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了26 ℃条件下,不同水分含量(10%、12%、14%)大豆充氮气调(氮气浓度96%~98%)与常规贮藏60 d大豆品质指标和霉菌的变化情况。试验表明:充氮气调对抑制大豆发芽率下降,油脂酸值、过氧化值升高有一定效果。当大豆水分含量为10%,充氮对发芽率影响显著;当大豆水分含量为12%,充氮对发芽率、油脂过氧化值影响显著;当水分含量为14%,充氮对油脂过氧化值影响显著,对发芽率、油脂酸值影响极显著。充氮对大豆粗脂肪含量、霉菌菌落总数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6℃条件下,不同含水量(10%、12%、14%)大豆充氮气调(氮气体积分数96%~98%)与常规贮藏60 d大豆品质指标和霉菌的变化情况。试验表明:充氮气调对抑制大豆发芽率下降,油脂酸值、过氧化值升高有一定效果。当大豆含水量为10%,充氮对发芽率影响显著(P0.05);当大豆含水量为12%,充氮对发芽率、油脂过氧化值影响显著(P0.05);当含水量为14%,充氮对油脂过氧化值影响显著(P0.05),对发芽率、油脂酸值影响极显著(P0.01)。充氮对大豆粗脂肪含量、霉菌菌落总数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豆芽生产中大豆浸泡条件与吸水率和发芽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豆新品种“南农86—4”为材料,研究豆芽生产中大豆浸泡条件与大豆吸水率和发芽率的关系。发现采用不同浸泡用水量和不同浸泡温度时,吸水率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关系为二次方程。根据吸水率与浸泡时间的二次方程及不同浸泡条件对发芽率的影响,认为在豆芽生产中最佳用水量为大豆重量的2倍,最佳浸泡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北地区3个仓库储藏的大豆在储藏期间的储藏温度、水分、发芽率、氮可溶性指数、糊化品质、脂肪酸值和霉菌量进行检测,探究不同储藏方式对大豆储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机械通风方式,内环流控温储藏能够同比降低储藏温度15.12%,延缓水分含量降低速率和大豆的总酸度增加,并降低蛋白质的变性程度。内环流控温储藏能够延缓储藏期间内大豆的发芽率下降速率,提高加工品质,延迟大豆脂肪酸值的提高,降低大豆霉菌增长速率,有助于东北地区大豆储藏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储存水分、温度和真菌生长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豆储存过程中水分、温度和真菌生长对其品质的影响。采用11.2%、11.8%、12.7%、13.9%和14.7%水分的大豆,分别置于10、15、20、25、30、35℃下模拟储存,周期180 d,检测储存真菌、发芽率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储存中,真菌生长受储存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水分是决定真菌生长的主要因素,而温度影响真菌生长速度。真菌生长临界水分(11.8%左右)以下储存,种子发芽率和脂肪酸值主要受温度的影响,20℃以下低温储存能维持较高的发芽率,30℃以上储存会加剧脂肪酸值升高。真菌生长临界水分以上储存,种子发芽率和脂肪酸值受真菌生长和温度协同作用的影响,大豆储存水分越高,真菌生长越快,即使低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豆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0~10 kGy的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不同种类不同剂量射线辐照粮食后,其微观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电子束辐照后,小麦胚乳淀粉和蛋白质基质结合松散,稻谷胚乳中出现裂纹,玉米和大豆种胚细胞组织遭到破坏,细胞内含物外渗;γ射线辐照粮食后,粮粒微观结构变化趋势和电子束辐照相似。随着两种射线辐照剂量的升高,射线对粮粒内部微观结构的损伤、破坏程度增大。粮食发芽率的试验结果发现,辐照处理后粮食发芽率均降低,不同粮种随射线种类和辐照剂量不同,其发芽率降低程度有所不同。辐照剂量越大,发芽率越低,当两种射线辐照剂量达到10 kGy时,4种粮食发芽率均为0。比较发现,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对粮食微观结构和发芽率的影响大于电子束辐照。  相似文献   

7.
不同储藏年限大豆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储藏年限的大豆进行发芽率、精脂肪、粗蛋白,脂肪酸值及水溶性蛋白和氮可溶性指数的测定,分析大豆品质变化与储藏年限长短的关系,用以减少因储藏时间过长或方法不当对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Na2SeO3浓度、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对大豆发芽率和硒富集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了富硒大豆芽最适浸泡条件为:Na2SeO3浓度50 mg/L、浸泡时间4 h和浸泡温度29.6℃。在此条件下,富硒大豆发芽率达到92.22%、总硒量11.87μg/g干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大豆品种耐盐性的简易鉴定方法,了解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耐盐性的表现,从种子萌发开始用80mmol/L盐溶液对99个大豆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鉴定和生长观测.结果表明,80mmol/L盐溶液浸泡72h后的大豆发芽率可较好地反映大豆品种的耐盐性.种子萌发后根系的长度、侧根数量、根的干重和鲜重与品种的耐盐性密切相关.苗期大豆对盐胁迫的处理最为敏感,在营养生长期(V2和V4期)盐胁迫显著降低植株的高度和生物量,R2和R4期大豆品种的耐盐性最强,是生物量下降最小的时期.盐胁迫对R6期植株的伤害最大,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表现与植株生长后期的耐盐性基本一致,种子萌发期的发芽率可以作为抗盐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储藏年限的大豆进行发芽率、精脂肪、粗蛋白,脂肪酸值及水溶性蛋白和氮可溶性指数的测定,分析大豆品质变化与储藏年限长短的关系,用以减少因储藏时间过长或方法不当对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炜  来永才 《中国油料》2009,(3):334-338
以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半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大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象因子对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各气象要素对大豆异黄酮的影响不同,在大豆生长发育中日照时数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直接正效应排在第一位(野生大豆出苗一开花阶段除外);各生长发育阶段均存在0.5左右的剩余通径,表明还存在未分析的气象因子影响大豆异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2.
浸泡次数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皖豆13号和HN-11两个大豆品种为材料,进行浸泡次数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干燥-浸泡反复处理3次后发芽率,活力及浸出液电导率的变化较小,从第4次开始,发芽率及活力迅速降低,电导率迅速增设,种子开始劣变。  相似文献   

13.
以去皮大蒜米为试材,采用5%大豆分离蛋白对其进行涂膜处理,于常温下贮藏,通过测定发芽率、呼吸强度、大蒜素、总糖、还原糖、Vc含量和质构,以探究大豆分离蛋白对蒜米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5%大豆分离蛋白涂膜处理,可将蒜米常温下的贮藏寿命延长至21d,最佳食用品质为14 d;大豆分离蛋白涂膜处理可延缓蒜米的发芽时间,降低发芽率,抑制蒜米呼吸作用,有效保持大蒜素含量,且能有效抑制蒜米总糖、还原糖及Vc含量的降低,抑制蒜米硬度的降低和弹性的下降,涂膜蒜米的咀嚼性明显优于对照,由此表明5%大豆分离蛋白涂膜处理可有效保持蒜米品质。  相似文献   

14.
粮食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粮食在贮藏过程中生命力、营养成分变化的情况,同时以稻米、小麦与面粉、大豆为例,分析了贮藏过程中食用品质的变化。粮食在贮藏过程中发生霉变,可影响粮食籽粒的发芽率;粮食陈化以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类、酸性物质、维生素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食用品质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揭示不同国家大豆基本理化品质的异同点。方法 搜集巴西、美国、阿根廷、乌拉圭进口国大豆样品750份, 对其脂肪、蛋白质、水分等质量指标进行测定。基于这些指标, 对不同原产国大豆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同时探讨年份对这些差异的影响。结果 巴西大豆脂肪含量较高, 阿根廷大豆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国家大豆(P<0.0001), 乌拉圭大豆则是水分含量较高; 年份对大豆脂肪含量有影响, 但年份差异远小于地区差异。结论 不同国家大豆的质量指标具有明显区别, 本研究可为了解不同原产国大豆理化品质特点、建立大豆产地溯源技术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PEG胁迫下大豆BIL群体芽期性状与耐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耐旱的大豆品种资源,通过野生大豆SNWS0048与栽培大豆晋大73构建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PEG模拟干旱条件,测定群体后代种子萌发相关性状,并应用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影响大豆芽期抗旱性的主要指标和群体后代的耐旱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渗透胁迫下种子萌发耐旱指数大,相对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高,是耐旱品种的首选特征.而吸水率和胚根性状可以作为间接评价指标.两种分析方法将200个群体株系划分为了不同的耐旱等级,共筛选出10个耐旱型株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种植模式采用“4+4种植模式”,研究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不同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及大豆不同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回归方程分析,当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密度达到10000株时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大豆品种抗旱性早期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鉴定大豆品种抗旱性的简易方法,依据吸水后48h的发芽率对109个大豆种质材料进行抗旱性分级。继而在萌发期、营养生长期(V3)和生殖生长期(R4)进行盆栽控水试验,根据抗旱等级验证大豆植株的抗旱性。结果发现,大豆品种间抗旱性存在显著差异。种子吸水量与抗旱性无关,吸水后48h发芽率与抗旱性密切相关。幼苗侧根数量、主根长度和根系干重与抗旱性呈显著(P〈0.05)相关。对萌发后幼苗供水24h后,随即停水24h,反复干旱处理,抗旱品种存活率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在V3期对盆栽植株进行暂时萎蔫(土壤含水量为9%~11%)的水分胁迫处理,发现停水后普通品种叶片首先发生萎蔫,且株高、茎直径及叶面积下降的程度均高于抗旱品种。水分胁迫下,抗旱品种株高、茎直径和叶片面积均显著(P〈0.05)高于普通品种,其中茎直径和叶片面积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R4期暂时萎蔫的水分胁迫下,抗旱品种根的生物量和分枝的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普通品种。鼓粒期(R6)普通品种发生永久萎蔫、植株死亡,而抗旱品种仍能保持生长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48h发芽率可作为大豆品种抗旱性的鉴定和筛选方法,鼓粒期大豆对水分胁迫最敏感。  相似文献   

19.
以肉桂精油、壳聚糖和β-环糊精为试材,制作出肉桂精油微胶囊保鲜剂。将添加保鲜剂(0.2 g)和不添加保鲜剂的大豆分别置于5℃,15℃和25℃条件下储藏,定期测定大豆储藏过程中脂肪酸值、发芽率、氮可溶性指数和微生物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储藏5个月后,5℃条件下添加保鲜剂组与对照组的发芽率和霉菌总数差异性显著(p0.05),其他指标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15℃条件下,添加保鲜剂组和对照组的所有品质指标均差异性显著(p0.05);在25℃条件下,保鲜剂组和对照组的发芽率、霉菌总数差异性极其显著(p0.01),其他品质指标差异性显著(p0.05)。所以,在高温条件下,肉桂精油微胶囊保鲜剂更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大豆的防腐保鲜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微波加热对不同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微波加热对不同品种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和必需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水分的大豆其水溶性蛋白含量及必需脂肪酸含量的减少趋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