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克拉玛依原油中活性组分的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碱醇液萃取法从克拉玛依原油中分离出了界面活性组分并进行了元素分析,通过硅胶柱层析按极性大小将该活性组分分成了5个级分,对5个级分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是石油酸。用旋转滴法测定了该活性组分及其5个级分与碱水间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的含氮化合物及石油酸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可以使原油与NaOH水溶液的界面张力降至10^-2mN/m。 相似文献
5.
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研究原油中沥青质和胶质膜性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测试了一系列沥青质膜,胶质膜的π-A等温曲线,结果表明,原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在空气-水界硐均形成不溶性膜;沥青质膜的性质溶剂芳香性的不同而不同,胶质膜的性质与沥青质膜有较大差异;胶质与沥青质的相互作用能显著地影响沥青胶质混合膜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Ⅲ北海原油界面活性组分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北海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在空气中的氧化,红外、紫外光谱,及作为乳化剂对模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胶质、沥青质组分均含有界面活性物质,其中含较多芳香羰基、芳香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对增加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界面活性组分氧化后羰基浓度增加,作为乳化剂形成的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增大。与胶质相比,沥青质含芳香羰基和芳香碳碳双键较多,分子量较大,在油水界面形成的膜强度较高,所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延长原油不同组分的特征及其析蜡行为,利用柱色谱分离法、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法(UV)、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分析等表征方法及手段,将采自延长油田的原油样品分离为13个组分(C1~C13),考察了各极性组分(C2~C13)对饱和烃组分(C1)结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有可有效抑制蜡晶析出的组分。C1中分别加入其他不同极性组分(C2~C13)后,其结蜡行为与原油原始状态差异较大;在冷却结晶时,胶质、沥青质组分使C1的蜡晶颗粒数增多,尺寸相对减小,有效地减弱了蜡晶之间的联结强度,削弱了蜡晶缔合形成大块蜡晶聚集体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胜利原油各组分对界面膜扩张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经典的四组分分离方法(SARA)将胜利原油分离得到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利用醇碱萃取法得到酸性组分。通过滴外形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上述5类原油组分及稀释原油的界面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振荡频率和各组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活性组分及稀释原油表现出与表面活性剂类似的界面扩张行为,扩张模量均随振荡频率增大而增大,随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相角随振荡频率增大而降低,随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加。各组分模拟油及稀释原油形成的界面膜均表现出较强的弹性行为,且按其界面行为可以分为3组:稀释原油和饱和分、酸性组分和胶质、芳香分和沥青质。模量最大值对应的质量分数高低顺序为稀释原油和饱和分、酸性组分和胶质、芳香分和沥青质。沥青质扩张模量的最大值在 25 mN/m 左右,略高于稀释原油和其它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9.
利用悬挂滴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大庆原油中四种活性组分在煤油-水间界面扩张流变性质,并深入探讨了振荡频率和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的大庆原油中的四种活性组分表现出较强的界面活性,其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的顺序为:胶质沥青质芳香分饱和分。随着振荡频率增大,这四种活性组分的扩张模量均增大,而相角均降低。此外,随质量分数增大,实验所用大庆原油中的沥青质的扩张模量线性增加,最大值高达50 mN/m,明显高于其它三种活性组分,也比一般原油中组分的扩张模量高。与此同时,这四种大庆原油活性组分的相角随质量分数增加虽然略有加大,但数值仍然较低,其界面吸附膜表现出较强的弹性行为。图12表1参26 相似文献
10.
孤岛聚合物驱原油沥青质乳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质是原油乳化的活性组分,研究沥青质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明确聚驱采油污水含油过高的原因。从孤岛原油中分离正戊烷和正庚烷沥青质,运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其官能团差异,通过考察模拟地层水、聚合物和粘土对2种沥青质的乳化和界面张力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地层水使正戊烷沥青质的乳化能力减弱。使正庚烷沥青质乳化能力增强;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大,乳化能力增强,聚合物浓度在500mg/L时,界面张力最大;粘土浓度小于200mg/L时。对乳状液具有破乳作用,大于200mg/L时,则随粘土浓度增加,乳化能力增强。粘土浓度在300mg/L左右。界面张力最小。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确定了大庆减压渣油与伊朗重质减压渣油的分子参数,并考察了两个系列减压渣油馏分的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合变量分析探讨了减压渣油馏分的各分子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分子参数与模拟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减压渣油馏分不同的分子参数对其模拟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不同,其中馏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稠环芳香结构的含量、脂肪烃相对含量、羰基相对含量对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最明显。一般情况下,馏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稠环芳香结构和羰基含量越高,则乳状液越稳定。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A crude oil and three residues of the crude oil process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determination of flocculation points of both the product solutions and the original products. Diverse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used for characterizing products and their fractions. The evaluation of results was performed by the theory of regular solutions and its extension by Hansen.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lloidal disperse phase shows a behaviour similar to that of polymer solutions. The conditions of the destabilization of the colloids can be defined by the critical Flory-Huggins interaction parameter. The solvation and the low soluble part of the asphaltenes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colloidal stability. The lowest stability is found for the visbreaking residue. The influence of the crude oil distillation on the colloidal stability is not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4.
A crude oil and three residues of the crude oil process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determination of flocculation points of both the product solutions and the original products. Diverse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used for characterizing products and their fractions. The evaluation of results was performed by the theory of regular solutions and its extension by Hansen.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lloidal disperse phase shows a behaviour similar to that of polymer solutions. The conditions of the destabilization of the colloids can be defined by the critical Flory-Huggins interaction parameter. The solvation and the low soluble part of the asphaltenes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colloidal stability. The lowest stability is found for the visbreaking residue. The influence of the crude oil distillation on the colloidal stability is not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5.
原油乳状液油-水界面上活性物的结构和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综合的方法分离出大庆原油和胜利原油乳状液油-水界面上的活性物,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色质联用等方法分析其化学结构,并在油饿水模型体系中测定了它们的动态界面张力,考察其化学结构与界面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相的pH值影响原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在油.水界面膜上的吸附;沥青、胶质和蜡是界面活性物的主要成分,对油-水界面膜的形成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原油的酸性组分对油-水界面膜的动态界面张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用乳化法分离出Prealpine地区油中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将它分散到液体石蜡中,测定了该分散液的表面张力,界面张力。考察了盐度水相PH值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另外,还以此分散液制备了一些太液,比较了它们的稳定性,了盐度和水相PH值对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利用原油宽馏分数据,预测任何温度范围的馏分油收率和物理性质的方法。首先推导了馏分油性质与馏程起、止温度的二元关系式,然后对馏分油各种性质确定了预测策略,即整体拟合还是局部插植。经过对数百种原油的广泛检验,证明提出的预测方法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20.
对用科威特原油按照不同工艺路线生产的两个牌号的高等级道路沥青进行了使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用科威特原油能够生产出符合Q/SHR003-1998标准的高等级道路沥青,且沥青产品具有良好的感温性能、高低温性能和抗化性能等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