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芳垣 《钢铁》2016,51(7):57-59
 在中厚板生产过程中,轧后冷却的温度控制是决定产品组织性能的关键工艺技术。换热系数是温度控制模型的核心参数,由于其影响因素多且复杂,故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模型来计算。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换热系数的自学习模型:先通过参数节点化和插值法得出全范围内的各换热系数影响因素的特征值;再基于[k-NN]原理,寻找待冷目标钢板与各已冷样本钢板之间的相似度;最后,通过IDW加权平均算法,预估出目标冷却钢板所需的换热系数。现场实际的应用情况表明,使用该自学习模型相比以往可提高控制精度约5%。  相似文献   

2.
控制冷却是现代化板材的主导生产工艺,用于生产优质的中厚板,层流冷却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本文对安钢炉卷轧机的控制冷却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结合实际的中厚板卷生产情况,分析推导了其空冷和水冷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进行差分方程的求解和模型的自学习,通过现场实际应用,控制精度满足了工业生产的要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厚板轧机控制冷却系统组成,分析了层流冷却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与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动力学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推导了中厚板管层流淬火与控冷系统水力学性能和结构参数之间关系式。结构参数有水箱高度、管道内径和长度、阻尼孔径和孔数、喷管直径和个数等;性能参数有系统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射流冲击力、射流冲击区直径、射流密实高度、射流不断流长度等。增大集管阻尼和提高水箱高度,是提高喷水均匀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案例推理技术研究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数学模型中的长期自学习系数的确定方法。基于现场大量生产数据,从如何有效利用经验知识入手,对层流冷却工况和所采用的自学习系数进行案例构造,采用绝对过滤和相对过滤方法进行案例检索,根据当前工况和历史案例工况的相似度决定是否进行自学习系数的重用或修正。现场实际应用表明:对已轧过的钢种规格带钢,该方法能有效地避免再次轧制时带钢头部过冷现象,能显著提高带钢头部卷取温度的设定精度,能有效地提高换规格轧制时带钢头部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6.
对带钢层流冷却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此作为层流冷却控制的传热模型和自学习模型的理论依据,给出了带钢厂热轧机组层流冷却在线控制的传热和自学习模型的算法,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对控制模型的实际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层流冷却过程中钢板终冷温度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了终冷温度的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确定了网络的输入、输出量.运用"试凑法"对不同网络结构进行了训练,最终确立了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并用所建模型对终冷温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网络预测值与现场实测值比较逼近,误差基本维持在±7℃,证明所建模型是合适的,可以用于生产现场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层流冷却过程中钢板终冷温度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了终冷温度的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确定了网络的输入、输出量。运用“试凑法”对不同网络结构进行了训练,最终确立了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并用所建模型对终冷温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网络预测值与现场实测值比较逼近,误差基本维持在±7℃,证明所建模型是合适的,可以用于生产现场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概述中厚板轧后控制冷却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层流冷却和水幕冷却及其控制系统存在的难点。掌握这些情况对于中厚板厂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和控冷系统的改造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厚板轧后快速冷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素娟  黄欣秋 《宽厚板》2003,9(4):40-43
1 前言80年代中期 ,日本中厚板厂在热机控轧之后又采用了快速冷却技术。 80年代末 ,欧洲和韩国的一些钢厂也在类似技术上进行了投资。这些冷却系统在不影响焊接性能的情况下 ,通过快速冷却提高管线钢和造船板的机械性能。它需要运用多种冷却技术 ,包括水幕、层流喷射和水气喷射技术。这些冷却系统要达到直接淬火所要求的较高冷却速度 ,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特别考虑 :1 )与快冷 (AC)产品相比 ,直接淬火产品市场较小 ;2 )当产品要求冷却速度较低时 ,难于获得要求的冷却速度 ,3 )离线淬火和回火设施 ;4)难于控制直接淬火产品不平度。90年代…  相似文献   

11.
根据鞍钢厚板厂投产的国内第一套中厚板轧后高密度管层流控冷装置的特点,结合理论分析,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厚板轧后快冷的控制用数学模型.该模型由层流冷却预设定冷却模式、各预设定冷却模式下终冷返红温度预报模型、终冷返红温度修正模型、自学习模型等组成,且该套模型已在鞍钢厚板厂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2.
Cooling Efficiency of Laminar Cooling System for Plate Mil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at transfer was researched from a perspective of the industry appli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e cooling efficiency was deduced from the change of enthalpy inside hot p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oling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parameters was regressed from plenty of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worksite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temperature profiles resulting from the online model and the model modified by regressed formulas we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rol accuracy of the modified model was increased obviously.  相似文献   

13.
Hot Strip Laminar Cooling Control Model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The control model of laminar cooling system for hot strip, including air-cooling model, water-cooling mode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model along thickness direction, feedforward control model, feedback control model and self-learning model, was introduced. PID arithmetic and Smith predictor controller were applied to feedback control. The sample of model parameter classification was given.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was shown by flow chart. The model has been proved to be simple, effective and of high precision.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限元法对厚钢板层流冷却过程中的断面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在连续冷却和间断冷却两种不同冷却方式下,找出了厚钢板在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规律.与连续冷却相比,采取间断冷却时,钢板的芯部与表面的温差较小,有利于提高钢板z向组织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5.
鞍钢中板厂在对其中厚板轧机控制冷却系统进行改造时,采用了先进的层流控冷技术.由于设计合理,达到了使用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钢板纵向、横向、厚度温度分布的差异,建立了在线冷却过程中的控制冷却模型,可分别采取控制钢板输送速度、保持一定比例的上下水量及边部遮蔽的措施,改进钢板纵向、厚度及横向的温度分布。应用表明,通过改进水幕冷却系统参数和冷却区辊道参数,实测终冷温度与目标终冷温度最大偏差为19℃,最小偏差为4℃,试验坯料板形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17.
轧后快冷,配合成份优化和控制轧制,可以使钢材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和焊接性能。本文介绍了南钢申厚板卷生产线上轧后控冷系统的选型、布置、结构特点、工艺特点和应用。该系统具有维护简单、控制灵活、冷却均匀、冷却能力强的特点,使南钢具备生产综合性能良好的钢板和钢卷的能力。并已经成功生产出X65管线钢和D36高强船板等高附加值产品。  相似文献   

18.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of hot rolled strips are determined by the tempera-ture drop fromthe exit of finishing stand to the coi-ler .Laminar coolingis an effective way to make theproducts with ideal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properties and the coiling temperature must be con-trolled properly[1 -4]. The traditional model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for high precision of coiling temperature . Theai m of present work was to develop a newlaminarcooling system with satisf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