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静 《模具技术》2011,(6):54-56
从基本性能和失效因素等方面提出压铸模具的制造工艺路线,详细分析了压铸模具热处理的特点及常用工艺。指出合理选择和应用预先处理、稳定化处理、渗碳等热处理工艺,可使模具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及耐磨性,心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压铸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模具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了模具钢1.2344的知识以及淬火特性的回火特性。此外还指出了1.2344电渣钢的优点、初始硬度、回火稳定性、组织形态、最佳回火温度(工作硬度为42-50HRC)和获得的冲击韧性。还探索了在利用韧性的同时,兼顾其良好的抗边缘裂纹性,如何降低奥氏体化温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型压铸模用钢及其真空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国内外常用压铸模具材料及显微组织状况,提出了优化国产模具材料组织的措施,并对大型压铸模具的真空淬、回火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型模具的热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丁海  赵向阳  程芳 《铸造技术》2015,(3):776-778
为预防模具早期失效、提高模具精度与使用寿命,以H13钢压铸模具为例,结合生产实际从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及热处理方面详细探讨了影响压铸模具精度和使用寿命的因素,总结了提高压铸模具精度和使用寿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John J.Belyk 《铸造》2018,(12):1136-1140
中国正面临着由人口增长、工业扩张和相应的淡水供应污染而导致的严重缺水问题。为改善可持续性而采取的行动导致了中国经济因强制停工减少工业生产而放缓。对于大多数压铸工厂来说,用水和工厂废水处理成本的继续增加,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压铸界正在寻求压铸机可连续运行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同时减少压铸过程中的用水消耗。本文讨论了正确使用压铸模具润滑剂和如何提高压铸机的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同时保护稀缺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55SiMoV钢组织、力学性能及多冲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钢淬火后,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晶粒变粗,板条尺寸增大,孪晶数量增多。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的工艺为:870℃淬火+200 ̄220℃回火。  相似文献   

7.
《模具工业》2013,(1):I0004-I0004
压铸模型腔的表面处理是传统的压铸模具热处理工艺之一。由丁可作为压铸模具的材料多种多样,相同的表面处理技术和工艺应用在不同的材料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近期,有关专家针对模具基材和表面处理技术的基材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o、Mo、W和V元素对新型镁合金压铸模具钢高温磨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元素添加量为8%时,该模具钢的高温耐磨性最好。基体中添加W元素可大幅提高镁合金压铸模具钢的高温耐磨性,添加Mo和V元素对镁合金压铸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模具冷却系统对压铸模具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roCAST,对压铸模进行了压铸过程热分析,用对比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冷却水的温度、冷却水管的直径及其位置对模具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为30、50℃时,模具的温度梯度和升温速率基本一样;冷却水管的位置对模具的温度场影响较大,当冷却水管离型腔表面35mm时模具的升温速率高,热量传递快,而温度梯度低,模具的温度场分布较合理;改变冷却水管的直径,模具的温度变化明显,且采用10.5mm的管径,冷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王霞  瞿腾飞 《金属热处理》2012,37(9):116-118
研究了热处理对K55钢硬度、显微组织的影响,通过测定极化曲线分析其耐腐蚀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改善了K55钢的组织结构,腐蚀倾向降低,试样耐蚀性提高。淬火+高温回火试样硬度最高,正火+退火试样硬度最低。通过电化学测试得到的阳极极化曲线上不存在钝化区,热处理后K55钢均没有产生钝化倾向。正火后试样获得了均匀的细晶粒珠光体组织,腐蚀电流最小,自腐蚀电位最低,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杨慧慧 《铸造技术》2014,(7):1453-1455
以熔模铸造模具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具钢适宜的热处理制度为800℃预热+1 020℃淬火+480℃回火,热处理后钢的微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网络状共晶化合物、残余奥氏体和颗粒状碳化物。  相似文献   

12.
时效处理对压铸Al-Si-Cu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铸铝合金广泛应用于家电和汽车制造等行业,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本文研究了时效处理对压铸Al-Si-Cu系合金(ADC12)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淬火的压铸铝合金在125℃、保温10 h的时效处理,抗拉强度达到308 MPa,布氏硬度达到120 HB,较未经热处理的材料均提高约2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高婕 《铸造技术》2014,(11):2576-2578
以Cr、Mo和V微合金化模具钢为对象,研究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模具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为1 080℃时模具钢具有较好的硬度与冲击韧度。在1 080℃淬火580℃回火条件下,模具钢基体中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V(C,N)、Cr23C6和Mo2C析出物,起到了有效的弥散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镶铸高速钢-碳钢双金属耐磨材料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组织性能变化的研究,探讨了镶铸高速钢-碳钢双金属耐磨镶块的回火稳定性。针对在不同工作温度下高速钢镶块碳化物形态变化的情况安排适当的热处理工艺,以达到改善高速钢镶块碳化物形态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升高,网状碳化物聚集长大,增加耐磨件的脆性,在使用过程中,如有冲击载荷的作用,易产生裂纹。采用热处理工艺为870℃退火+1 270℃淬火+560℃回火,满足镶铸件在高温粘着磨损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5.
压铸用H13热作模具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预防模具早期失效、提高模具使用寿命,以H13钢为对象,通过试验,对该热作模具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及二次硬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强度、塑性、硬度及冲击性能进行了检测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质H13钢二次硬化温度比常用H13钢高50~70℃;经1 100℃淬火、600℃二次回火后,试样表现为较优的强韧性配合和综合使用性能,其伸长率达8.10%,屈服强度达1 335 MPa、抗拉强度达1 534 MPa.  相似文献   

16.
《铸造技术》2016,(6):1123-1125
对冷作模具钢进行了完全退火、淬火和回火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冷作模具钢组织与硬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冷作模具钢的铸态组织为马氏体+索氏体组织;在完全退火态下的碳化物粒子和高碳化合物都发生了聚集球化现象,分布较为均匀;当淬火温度为940℃,回火温度分别为250℃和500℃时,冷作模具钢分别得到了回火马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组织,硬度分别为61.7 HRC和52.6 HRC。  相似文献   

17.
张晓光 《铸造技术》2014,(10):2246-2248
以SDC 99模具钢为对象,研究了淬火与回火工艺对其微观组织、硬度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 040℃淬火和210℃或520℃回火后,SDC 99模具钢的冲击性能和洛氏硬度与进口模具钢相当,且都高于国产Cr12MoV模具钢。  相似文献   

18.
苏红磊  王婷 《铸造技术》2014,(7):1426-1428
采用不同的工艺对3Cr2Mo模具钢进行热处理,研究了淬火温度、回火温度以及回火时间对3Cr2Mo模具钢硬度和冲击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韧度满足使用要求的3Cr2Mo模具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00℃淬火,600℃回火3 h。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对消失模铸造镁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消失模铸态镁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时效沉淀在晶内及晶界处以连续形式析出,而在低温时效时沉淀以不连续形式在晶界形成,并具有糖浆状.经过热处理后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高温时效对提高强度及加工硬化率尤为有利.还通过硬度、电阻率测量分别研究了固溶、时效过程动力学.由于原子扩散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温时效(380℃)的硬度峰仅过10 h即出现,而在低温时效(150℃)时经过24 h仍未达到硬度峰.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锶含量的A354合金缸盖热处理冷却曲线、硬度、力学性能及组织检测。结果表明,锶变质增大了合金熔体过冷度,促进了共晶硅片状向蠕虫状转变,并有利于铝枝晶的细化;固溶促进共晶硅片状向粒状转变。A354铸造合金缸盖变质最佳锶量为0.14%~0.18%,锶含量过高铝合金力学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