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立足猪皮制革毋庸置疑我国猪皮原料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建国初期,猪皮制革就被定为我国制革工业的发展方向。五十年代,国家实行了猪革免税政策,全国开展了以美化猪革为中心的猪革生产技术交流活动;六十年代,政府又实行生猪皮的价格补贴政策,鼓励开剥猪皮和猪草生产;七十年代,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开展了诸如猪皮组织学、酶脱毛机理、多种  相似文献   

2.
但卫华  曾睿 《北京皮革》2005,(10):72-78
众所周知,我国是以猪皮制革为主的国家,猪皮产量和猪革产量均居世界之首。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猪革产量占全部皮革产量的60%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后,牛皮制革逐步发展,到了本世纪初,牛革和猪革的产量基本相当,二者难分伯仲。即使到了2l世纪,我国猪革产量仍占全部皮革产量的一半以上。因此,猪皮制革的景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制革工艺乃至整个皮革工业的生存和发展。发展猪皮制革,一直是摆在广大皮革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猪皮制革的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制革工业的面貌。 应《北京皮革》之约,继《牛皮制革实用技术》连载完后,将连载《猪皮制革实用技术》。在《猪皮制革实用技术》连载中,笔者将尽量介绍猪皮制革的基础知识和先进、新颖、实用的猪皮制革技术,并就一些学术技术问题进行研讨。笔者衷心希望这些努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威 《中国皮革》2000,29(17):23
我国是猪皮制革大国 ,猪革产量居世界首位。据统计 ,全国猪革产量占皮革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猪皮制革的状况如何 ,对我国制革工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生产高质量、低成本、少污染的猪服装革 ,是振兴我国猪皮制革的关键所在。我室在取得“高档猪革产品综合开发工艺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 ,又取得了“猪服装革清洁生产技术”的新成果。有关专家认为 ,该项研究成果既有创新性 ,又有实用性。该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 将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及运筹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应用于工艺技术研究 ,提出了“制革工艺板块…  相似文献   

4.
第六节 猪皮制革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猪皮制革,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猪皮大国,猪革产量居世界首位,猪革及其制品(主要是猪革制品)的出口量也占有很大比例,到目前为止,我国猪皮革的品种和产量,都较其发展初期的60~70年代有了成倍的增长,与80~90年代初期相比,也有相当大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猪皮制革技术水平,经过80~90年代持续不懈的努力,得到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到本世纪初,已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若干核心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前言我国猪皮资源丰富、国家重视猪皮制革,猪皮开剥和猪革生产数量居世界首位,猪革生产占全部制革原料皮的80%左右。目前我国的猪革产品质量不高,特别是猪鞋面革中的关键产品猪正鞋面革质量还不过关,至今尚属中、低档水平,影响了销路和猪皮制革生产的经济效益。若突破猪皮制造高档全粒面细面鞋用革的技术关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缺乏牛皮的国家,依靠本国猪皮资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开始利用猪皮制革,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不断地提高加工技术,直至六十年代前后,猪皮资源大幅度增长,猪皮制革才迅速发展,特别是猪皮服装革在服装领域里发展较快,其他猪革制品在各自领域里都有了较大地增长,猪皮革由内销扩展到外销,出口是达到总产量的70%,产品销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猪革出  相似文献   

7.
1.猪皮制革是我国皮革工业发展的方向关于猪皮制革,早在1950年就被国家提出作为发展我国皮革工业的方向。通过1959年的美化猪革全国试点组的大量研究试验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奠定了我国发展猪皮制革的牢固基础。加上1956年实行的猪皮制革免税和1965年实行的生猪皮价格补贴的经济政策,推动了猪皮制革的大发展。1980年开剥猪皮达7980万张,开剥率已由1979年的26.5%上升到38.0%左右,占我国整个制革原料皮的79.0%左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  相似文献   

8.
一、日本猪皮制革的简史日本早期猪皮制革是开始于明治末期,采用植鞣制造猪皮革;数量极少,鞣制技术不成熟。大正末期,采用优质植物鞣料,提高鞣制技术,加工成为一种名之为猪烤革;昭和初期,采用明矾鞣制,再植鞣复鞣,使用从德国进口的熨平机,对猪革粒面进行精加工,制出高级米黄邑猪革,其质量接近当时英国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9.
前言 我国猪皮资源丰富,是猪皮开剥和猪革生产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猪皮制革的境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制革工业的发展。猪绒面服装革是猪皮制革的重要产品之一,目前与具有先进水平的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所生产  相似文献   

10.
猪皮制革在我国制革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四川是我国最大的生猪饲养基地,每年猪皮开剥量超过1000万张。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四川不仅有为数众多的加工猪皮的革厂,而且猪服装革加工水平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猪皮制革补贴的取消和部分征税,在提高猪革档次的同时如何增加得革率以进一步提高猪皮制革经济效益,已是制革工厂一大课题。 得革率是皮革行业一个重要术语。由于制革生产的多因素性和模糊性,得革率与许  相似文献   

11.
《北京皮革》2006,(1):70-73
猪皮部位差主要表现为臀背部位的厚度、软硬程度与腹肷部位的厚度、软硬程度之间的差异。猪皮部位差的存在,给高档猪革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消除猪皮部位差,是制作高档猪革的关键所在。消除部位差,应当以猪皮组织学为依据,在整个制革的加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猪皮部位差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和强处理并行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并施。所谓保护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猪皮的薄弱部位(如腹肷部位、颈肩部位)减弱或免予物理、化学作用的方法,而强处理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猪皮的紧实部位(如臀背部位)加强物理化学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猪皮制革实行财政补贴,长期以来已成为国家财政的一个很大负担。但是如减少或取消补贴,又将导致猪皮制革企业的严重亏损和皮革制品价格失控。为了减少或逐步取消猪皮财政补贴,又能确保制革工业略有盈利,猪革制品价格基本稳定,特提出一些意见,供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匈牙利是东欧制革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尤其在猪皮制革方面,产量高、品种多、质量好,猪革产品畅销西欧和北美大陆市场。匈牙利的制革基地主要分布在布达佩斯(BudaPest)、佩契(P′ecs)和西蒙多恩(Simontornya)三个城市。从生产规模来看,布达佩斯制革公司(BudaPest BoriPariVa’llalat简称BBV)居于首位,其次是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我国猪皮制革业的实际,通过对国内外皮革市场的分析,阐明了提高猪皮制革经济效益的途径和应用“高档猪革产品的综合开发”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猪革的档次和质量,并通过推广应用的实际效果,证明推广应用“高档猪革产品的综合开发”这一科技成果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一、简况我国猪皮资源丰富,猪皮和猪革产量居世界首位。但目前猪革产品质量不高。主要产品猪正鞋面革至今尚属中、低档水平,其粒面粗糙,革身不够丰满柔软,色彩不鲜,响了猪革制品的销路和猪革生产的经济效益。1983年国家将猪皮制造细面革的研究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由轻工业部毛皮制革研究所和浙江省皮革塑料工业公司(杭州皮革厂)共同承担。工艺技术研究在杭州皮革厂进行,基础研究由轻工业部毛皮制革研究所负责,配合工艺研究进行组织学和生物  相似文献   

16.
我国猪皮制革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而猪皮资源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有条件发展全皮革的皮鞋。开发轻软耐用的猪底革可以为发展猪皮制革增加一个门路,也是为发展全皮革皮鞋提供一个必要的物质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猪皮制革生产的发展,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迫切要求提高猪革的质量,增加新的品种。许多地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猪皮制革生产经过国家长期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政策的扶持,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及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潜心研究协同攻关,使我国猪皮制革生产规模跃居世界首位,猪皮革产品的质量、档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猪皮服装革及其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势良好,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皮革行业的大发展。然而,近两年来,制革企业特别是猪皮制革企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十多年的制革工业大发展,无疑地可说明,这是与党中央早在1950年底制定的猪皮制革作为我国皮革工业发展方向的坚定而英明的战略决策分不开的。通过有关领导部门组织和领导的美化猪革全国试点组所做的大量有效的试验研究工作,再次无可争辩地说明,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工作方式下,经过几个战役,就  相似文献   

19.
今年年初,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委托《四川皮革》杂志在全国皮革行业内组织开展“猪皮制革大家谈”专题讨论。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是:近几年,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使猪皮制革生产经营步履维艰,行业中产生了猪皮制革是否已走到尽头的悲观情绪。由于市场不好,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猪皮生产企业盲目转产,严重地影响了猪皮制革业的发展。为此,猪皮制  相似文献   

20.
一、猪皮制革面临困境 中国是生猪饲养大国,猪皮资源十分丰富,猪皮制革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工艺技术一直在世界上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