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火龙果果实表面上筛选出一株发酵产γ-氨基丁酸(GABA)白色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8S rDNA测序分析,鉴定为假丝酵母菌菌株(Candida.sp),命名为C2。C2作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方法选育高产γ-氨基丁酸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紫外诱变菌株γ-氨基丁酸产量增加了40.25%,亚硝基胍诱变菌株γ-氨基丁酸产量增加了62.83%。通过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得到正向突变株,其中Y6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γ-氨基丁酸产量达2.561 g/L,产量比诱变前提高了3.1倍。  相似文献   

2.
选择益力多乳酸饮料作为样品,从中筛选出能产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初步鉴定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γ-氨基丁酸产量为2.11 g/L.对该出发菌株进行微波诱变(700W,脉冲频率2450MHz)处理,得到1株突变菌株,γ-氨基丁酸产量达5.78g/L,经过多次传代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从泡菜汁中筛选出一株菌株L-145,该菌株γ-氨基丁酸产量4.752 g/L。菌株L-145经形态学鉴别、生理生化性质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提取菌株的16Sr DNA测序并Blast比对,通过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最终确定菌株L-145为植物乳杆菌并命名为Lp-145。菌株Lp-145具有较高的发酵底物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可继续优化发酵条件来提高γ-氨基丁酸产量。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传统发酵蔬菜中分离获得2株高产γ-氨基丁酸的布氏乳杆菌S37和布氏乳杆菌J68,为进一步提高其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株菌产γ-氨基丁酸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5℃、底物L-谷氨酸钠浓度400 mmol/L、初始pH 5.0。在此条件下,菌株的γ-氨基丁酸产量分别为233.9 mmol/L和159.3 mmol/L,对应的L-谷氨酸钠转化率分别为58.5%和39.8%。单因素试验发现叶酸、L-半胱氨酸和氯化锰的添加能显著提高菌株的γ-氨基丁酸产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其进行优化,发现对于菌株S37最优添加水平分别为8.37 mg/L、0.94 g/L和0.60 g/L,对于菌株J68其最优添加水平分别为10.16 mg/L、0.97 g/L和0.60 g/L。在该最优条件下,2株菌的γ-氨基丁酸产量分别达到312.6 mmol/L和251.2 mmol/L,对应的L-谷氨酸钠转化率分别为78.2%和62.8%。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γ-氨基丁酸产量,本研究采用紫外诱变和基因组改组技术处理筛选鉴定的产γ-氨基丁酸菌株CLYB1,并对改组后的菌株进行溶血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产γ-氨基丁酸菌株CLYB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产量为3.95 g/L。对菌株CLYB1进行紫外诱变,得到菌株CLYB1-Y,γ-氨基丁酸产量为10.26 g/L,比出发菌株CLYB1的γ-氨基丁酸产量提高160%。通过基因组改组得到菌株CLYB1-YC,γ-氨基丁酸产量为20.19 g/L,比出发菌株CLYB1提高411%。改组菌株进行菌株溶血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CLYB1-YC没有溶血环出现,无溶血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10种常见抗生素均敏感,菌株安全性良好。贝莱斯芽孢杆菌CLYB1通过基因组改组可以提高γ-氨基丁酸产量,菌株具有更好的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从豆豉中获得产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从广西黄姚豆豉中分离筛选得到的16株乳酸菌的产γ-氨基丁酸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Y15的产γ-氨基丁酸能力较好。该菌株在含1%(W/W)谷氨酸钠的MRS发酵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48h后,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产量达到0.161g/L。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基因鉴定,确定菌株HY15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  相似文献   

7.
高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RS选择性培养基,从酸菜、泡菜等中分离出6株产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经过复筛得到γ-氨基丁酸高产菌株F13、F14和F15.这3株菌在含有10g/L谷氨酸钠的发酵培养基中33℃培养60h,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达到5.72g/L、5.01g/L和4.98g/L.根据乳酸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这3株菌分别为短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8.
从米糠发酵液中筛选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选育得到高产γ-氨基丁酸生产用菌株,以米糠和卷心菜混合自然发酵液为原材料,从该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多株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检测表明,主要是短乳杆菌,其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达1.18 mg/mL,是较好的诱变用原始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9.
γ-氨基丁酸产生菌分离筛选及发酵培养基初步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功能性氨基酸,通过对酸奶、泡菜、豆豉等食品进行乳酸菌的筛选,得到1株可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经初步鉴定该菌株是乳酸短杆菌。对菌株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谷氨酸钠等因素进行了初步优化,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成。在最优条件下发酵3dγ-氨基丁酸产量最高可达到8.9g/L。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从内蒙古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的8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在GYP培养基中进行高产γ-氨基丁酸(GABA)菌株的筛选后,利用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得到GABA突变菌株,并对其进行了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从80株供试乳酸菌中筛选出4株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再经紫外诱变后得到1株高产突变菌株US3-3。该菌株紫外诱变后,其γ-氨基丁酸含量为2.482 g/L,是诱变前提高1.9倍,并对其多次传代稳定性较好,经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相似文献   

11.
高产γ-氨基丁酸植物乳杆菌的微波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微波辐照对植物乳酸杆菌进行诱变育种,筛选高产γ-氨基丁酸的正突变菌株。方法以TYG为发酵培养基,37.0℃培养48 h后,测定微波诱变后的植物乳杆菌产γ-氨基丁酸的量。结果诱变后突变菌株W_(462)S_5的γ-氨基丁酸的产量为9.18 g/L,相比于未诱变前的产量(4.64 g/L),提高了97.84%。对正突变菌株W_(462)S_5进行8次传代培养发酵,测得γ-氨基丁酸的产量较为稳定,表明W_(462)S_5是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正突变菌株。结论微波诱变菌株不仅有操作简单、设备常见、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且选育出的菌株具有培养周期短、易于分离纯化、遗传性状稳定等优势。将此方法应用于发酵γ-氨基丁酸生产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γ-氨基丁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功能性氨摹酸,通过对酸奶、泡菜、豆豉等食品进行乳酸菌的筛选,得到1株可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经初步鉴定该菌株是乳酸短杆菌.对菌株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谷氨酸钠等因素进行了初步优化,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成.在最优条件下发酵3dγ-氨基丁酸产量最高可达到8.9g/L.  相似文献   

13.
γ-氨基丁酸是存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镇静神经、抗焦虑等功效。以泡菜为原料,利用指示剂变色法和γ-氨基丁酸含量检测筛选出7株产γ-氨基丁酸产酸菌,并从中筛选出一株稳定性较高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编号LF-fb-017。以牛奶为发酵底物,在温度37 ℃,L-谷氨酸钠浓度为0.5 g/100 mL条件下发酵3 d,终γ-氨基丁酸产量可达1.68 mg/mL。  相似文献   

14.
γ-氨基丁酸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降血压的功能.本研究从酸奶、泡菜中分离得到1 株高产GABA 的乳酸菌株,经生理生化实验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利用HPLC法检测出该乳酸菌发酵产物中GABA含量达到0.527g/L.  相似文献   

15.
传统乳制品中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自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进行了γ-氨基丁酸生成能力的分析。薄层层析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为10 g/L的L-谷氨酸钠(L-MSG)的TYG液体培养基中,180株乳酸菌中有20株菌可生成γ-氨基丁酸;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获得9株生成量较高的菌株,分别为L.lacticsubsp.lactis WH11-1(2.477 g/L)、M10-4-3(1.405 g/L)、L.raffinolactis WZ20-2(1.132 g/L)、L.lacticsubsp.lactis M11-3(1.115 g/L)、L.lacticsubsp.lactis WZ1-2(1.006 g/L),L.plantarum S1-1(0.581 g/L)、L.plan-tarum M5-1-1(0.310 g/L)、L.plantarum M11-2-1(0.225 g/L)和L.salivarius M11-1(0.0.211 g/L)。该项研究为富含γ-氨基丁酸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韩雪  梁金钟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180-183
利用BCP培养基从酸菜汁中分离出两株菌株,经多次纯化得到纯菌株,编号分别为LpL328、ST328,初筛后发现LpL328具有较好的产γ-氨基丁酸(GABA)的能力,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将LpL328菌株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培养,收集菌体制成丙酮干粉,利用透性细胞与底物谷氨酸钠反应生成γ-氨基丁酸(GABA),通过比色法测定出LpL328转化GABA的产率为2.16g/L。  相似文献   

17.
γ-聚谷氨酸是一种由生物所合成的氨基酸聚合物,具有极强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能被广泛的运用到食品、医药、日化、环保、农业等行诸多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本实验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产γ-聚谷氨酸(γ-PGA)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QY-27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筛选获得一株遗传性能稳定的高产γ-聚谷氨酸突变菌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QS-21,该突变菌株γ-聚谷氨酸的产量较出发菌株的9.12g/L,提高了42.26%,达到15.89g/L。对筛选获得的变异株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L-谷氨酸20g/L,甘油100g/L,Mg SO4·7H2O0.5g/L为变异株合适发酵培养基,在37℃,摇瓶转数230r/min,发酵培养72h,γ-聚谷氨酸的产量达22.56g/L,比优化前提高了29.56%。  相似文献   

18.
γ-氨基丁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从自然界中筛选γ-氨基丁酸产生菌,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方法挑出γ-氨基丁酸产生菌,对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随后分别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法对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所筛菌株初步确定为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etis).试验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0g/L,丁二酸钠10 g/L.胰蛋白胨5g/L,酵母膏5g/L;优化后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5、培养温度为32℃、培养时间为48h;结论:在最佳培养基组合和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达4.23g/L,菌种可作为γ-氨基丁酸产生菌.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产γ-氨基丁酸安全菌株,本实验从泡菜汁及酸奶液中进行定向筛选,利用薄层层析法(TLC)对其发酵物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对其进行了16S r DNA基因测序,最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产物定量分析评估其生产能力。结果表明得到六株产谷氨酸脱羧酶催化L-谷氨酸脱羧生成γ-氨基丁酸的菌株,在Gen 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后,鉴定六菌株均为植物乳酸短杆菌。定量分析六株菌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发现其产量均在200~500μg/m L之间,其中最高产量为493.3μg/m L。实验结果显示,硅胶薄层层析可以快速定性检测培养物中是否含有γ-氨基丁酸,而优化后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准确定量检测培养物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筛选获得的乳酸杆菌生物安全性高,有一定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从发酵食品及自然界中筛选出能利用L-谷氨酸生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转化条件进行初步优化。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的方法分离出乳酸菌,再通过初筛、复筛挑选出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分析,随后对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转化条件进行初步优化。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筛菌株初步确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优化后的最佳转化条件为:菌株菌龄为36 h、缓冲液初始pH为4.8、缓冲液浓度为0.2 mol/L。在优化后的转化条件下,添加5 g/dL底物转化24 h,转化率最高可达97.81%,转化液中γ-氨基丁酸的质量浓度达34.26 g/L,该菌种可作为γ-氨基丁酸产生菌,具有较好的γ-氨基丁酸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