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淤滩刷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82·8"型不同量级漫滩洪水,进行了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淤滩刷槽系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①漫滩洪水淤滩与刷槽之间有必然联系,滩地淤积量与主槽的冲刷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同等水量、沙量条件下,滩槽冲淤量随洪峰流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②不同量级洪水漫滩后,嫩滩的淤积量随洪峰流量的增大变化不大,二滩的淤积量随洪峰流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③滩槽交换分三角形滩区交换和条形滩区交换,洪水过程中前者交换的频率大、时间短,后者交换的频率小、时间长;④上滩挟沙水流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含沙量衰减及粒径分选作用,泥沙粒径分选细化的程度与含沙量衰减率呈正比,较大洪峰流量的上滩水流在三角形滩区上含沙量衰减率较大,较小洪峰流量的上滩水流在条形滩区上含沙量衰减率较大. 相似文献
2.
3.
4.
为了抬高黄河滩面,加快滩区治理,落实破除生产堤,实行“一水一麦”政策,使滩区脱贫致富,1988年在山东东明县南滩进行了淤滩治理试验,范围为阎潭与谢寨两引黄闸间滩区,长17.6km,面积90km~2,有190个自然村,六万多人,耕地9万亩,非耕涝洼地2.5万亩。当年初,县成立了施工指挥部,自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六,投入劳力17.4万工日,完成 相似文献
5.
6.
黄河下游滩区是排洪、滞洪和沉沙的区域,同时又是广大群众赖以生存的土地,目前居住着179万人口,有耕地25万hm3。2002年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试验期间,下泄流量本应在河槽排洪能力范围之内,但仍造成部分滩区进水受淹。在权衡不同洪水漫滩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漫滩的对策:①继续限制下游滩区生产堤的发展,保证大洪水浸滩堆沙效益;②总结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的经验,提高黄河下游河道排洪输沙能力,减小洪水漫滩几率;③有计划地实施引洪放淤,抬高滩面高程;④疏浚河槽,淤堵串沟,淤填堤河;⑤抓住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的有利时机,加快河道整治步伐;⑥加强滩区安全建设,确保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7.
8.
9.
实测资料与动床摸型试验均表明,在洪水过程中淤滩与刷槽虽然同时发生,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多沙河流上洪水漫滩必然会造成滩地淤积,并在滩唇形成自然堤,阻断滩槽水流交换;主槽的冲刷发生在涨水期,在落水期不管含沙量大小,河床均处于淤积状态。漫滩后的清水在滩地上流动缓慢,远远小于主槽水流的运动速度,因此漫滩水往往在落水期才能汇入主槽,且只能起到减少主槽淤积的作用,无法改变由于洪水的非恒定性形成的落水期河床必然淤积的状态。实测资料表明,含沙量100~200kg/m^3的不漫滩洪水在涨水期仍可造成主槽的强烈冲刷。 相似文献
10.
11.
1996的漏期黄河,渭河下游出现了中常洪水,花园口和华县的洪峰流量分别为7600,3450m^3/s,均出现历史最高水位,造成严重的灾害。通过现场查勘和初步分析,认为中常洪水出现历史最高水位主要是由于近年来连续枯水,造成河槽严重淤积,过洪能力大大降低所致,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年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7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56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6—7月降水标准差,确定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变率最大的站点,分别计算各站与这两个流域降水变率最大的站点相关系数,把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点分别作为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代表站。利用两流域代表站的标准化降水指数确定了1951—2007年的旱涝年份:淮河流域的旱年为1952年、1959年、1961年等共10 a,涝年为1954年、1956年、1957年等共9 a;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旱年为1952年、1958年、1961年等共11 a,涝年为1954年、1969年、1980年等共10 a。结合水文资料进行修订后,确定了1951—2007年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梅雨季降水而导致的洪涝年份。 相似文献
13.
泥沙淤积对黄河下游中小洪水风险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淤积导致黄河下游中小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及损失大小发生了变化。利用90系列洪水资料,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和黄河下游河道系统不同组合条件下滩区中小洪水风险变化特点。水库和下游河道淤积都导致了黄河下游中小洪水漫滩淹没损失发生的次数增多、损失值变大。在维持黄河下游平滩流量4 000m3/s条件下,泥沙淤积导致滩区中小洪水漫滩次数由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初期的年均0.10次增大到拦沙运用后期的年均2.18次,相应的洪水灾害损失值也由年均0.220亿元增大到年均2.400亿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1951年以来历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黄河流域各区间汛期降水的主要特征,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黄河流域降雨洪水的关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在厄尔尼诺次年,黄河流域各区间汛期降水量偏多的几率较非厄尔尼诺次年要大,没有出现距平≤-50%的特少年份;②黄河中游以及兰州至托克托区间厄尔尼诺次年的汛期降雨总量偏多20%以上的几率明显大于气候概率,特别是晋陕区间偏多20%以上的年份占到46.7%;③花园口洪峰流量超过10 000 m3/s的大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当年或次年;④厄尔尼诺次年黄河下游汛期降雨量正常的年份很少。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黄河的来水来沙发生了变化,粗泥沙来量也有所减少,这些变化对水库和河道冲淤都将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研究不同级配泥沙移特性和冲淤市场信息灵基础,分析不同地区来水来沙对水库和下游河道的影响,三门峡水库正常运用对粗细泥沙的调节作用,以及下游不同河段各粒径级泥沙沿程调整过程,拦粗泥地下游中淤的影响,为水库制定合理运用方式及下游防洪减淤治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以1950年11月至2018年10月黄河宁夏段水沙系列资料为基础,运用统计法、经验公式法、断面法分析并预测该河道冲淤情况。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宁夏段水沙量明显减少,年内分配不均,小流量天数显著增加;河道有冲有淤、冲淤交替变化,多年冲淤基本平衡。河段年平均冲淤量的预测值为1993年~2018年的年实测大断面平均冲淤量0.082亿t,若按河段划分,其中沙坡头坝下至枣园年平均淤积157万m3,年平均淤积厚度为0.019 m;青铜峡坝下至石嘴山河段年平均淤积量428万m3,年平均淤积厚度为0.009 m。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侵蚀环境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Research Group 《人民黄河》1996,18(11):8-10
文研究了整个黄河中游地区的不同类型区、强烈侵蚀产沙中心带以及小流域和沟谷这三种不同空间尺度的侵蚀产沙量。得出黄河中游地区的年平均侵蚀量为14.655亿T(1970-1989年);强烈侵蚀产沙中心带的平均产沙量为3.58亿,沟谷地产沙星点汉域总产沙量的比例在大部分地区为70-80%,在塬区别大于85%。另外,还对下下世纪时的入黄泥沙量作了初步预估。 相似文献
19.
20.
黄河冲积性河段洪水塑槽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槽断面的塑造过程是洪水动力克服河床阻力做功的过程,洪水对主槽的塑造作用来自洪水造床动力与河床阻力之对比。在非漫滩情况下,主槽的塑造机理可简化为断面变化量与洪水动力的关系。就塑造黄河下游一定断面的主槽而言,所需洪水动力特征值W^0.32Q^0.37是一定的,若流量较大,则需要的洪量可减少;要使某场洪水具有冲刷主槽的作用,其洪水动力特征值W^0.32Q^0.37应大于41。并非所有的漫滩洪水都具有淤滩刷槽作用,研究认为,对中低含沙洪水,只要当洪水流星达平滩流量的1.5倍以上,黄河主槽才出现明显冲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