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良华 《中州煤炭》2012,(8):109-111
新安煤矿井田存在较多的充水水源,有较大的突水危险性。分析了新安煤矿的充水因素、充水通道,认为该矿的主要水害有底板奥灰水、小浪底库区水及上部小煤矿水,充水通道主要有断层发育、隐伏构造、小煤矿回采废弃巷道或导水裂隙带等。针对上述充水水源,分别阐述了相应的防治水措施,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十三矿突水特征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平顶山十三矿发生的2次较大突水事件,对突水机理及影响突水的相关地质因素、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涌水水温和充水水源、导水通道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突水原因是地质条件与工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矿井治理方案的制定及深部开采水害防治措施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上河煤矿发生的突水事件,对突水机理及影响突水的相关地质因素、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充水水源和导水通道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突水原因是地质条件与工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介绍了上河煤矿治理突水的方法,为矿井治理方案的制定及下一步水害防治措施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雁 《煤炭技术》2014,33(11):47-48
通过介绍白龙山矿区地层结构特征,分析了矿井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特征。由近年来矿井突水案例,总结了云南省矿井突水特点,探讨了矿井水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5.
矿井水害类型划分及主要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构建矿井水害分类依据(即充水水源、矿层与充水含水层彼此位置和接触关系、导水通道、危害形式、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时效特征等)基础上,对基于不同分类依据的矿井水害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即天然充水水源型矿井水害、人为充水水源型矿井水害;顶板充水型矿井水害、底板充水型矿井水害、周边充水型矿井水害;天然通道型矿井水害、人为通道型矿井水害;常温矿井水害、中高温矿井水害和腐蚀性矿井水害;一般型、较大型、重大型和特别重大型矿井水害;即时型、滞后型、跳跃型和渐变型矿井水害。在此基础上,对各主要类型矿井水害的成灾机制和典型特征作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青龙煤矿11609外工作面突水事故分析,得出突水充水水源为长兴灰岩岩溶(溶洞)水,充水通道为"三带"导水裂隙,并为下一步长兴灰岩岩溶(溶洞)水的水害防治进行研究,为贵州同类矿井减少岩溶(溶洞)水害事故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煤》2017,(5):54-57
文章详细阐述了李村矿井的水文地质特征,并从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两方面对矿井的充水条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为本井田的主要充水水源,同时指出正常情况下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不会发生突水,但在井田地质构造等特殊区域仍存在突水的可能,对矿井的水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沿岑  王冲  昝明君 《煤》2014,(9):58-61
古书院矿开采半个世纪以来,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日趋复杂。文章通过分析矿井的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强度等充水条件,认为目前对矿井构成威胁的主要充水水源为奥灰水、K2灰岩水和老空水,主要的导水通道是底板采动裂隙和断裂构造;井田受白马寺逆断层影响,并伴生许多小断层、陷落柱等小构造,且这些小构造导水性良好,是古书院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采动裂隙计算公式,得到局部地段采动裂隙大于隔水层厚度,可成为煤层底板导水的通道,以上因素加剧了古书院矿水害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其充水水源和导水通道难以确定,单一的防治水技术无法取得满意的防治水效果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通过地面物探、现场踏勘、地表水流量监测及水文、地质、气象资料综合分析等多种手段探查矿井充水水源及导水通道的方法,并据此研究矿井水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平煤股份七矿为例,用综合探查方法查明了七矿的充水水源和导水通道,并据此制定了地表河道局部硬化和导水通道地面注浆截流的综合治水方案。初步实施后,评估表明七矿充水水源和导水通道探查准确,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水措施效果良好。故综合探测方法可准确确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的充水水源及导水通道,综合防治水措施的防治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盛泰煤矿可能造成的水害的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查明矿井主要含水层、隔水层、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提出合理的预防和治理水害的针对性对策,做到防患于未然,为今后矿井防治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东荣一矿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充水因素分析,认为直接充水含水层,以裂隙含水为主。矿井主要充水来源为"天窗"部位的第四系含水层和裂隙含水带。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水害问题严重。为了矿井在建设、生产等不同阶段所面临水害问题可得以有效防治,以侏罗纪煤田榆横北区巴拉素煤矿为例,通过对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并对2号煤层水进行涌水量预测,结合矿井不同阶段的水害隐患,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矿井采掘2号煤层时,2号煤层水、其顶板侏罗系延安组第四段和直罗组砂岩含水层水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覆岩导水裂隙带为主要充水通道。通过涌水量预测,分析确定采用水平廊道法预测的2号煤层水涌水量为防治水工作依据。结合现场实际,提出采用地面、井下等不同地段进行探查,物探、钻探等方法共同使用的综合方法,对后期矿井采掘过程中的顶板水、煤层水、采空区水、离层水等水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韩庄矿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充水因素分析,认为影响和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水害,主要是老空水和小窑水,其次为煤层顶板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水和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矿井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布规律,以平朔井工一矿4煤顶板含水层为例,在分析确定影响含水层富水性主控因素基础上,充分挖掘矿井基础地质资料,采集各主控因素数据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各自专题层图,并对多源地质信息进行复合叠加处理,运用非线性(如人工神经网络等)或线性(如层次分析法等)信息融合方法,确定影响含水层富水性的各主控因素“权重”系数,建立基于GIS的信息融合型的含水层富水性分布规律评价模型,计算确定富水性指数,最终实现对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提出其分区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逐步向下延伸,面临的矿井充水条件逐渐复杂。下组煤开采面临的突水水源有上部老空水、第四系松散层水、地表水、顶板砂岩裂隙水和深部奥灰水;在复杂构造条件的影响下,井下涌水出现异常,但目标充水水源水位监测数据未发生明显变化,此时准确判别井下涌水的主要充水水源对矿井防治水至关重要。通过应用实例的分析,证明以常规水化学聚类分析和环境同位素分析构成的水化学综合识别模式对复杂条件下矿井充水水源的判别成效明显,为预防矿井突水事故、保障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龙门煤矿矿区位于河南省偃龙煤田西段,属佛光(偃师市)—龙门(洛阳市)水文地质亚单元的一部分。根据地层厚度、岩性、富水性及渗透性等特征,将矿区地层划分为6个含水层和5个隔水层;矿井充水条件主要分为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影响充水强度因素;采用“大井法”和“比拟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得出:未来生产矿井的最大涌水量按正常涌水量的1.13倍计算。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依据判断,洛阳龙门煤业有限公司龙门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极复杂类型。  相似文献   

17.
赵小二  齐跃明  罗斌 《煤矿安全》2013,44(3):187-190
分析平朔井工三矿的充水因素,认为开采9#煤层的最大隐患是顶板石炭-二叠系砂岩突水,大气降水、地表径流以及大沙沟水补给下部含水层导入矿井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并利用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结果对煤层顶板水冒落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整理分析陈家岭煤矿2007~2012年全矿涌水量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出全矿涌水量的平均值和置信区间,判别出陈家岭煤矿全矿涌水量多年趋势动态和年动态类型均为起伏型,影响总涌水量动态类型的因素有大气降水、地震、水平延伸和观测操作记录不当等。降水量与全矿涌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514,属于正相关、中等相关。汶川地震后总涌水量增加部分来自周边含水层静储量,主要通道为新形成的裂隙、老裂隙的开启和延伸。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申南凹煤矿为例,通过对煤矿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综合研究,主要从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3个方面对矿井现采煤层的充水条件进行分析,确定目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水害情况,并对煤矿今后防治水工作提出建议,以期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坑铁矿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与疏干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马坑铁矿属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顶板直接岩溶充水矿床,开采以来不断发生的岩溶水涌(突)水灾害严重制约着矿区安全生产。地下水流场的形态是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反映,利用不同时期的岩溶水动态观测数据,绘制并分析了矿区多个时段岩溶水的流场形态,总结发现随着矿区岩溶水不断疏干,矿区岩溶水系统补给、径流与排泄更多受断层破碎带的控制,同时也因岩溶发育及岩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地下水流场形态变化在空间上不仅没有很好的一致性,也明显地制约着矿区岩溶水的全面疏干。针对矿区流场形态变化的主控因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疏干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