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由于储层自身非均质性而导致水淹状况复杂,油层的水淹特征直接控制剩余油的分布,尤其是在海上稠油油田合注合采的情况下,油层水淹程度的不同而导致开发效果变差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认识水驱条件下剩余油分布模式以及进行有效的调整挖潜策略研究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必要手段。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入手,结合取心井、加密调整井、生产测试等资料总结了多层合采下不同类型砂岩的水淹规律,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合采条件下层间、层内及平面剩余油的分布特征。针对剩余油的分布模式,提出了利用水平井进行调整挖潜的策略以解决开发矛盾。结果表明,利用水平井优选潜力层位进行开发,可有效控制生产含水,提高油田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并为海上类似油田的调整挖潜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由于多年的注水开发,已处于多井、多层、多方向见水阶段。油田后期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系统研究了岔15断块油层水淹后岩石物理性质变化和测井曲线特征,为准确确定水淹层位和水淹程度,把握油层水淹后的正确变化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及效果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不仅储层孔隙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而且储层含油饱和度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水淹层。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难题,经研究分析表明,油层水淹前后的测井响应特征不同,且从宏观沉积特征看,不同的沉积微相类型,其储层物性在水淹前后变化量也不同。据此,可以通过单井常规测井资料解释,或通过一些特殊测井资料与常规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来解释和识别水淹层,并依据对子井测井曲线特征研究、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密闭取心资料分析、沉积微相划分及多井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技术对解释结果进行有效性验证,从而找到水淹层电性特征与含油饱和度及沉积特征的关系,达到准确解释水淹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油层水淹状况复杂,储层性质发生改变,导致测井曲线的幅度和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建立一种能描述测井曲线幅度和形态变化的模式识别技术,有利于储层水淹级别的准确判别.在分析水驱后储层性质变化规律及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提取厚油层的曲线形态特征,弥补了由于厚层细分引起的曲线形态信息缺失.选取曲线形态特征参数、原始测井曲线以及成果曲线作为识别水淹层的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过程神经网络的水淹层自动识别方法.应用7口取心检查井的176个样本建立水淹层模式库,进行网络训练,使用训练好的过程神经网络对大庆油田北1~55检E66井等2口井进行水淹解释,结果表明,解释符合率为81.3%,该方法可提高水淹层测井评价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丘陵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丘陵油田低孔低渗、多种韵律沉积的储层特点,分析总结了储层水淹后物性与测井响应特征的变化规律,在原有水淹层研究基础上,结合地层压力及试油分析,将丘陵油田水淹层类型划分为:低压油层、低压弱水淹层、低压强水淹层、高压油层、高压弱水淹层和高压强水淹层等6种类型。在定量划分水淹级另4方面,提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混合地层水电阻率的新方法,并引用驱油效率划分水淹级别,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叙述马20断块注水开发进入到中后期阶段调整开发层系的实例。随着油田开发的进展,油井在多层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严重,含水量上升快,产油量迅速递减。为了确保油田稳产,对原来一套层系合采,细分为三套开发层系。在开发调整中应用多方面资料,在搞清油层油水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部署调整井,并对每口井进行水淹层测井,掌握各个油层的水淹状况,然后整体地对注采井别进行调整和确定新油水井射孔井段。调整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羊三木油田为例,采用构型分析的方法,对厚油层进行细分评价,并建立了厚油层细分三维地质模型,揭示厚油层层内非均质。厚油层细分后,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测井低阻油层和水淹层识别.寻找潜力井层;通过时间推移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剩余油饱和度变化,揭示厚油层层内水淹动态;采用数值试井技术,得到储层参数场,诊断厚油层内优势渗流通道,并配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得到厚油层剩余油定量分布。  相似文献   

8.
C油田C55区块是典型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目前处于一次井网加密后的中高含水开发阶段,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层间矛盾较为突出,层间干扰型和高水淹韵律顶部型剩余油富集.目前尚缺乏有效动用低渗透储层高水淹韵律顶部型剩余油的水驱挖潜方法.通过检查井岩电对应、加密井测井水淹解释和注入剖面资料发现该区块5个主力油层存在发育上、下2个砂体的情况,为此应用河道砂体精细解剖技术进行储层细分,将层内矛盾转化为层间矛盾,使高水淹韵律顶部型剩余油转化为层间干扰型剩余油,通过注水井的精细分层调整,改善了层间动用状况,提高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永乐油田储层地质情况复杂,水淹后测井曲线的水淹特征不明显,水淹层解释比较困难,目前尚没有一种通用的、有效的水淹层解释标准.针对油田储层实际特点,从岩石物理试验、水驱试验和相渗试验入手结合密闭取心资料以及加密调整井的生产数据,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总结了工区水淹特征和水淹规律,形成了定性识别和定量计算判别储层...  相似文献   

10.
不同韵律性油层水淹层测井定性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淹层测井识别是利用测井资料对水驱油藏水淹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判断,弄清水淹部位和水淹程度,为油田开发调整挖潜工作提供依据.大庆喇、萨、杏油田早期注入淡水后改污水回注,油层水淹后储层电阻率基本呈"L"型下降的变化规律,应用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曲线重叠法,可以通过分析储层的孔隙度和电阻率测井曲线间波形变化的特征,实现对储集层水淹信息的提取.通过引入曲线相对重心、椭圆度、饱满系数3个参数,结合小同韵律油层的地质特点和水线推进特点,对水淹前后的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曲线进行重叠对应分析,建立了4种沉积韵律油层的水淹模型.应用该方法与密闭取心资料分析结果对比表明,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曲线重叠法在定性识别水淹层方面是可行的,具有快速、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混合液的电阻率是求取剩余油饱和度的重要参数,但现有计算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的独立并联导电模型和充分混合导电模型未得到试验验证。为此,通过模拟储层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岩心水驱油试验,证实水淹过程中注入水与原生束缚水混合情况介于完全独立与充分均匀混合2种状态之间的基础上,对独立并联导电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利用试验数据拟合了混合液电阻率与当前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关系,与印度尼西亚公式结合,建立了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和含水饱和度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求解方法及步骤。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求取了W油田X井水淹层混合液的电阻率和含水饱和度,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并联导电模型计算出的含水饱和度与密闭取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平均绝对误差为-0.3%,与独立并联导电模型和充分均匀混合导电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计算精度得到较大地提高,而含水饱和度是根据混合液电阻率求取的,这也说明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的计算精度得到了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并联导电模型能够准确计算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混合液的电阻率和含水饱和度,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吐哈油田低渗透稀油油藏注水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水淹程度高,水驱调整措施效果较差,亟需寻找后续提高采收率方法。针对低渗透油藏注入能力差、不适合注聚合物等高黏度流体的特点,利用水驱、氮气泡沫驱和水驱后氮气泡沫驱开展室内实验研究,探讨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驱驱油效率随渗透率的增加而升高,与渗透率呈较好的对数关系;氮气泡沫驱驱油效率为67.66%,较水驱驱油效率提高10.62%;氮气泡沫驱可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约9.63%。实验用泡沫的残余阻力系数大于1,表明氮气泡沫驱通过堵水调剖,提高了水驱后油藏的采收率,从机理和实验提高驱油效率程度判断,氮气泡沫驱适用于吐哈油田低渗透稀油油藏。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不仅是水淹层评价十分重要的基础参数,也是制约水淹层评价的"瓶颈"。针对不同油藏开发需要,已经开发出多种求取方法,在生产实践中见到不同程度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认为常规测井条件下求取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存在三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因而地层水电阻率计算不能期望太高的精度。估计方法必须充分结合现阶段注水开发条件,以达到更好的地质效果。提出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求取的几点认识,希望能为今后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水淹层测井综合解释及水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吐哈油田水淹层测井综合解释以水洗检查井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针对油田注水开发后地层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在双对数坐标中为非线性关系,对阿尔奇公式进行修正或用派生公式利用地层电阻率求解地层含水饱和度.在对水淹层进行定性解释、细分层定量解释基础之上,结合油田静态、动态地质资料,综合研究油层的四性特性和水淹特性,油层水淹特性以均匀水淹型、底部水淹型和顶部水淹型为主,从而有效地为指导油田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服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致密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多变,水淹层难以识别等难题,运用测井原理和方法建立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模型,提取含油饱和度、地层流动指数等水淹特征参数,并建立一套致密砂岩裂缝性油藏水淹层定量表征技术,能准确识别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实际油井应用中效果较好,方案实施后油井含水率由98%急剧下降至40%,日产油由0.5 t/d增至5.2 t/d,产能提高了近10倍,开发效果明显。研究成果为准噶尔盆地水淹层有效识别以及定量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同类油藏水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感应曲线正负幅度差识别水淹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民  阮民  张鲁惠 《测井技术》2003,27(4):309-312,348
在泥浆浸泡井眼期间。由于泥浆柱与地层闻存在正向压差。使泥浆滤液向地层渗流侵入,这不仅改变了受侵入地层孔隙中流体的分布,而且也改变了地层中未被排挤走的导电流体的矿化度,因而改变了受侵地层电阻率。对于油(气)层和弱水淹层,侵入的泥浆滤液所排挤走的孔隙中流体主要为油(气),对于水层和强水淹层,侵入的泥浆滤液所排挤走的孔隙中流体主要为水。根据双感应测井原理,侵入带地层对中、深感应测量值的贡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泥浆滤液电阻率满足一定条件时,利用双感应曲线正、负幅度差能够较准确识别水淹层。该方法在WL油田的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水淹层的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纯化油田沙四下亚段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淹层识别技术已成为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方法。针对纯化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下亚段储层薄、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注入水类型复杂等特点,按照不同的水淹类型总结出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利用自然电位、感应电导率、4m底部梯度电阻率等测井资料进行水淹层识别的方法和利用高频感应测井划分薄层及进行水淹层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按照不同的水淹类型得出其测井响应特征,提高了水淹层评价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油井开发递减较快,油藏采收率较低.在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缝洞单元内部划分单井流动单元的概念,同时结合油藏开发方式,在地质认识上对剩余油富集区进行预测.物性相对较差能量相对较弱局部充填封隔部位,水淹部位侧翼和局部构造高位置,注水开发后油藏中低效替油部位,水驱死角区域以及各个单井流动单元之间连通程度较差部位是剩余油富集区.这些剩余油的开采,对于供液能力和能量下降油井,注水采油和可控性大型压裂仍是有效手段;针对水淹井或者初期注水失效井,实施排水采油或者水力扩容技术;注入N2或CO2是进行三次采油的经济且有效手段;部署侧钻和加密井可精确挖潜剩余油.  相似文献   

19.
辽河油田开发已近40年,水淹层问题一直是油田开发调整中重要的问题。水淹层解释符合率决定油田开发成本及油田调整的经济效果。特别是稠油水淹常规测井认识难度较大,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辽河油田稠油水淹层解释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其中的一些核磁共振测井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渗透砂岩油藏注水时机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耐高温、高压的模型夹持器,并将该模型夹持器作为外接管线与模型的接口。在普通微观实验模型的基础上,研制了高温、高压微观实验系统,分析了降压过程中气泡动态变化现象、油气分布情况与油气运动规律、不同压力下水驱含气原油的流动现象以及自由气体对油水流动的影响。建立了高温高压宏观实验系统,研究了降压开采过程中油、气产量情况以及不同油藏压力下水驱油的开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泡点压力附近,气泡数量少且体积小,析出的自由气体有利于油水流动,水驱波及面积大。在此之前注水,保持油层压力在泡点压力的87%以上,能够实现油田注入水少,综合含水率低,采出程度高。现场生产表明,研究成果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