943年他创立的"结构技术+环境思想"研究体系,对中国建筑史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践及其争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逐步得到重视.1982年,北京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作为单独一章作出论述,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三个层次:一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二是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具有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从整体上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尤其要从城市格局和宏观环境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6.
我学艺于梁恩成老师转眼已经四十六年的时间过去了。不仅是古建筑的知识,就是其他许多方面的学问也不少是从他那里学来的。建国之初我从清华大学营建系调到文化部文物局以后,许多工作也都得到了他的指导与支持。可以说在他逝世以前的三十多年中,我一直和他在一起,随时得到他的教益与帮助。值此当他八十五周诞辰之际,怀念之情涌上心头,难忘的往事不可胜计。特选了其中的十件,简记成文,以为纪念,以志不忘。  相似文献   

17.
18.
王军 《城市规划》2001,25(6):50-59
1 共同从事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在北京 ,我第一次见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 ,虽然初次见面 ,但一见如故。人的一生中能遇知音是最大的幸福。我庆幸有此幸福。”陈占祥回忆起194 9年 10月 ,他从上海到北京见到梁思成、林徽因的情景 ,欣慰不已。①刚抵北京的这位 33岁的年轻人 ,一口宁波官话 ,有人笑话他讲英文比讲普通话利索 ,爱品咖啡甚于喝茶 ,殊不知这位“洋派”青年对中国建筑文化倾注的深厚情感。1938年 ,陈占祥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建筑学时 ,书箱里就装着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等著作。 194 5年 ,在梁思成著作的启发下 ,陈占…  相似文献   

19.
20.
金磊 《建筑创作》2006,(6):20-29
从20世纪初,教育家蔡元培提倡近代建筑艺术使留学生陆续回国,到20世纪20年代末朱启钤勘立“中国营造学社”都影响并启迪着梁思成《1901—1972》,为他投身中国建筑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本文围绕2006年纪念梁思成105周年诞辰(4月20日)及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10日)国内陆续开展的几项活动,研讨并思考建筑界该如伺从梁思成精神中获得对现代建筑创作有益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