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葡萄品种、产区及酿造工艺对酒中白藜芦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了葡萄品种、葡萄产区和不同酿造工艺对干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梅鹿辄葡萄酒中白藜芦醇总量比赤霞珠葡萄酒高30.7%~34%,其中反式白藜芦醇含量显著高于赤霞珠葡萄酒,达到60%~70%;西部宁夏产区的葡萄酒白藜芦醇总量比东部天津蓟县产区的葡萄酒高10.9%;使用佳尼美德发酵罐比立式罐发酵的葡萄酒白藜芦醇总量高4.9%.  相似文献   

2.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跟踪2005年河北沙城、昌黎、天津蓟县和宁夏御马葡萄产区的干红葡萄酒生产过程,分别采集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的不同发酵时期的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白藜芦醇含量,研究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尽管不同产地在发酵过程中生成的白藜芦醇含量有所不同,但都随着果胶酶添加和酵母发酵的进行,白藜芦总醇含量逐渐上升,至主发酵时白藜芦总醇含量达到最高,进入苹果酸-乳酸发酵后,白藜芦醇含量有所下降并维持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了葡萄品种、葡萄产区和不同酿造工艺对干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梅鹿辄葡萄酒中白藜芦醇总量比赤霞珠葡萄酒高30.7%~34%,其中反式白藜芦醇含量显著高于赤霞珠葡萄酒,达到60%~70%;西部宁夏产区的葡萄酒白藜芦醇总量比东部天津蓟县产区的葡萄酒高10.9%;使用佳尼美德发酵罐比立式罐发酵的葡萄酒白藜芦醇总量高4.9%。  相似文献   

4.
葡萄酒发酵期间白黎芦醇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直接进样、水/乙腈二元梯度洗脱方法同时检测葡萄酒发酵期间四种白藜芦醇异构体含量,发现:1)在15天的发酵期内,酒体中总白藜芦醇含量持续增加,至发酵结束后达到4.89mg/L,其中以白藜芦醇及其糖苷的反式异构体为主,含量达到4.59mg/L:2)发酵过程中反式白藜芦醇糖苷含量持续增加,而发酵至13天在2mg/L的含量水平上出现了溶出高峰,随后趋于平衡:3)由于原料的差异,不同年份的葡萄酒白藜芦醇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同时检测葡萄酒中重要功效成分白藜芦醇及其糖苷的顺反式四种异构体,对比了错流微孔膜过滤(Cross Microflow Filtration,CMF)和硅藻土过滤(kieselguhr Filtration,KF)后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发现1)不同品种葡萄酿造的葡萄酒白藜芦醇含量差异很大,赤霞珠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为4.63 mg/L,高于梅鹿辄葡萄酒含量一倍(2.05 mg/L);2)CMF过滤对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保留率达到103.90%,优于硅藻土过滤(保留率为93.08%);3)硅藻土过滤后白藜芦醇反式异构体含量降低,其中反式白藜芦醇糖苷的损失较大,保留率为78.87%.  相似文献   

6.
干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影响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浆果中的白藜芦醇主要分布在果皮上;发酵温度及酵母菌、乳酸菌种类对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而果胶酶对其几乎没有影响;产地、年份等生态条件的差异导致了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差异;国产干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探索广西野生毛葡萄中功能成分白藜芦醇含量分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毛葡萄果皮、葡萄籽、葡萄汁、葡萄酒及酿酒葡萄皮渣、酿酒葡萄籽中的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葡萄汁外,毛葡萄、葡萄酒及酿酒皮渣中均存在不同含量的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且相同部位白藜芦醇苷含量均高于白藜芦醇。酿酒皮渣中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的含量最高,具备工业化提取的经济价值,为毛葡萄酿酒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酿制干化葡萄酒时3种不同干化处理方法(日光下晒制、日光下隔离紫外线晒制、阴制)对葡萄及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以及干化处理时天气的温度、紫外线强度及葡萄水分损失对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采用高相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及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表明:以未处理的鲜葡萄做对照,3种干化方法都可以提高葡萄以及用它们酿制的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相比未处理的鲜葡萄,3种干化方法使葡萄中的白藜芦醇含量分别提高了206.17%、187.65%、138.27%,所酿制的干化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分别提高了139.46%、116.22%、75.30%,干化过程中温度对白藜芦醇含量影响较大,日光下紫外线及葡萄水分含量对白藜芦醇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葡萄酒中白黎芦醇的保健功能和机理、影响葡萄酒白藜芦醇含量的因素、葡萄酒中白藜芦醉的含量、以及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检测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2倍体积乙酸乙酯萃取葡萄酒样并将其浓缩至原酒样体积的1/100,用C18色谱柱,甲醇∶水=5∶5为流动相,可以将白藜芦醇的色谱峰较好的分离出来;以反式白藜芦醇(Sigma)为标样,分别测定了不同产地和品种的葡萄酒样品中的白藜芦醇含量,并分析了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含量与各种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昌黎、德钦酿酒葡萄产区的赤霞株干红葡萄酒具有较高的白藜芦醇含量;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含量与产区的海拔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白藜芦醇是葡萄中的次生代谢物,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脏病和防癌、防血管松弛和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谤变等作用。因受气候、产地、感染程度、产量、加工工艺等制约.现有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不高、不均衡。在半成品葡萄酒中加入高纯度的白藜芦醇.生产高含量白藜芦醇葡萄酒工艺具有简单实用、易于掌握、白藜芦醇含量易控制、成本低廉、无任何污染和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等特点。(孙悟)  相似文献   

12.
影响干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葡萄品种、年份、酿酒酵母、果胶酶、SO2、澄清剂等对干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品种对白藜芦醇含量有显著影响,年份的影响不显著。以2005年梅鹿辄葡萄为原料,用3号酿酒酵母发酵酿制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最高。果胶酶有利于白藜芦醇的浸出,SO2可防止白藜芦醇的氧化,明胶处理白藜芦醇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广西地区几个酿酒品种和野生品种的单品种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及其糖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巨峰冬葡萄酒以及两个野生品种G203和A3051的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含量较高,其总含量分别达到1.505 mg/L、1.1728 mg/L和0.9389 mg/L。  相似文献   

14.
含糖量对山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高寒地区产的山葡萄酿造的山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探究山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含糖量对其pH值、总酸、苹果酸-乳酸转化程度、总糖的影响。山葡萄酒中的葡萄糖含量对其pH值的升高、总酸的降低及苹果酸乳酸转化程度均有影响。在4个梯度葡萄糖含量的山葡萄酒中,含糖量为10.67 g/L的山葡萄酒其pH升高值(0.18)、总酸度降低值(6.05 g/L)最大,苹果酸乳酸转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两性花毛葡萄改良新品种NW196两茬果酿酒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NW196是利用毛葡萄做母本与欧洲酿酒葡萄杂交选育得的酿酒葡萄新品种.以该品种的两茬成熟浆果为材料,分析测定了果实性状和酿酒样品理化指标,并采用先进的红葡萄酒生产工艺进行酿造试验鉴评.结果表明,一茬果外观糖度、总糖、总酸和出汁率分别为16.0%、131 g/L、12.8 g/L和65.0%;二茬果除出汁率略低外,其他指标均明显高于一茬果,二茬果原酒总糖、还原糖、总酸和干浸出物含量均高于一茬果酿造的原酒.两茬果原酒呈宝石红色,半透明状态,酒香和果香较协调,酒体较丰满,具典型性;一茬果原酒入口圆润,有时略有皮渣味;二茬果原酒无皮渣味,但入口酸味较大,更具典型性和优良山葡萄酒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酿酒葡萄皮渣的综合利用价值,开发白藜芦醇新产品,对酿酒葡萄皮渣中白藜芦醇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纤维素 酶水解和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自酿葡萄酒皮渣中的白藜芦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白藜芦醇提取的工艺条件并测定了白藜芦醇的 抗氧化活性及对3种癌细胞(Hela、A549、PC-3)的生长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70 U/μL、体积分数95%乙 醇与葡萄皮渣液固比20∶1(mL∶g)、酶解时间150 min、酶解温度40 ℃,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得到白藜芦醇的提取率为144.13 μg/g; 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当样品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 别为(65.12±3.88)%和(54.13±3.11)%;体外抗肿瘤活性显示,其对Hela、A549和PC-3细胞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 值分别为128.29 μmol/L、108.35 μmol/L和25.31 μmol/L。  相似文献   

17.
刘炳铄  陈杰  陈成  韩建春 《酿酒》2009,36(1):33-36
介绍了我国葡萄的发展历程及葡萄酒渣中的活性物质一白藜芦醇的生物学功能。阐述了白藜芦醇的提取、纯化方法,同时展望了以葡萄酒渣为原料提取白藜芦醇而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山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E-nose)技术对山葡萄酒的酒龄进行识别。对山葡萄酒的样品体积分数、样品体积和样品瓶顶空生成时间3个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优化的参数对2014-2017年四年生产的山葡萄酒进行酒龄识别。结果表明,山葡萄酒的优化参数为样品体积分数10%、样品体积5 mL、样品瓶顶空生成时间30 min;采用逐步线性判别分析法(Step-LDA)对2014-2017年的山葡萄酒进行分析,电子鼻能对2014-2017年四年的山葡萄酒进行识别,对2014、2015、2016年的山葡萄酒识别准确率为100%,对2017年的山葡萄酒识别准确率为70%。  相似文献   

19.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resveratrol in 11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has been assessed in a randomized, crossover,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ree grape products: red wine (250 mL), grape juice (1/L), or tablets (red wine extracts enriched with trans-resveratrol). Doses of trans-resveratrol independently of the product administered, were about 14 μg/kg. Biologi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sed by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is-Resveratrol, trans-resveratrol and dihydroresveratrol were determined in plasma and urin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trans-resveratrol after hydrolysis increased as a response to all grape products and that of cis-resveratrol after wine and grape juice. Free forms of these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deemed undetectable in plasma. Despite similar trans-resveratrol doses being administered, its bioavailability from wine and grape juice was 6-fold higher, than that from tablets. Resveratrol was better absorbed from natural grape products than from tablets, pointing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trix in its bioavail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