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新近开发的基于Internet的通用机器人远程测控软件系统。此系统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主要采用Java语言搭建。系统封装了网络通讯、设备识别和用户管理等功能。系统设计的优点是新的测控设备较容易接入,便于后续开发。通过使用两个分别用于远程实验和环境监测目的的小型移动机器人进行测试,验证了此软件系统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探讨了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故障诊断系统中现场和远程诊断中心的数据接口设计和实时通讯等一些主要技术问题。采用了基于WEB的三层数据库存取方案,基于B/S结构和Web ActiveX及ADO数据接口技术进行编程.解决了异种数据库平台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实现了数据库服务器和性能分析工作站之间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3.
模拟电子线路的远程实验室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了一个能够完成模拟电路的一系列电子学实验的远程虚拟实验室系统.系统采用LabVIEW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和通用接口总线(GPIB)对本地仪器进行控制.远程用户通过Internet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交命令和参数,实现仪器设备的远程控制及实时观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运用Internet技术,对数控玻璃雕刻加工中心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研究了系统实现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现场总线、数据实时传输、网络数据库和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CC-Link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CC-Link以太网模块将主站下的所有远程站通过一台本地Web服务器连接至因特网,用户通过操作系统自带的网页浏览器就可以访问该服务器并实现对所有远程站的监控,同时,为了显示各站的当前状态及控制结果,服务器还将向网页发送各站的实时视频反馈。  相似文献   

6.
生理多参数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基于Intemet的生理多参数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硬件由PC和生理监护仪组成,可以进行多种生理参数的检测,服务器是一台较高性能的计算机,提供数据管理、索引等服务。系统运行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和P2P(点对点)混合模式,利用C/S模式实现生理数据的上传、检索和下载,利脂P2P模式实现多生理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护和医患视频聊天。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2P模式能极大地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可实现多生理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护。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OPC技术产生的背景及其规范,提出了一类基于OPC技术进行远程监控多电机系统的控制方案。文中搭建了以太网和DeviceNet现场总线两层网络的实验平台,主要采用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的RSView32组态软件通过网络以服务器/客户端的形式实现了基于OPC技术的远程数据访问,验证了OPC技术在工业现场和系统集成应用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将误差补偿与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主要研究了误差补偿算法的网络化应用,使广大制造企业可以直接通过Internet获取误差补偿服务以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误差补偿网络化应用系统采用B/S模式和三层体系结构,Web服务器负责与用户的交互,应用程序服务器负责误差补偿算法的执行,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数据的存储。实验表明,基于网络的三坐标数控机床误差补偿网络化应用软件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轴系零件远程设计分析系统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客户端用户向网络服务器提交的各种设计要求和参数为依据,实现系统远程设计.文中研究开发了基于Web的轴系零件远程设计分析系统,借助J2EE技术、远程服务器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等关键技术,可以实现远程设计和分析,实现产品发布,缩短了系统的设计周期,体现了对系统设计快速性、实用性的时代要求,顺应了产品智能化设计的科技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0.
苗岱江  邢建国  张华 《机械》2009,36(7):35-38
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Visual C++6.0开发工具,遵循TCP/IP网络通信协议,开发了基于C/S模式的轮胎胶囊硫化机的远程监控系统。对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胶囊硫化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了介绍,对网络通信和远程数据库等关键技术给出了实现方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安全性,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互联网的过程控制远程实验教学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Internet和Windows环境下,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PXI、MXI-3和DataSocket技术,采用易于扩展的客户/服务器结构模式来组建过程控制远程实验教学系统,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实验教学,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实物实验,从而实现仪器设备、实验资料、测试经验以及实验数据等的网上共享,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实验资源利用率。说明网络远程实验不仅是远程教育所必需的,对于全日制普通高校也是非常重要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仿真加工的网络远程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化制造模式下,需要加工设备具有和网络进行交互的功能,以实现远程的监视和控制.在这种背景下,文章提出了以客户/服务器模式为基础,以数控铣床仿真加工为监控对象的远程监控系统,来模拟实际铣床加工的远程监控过程.建立了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设计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功能模块和界面,开发了专门的应用层协议,并取得了很好的远程监控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食用菌栽培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基于Modbus总线技术及Web技术,提出食用菌栽培环境计算机控制系统层次体系结构。软件采用C/S架构。控制系统服务端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及智能控制,并具有组态配置控制系统功能;客户端实现用户操作界面,可多用户远程并发连接服务端操作。结合菇房环境控制需求,控制系统硬件利用RS485总线实现分布式控制结构,各子系统相对独立,易于扩展,并提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通讯协议、Windows Sockets(Winsock)和VisualC#6.0编程环境,阐述了利用Winsock和VisualC#6.0在Internet上实现计算机远程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计算机远程控制包括两个部分:通讯部分和命令处理部分。通讯部分主要是通过调用Winsock中的函数来实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连接与数据通讯。命令处理部分在VisualC6.0环境下编程实现,进行相应的命令处理。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顺序性和不重复,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协议TCP,提供无边界的字节流的传输。计算机远程控制可以实现上传文件、下载文件、在服务器端执行文件、删除文件、搜索文件、注销当前用户、重新启动远程计算机、关闭远程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加锁与解锁、查看远程计算机的屏幕、进程管理、列出远程计算机的系统信息等功能。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灵活有效而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OPC COM技术只限于局域网内监控,为了面向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监控,基于Web服务技术的OPC XML—DA规范,集成了OPC COM技术,针对Internet的跨平台的应用而开发,实现了从生产现场的监控系统到企业管理系统的系统集成,再到跨平台的远程监控。该文的创新点是将OPC XML—DA服务器集成到Web服务器中而且应用了J2EE Web服务器模式,Web服务器向远程用户提供Web服务,同时通过它的OPCDA接口与现场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远程监控客户无需安装配置特定的控制软件,只要通过Web浏览器就可以实现对现场设备的监控。  相似文献   

16.
在设备远程监控系统中,一方面用户要求尽可能多地了解现场设备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讯系统的带宽有限,这将导致通讯系统中信息滞后不畅等现象.文章采用Java技术和Java3D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基于传感器驱动的设备远程监控系统RMMC.RMMC系统一方面通过传感器驱动的设备虚拟现实模型,增强了用户对远程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掌握;另一方面,由于监控系统的虚拟模型在运行时是先下载到客户端,监控过程中网络传递的只是各种传感器信息,因而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行时网络中的信息传递量.  相似文献   

17.
设计实现了一种适用于西门子S7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lc Controller,PLC)的远程管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网关和生产管控平台构成。数据采集网关以树莓派为硬件核心,以Python作为开发语言,通过TCP/IP协议从PLC读取数据,然后通过MQTT协议向云服务器(Elastic Compute Service,ECS)发送数据。生产管控平台基于SpringCloud微服务框架搭建,其中包括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及数据展示等基础功能,同时针对性地开发了设备保养和设备报警。最后利用Vue.js框架和ECharts可视化库搭建了Web前端,用户可通过Web界面迅速准确地了解到设备当前运行状态。该远程管控系统不仅可以协助相关人员对设备的生产作业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可以通过对数据的监测与分析及预测来提高生产效率,助力工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张欢  朱善安 《机电工程》2013,30(9):1159-1163
为了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仪器设备不足、实验场地有限、学生不能及时进行实验等问题,以远程网络实验室的形式,提出了基于B/S的网络实验室构架,为用户提供了通过互联网从浏览器登录、进行远程实验的平台。详细介绍了构架前端以AdobeFlex技术。在MVC架构下实现Browser与Server的网络通讯,并从客户端抽象出了中间层(数据交换层),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数据收发工作,服务器则负责转发从客户端到实验端的数据包。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以及良好的二次开发接口,可以根据需要扩展新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的网络化频谱分析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见  秦树人  柏林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4):1258-1261
介绍了网络化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网络化虚拟仪器的结构,提出一套基于.net框架下的Web网络化频谱分析仪的解决方案:采用.net组件技术构造用户界面组件、数据服务组件、信号分析组件、数据库连接组件和数据采集组件,根据需要部署到合适的位置,实现远程测试分析。用户可以在远程登录Web服务器,用户界面组件和信号分析组件自动下载到客户端并嵌入浏览器运行,在浏览器中可以进行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将数据库技术引入网络化虚拟仪器中,实现对信号的存取管理功能。利用网络化频谱分析仪对偏心电动机的振动信号进行了网络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益增长的测试系统的远程、分布式及实时性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C/S模式和B/S模式混合网络化分布式虚拟仪器测试结构。对于实时性需求结合ActiveX技术和DataSocket,开发ActiveX客户端控件和服务端仪器测试应用服务器。用户可以通过B/S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交命令和参数,远程控制实际的仪器设备,获得实时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