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2.
断陷盆地源盖断时空匹配关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源岩、盖层和断裂是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通过源岩、盖层和断裂时空匹配关系分析,对其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源盖分布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规模,盖层质量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分布范围,较好源盖匹配关系区内断裂分布控制着油气分布的具体部位。源盖时间匹配关系控制油气的可供运移量,断源时间匹配关系控制油气的可供聚集量,断盖时间匹配关系控制油气的聚集与保存量。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是一个为二叠系生油凹陷所围绕的继承性隆起区,南面又面临侏罗系的生烃区,具有充足的油气来源。该区拥有四大套储盖组合:以石炭系火山岩体为储集层,其上的风化壳为盖层;以二叠系夏子街组为储集层,下乌尔禾组为盖层;以上乌尔禾组和中下三叠统为储集层,上三叠统为盖层;侏罗系自储自盖。该区圈闭以构造圈闭为主,形成早、容积大。因此该区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对该区地层压力结构的研究表明,该区存在上下两个流体压力封存箱:下封存箱包括二叠系和三叠系,形成于三叠纪末或侏罗纪早期;上封存箱主要包括侏罗系下部,形成于白垩纪晚期。该区存在的3次成藏事件与封存箱的演化有重要关系。三叠纪和早侏罗世是下封存箱的箱内成藏期,源于风城组的油气在二叠系和三叠系形成原生油气藏;中晚侏罗世和白垩纪是下封存箱的箱外成藏期,源于二叠系的油气在下封存箱外的侏罗系形成油气藏;第三纪至今,对于上、下封存箱都是箱内成藏期,上封存箱形成侏罗系自生自储气藏,下封存箱则形成源于二叠系的油气藏。莫索湾地区常压带、上封存箱和下封存箱都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图5参2(张年富摘) 相似文献
4.
含油气盆地中膏盐岩层对油气成藏的重要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多数盆地的膏盐岩为蒸发成因,部分地区则为深部热卤水作用的产物.研究表明:膏盐岩的形成环境(主要是陆相湖盆蒸发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为油气生成提供物质保障.深部热卤水作用致使深部热流体上侵,将提高烃源岩的油气转化效率以及为无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膏盐岩能使其下部地层保持较高的孔隙度并且形成次生孔裂隙(但也可堵塞下部地层原生孔隙),同时本身也可成为油气的运移通道或储集空间,是其下部异常高压系统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膏盐层可以单独封盖油气,也可与断层联合封堵,具有很好的封盖能力.膏盐层对其上、下地层的区域构造样式产生影响,也限定了油气运移的途径和聚集层位. 相似文献
5.
Bongor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Bongor盆地位于西非裂谷系和中非裂谷系交汇部位,是受中西非裂谷系(WCARS)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Bongor盆地下白垩统发育多套良好烃源岩、多套储集性能良好的砂体、有效的圈闭和3套封盖性能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及优越的生储盖组合配置,构成其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构造、构造-岩性复合型是主要的油气藏类型;生油凹陷和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区域性盖层、储集砂体和二级构造带控制着油气分布;北部斜坡带中段的深挖细找,前中生界基岩、北部斜坡带东、西两侧以及南部陡坡带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断陷湖盆少井区勘探首先要确定烃源岩及其生烃潜力,但由于文昌B凹陷钻井少、资料缺乏,大大限制了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及油藏地球化学等常规地化成藏评价方法的应用。为此,在珠江口盆地西部引入地震成藏学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在钻井资料少、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的烃源岩识别技术。结合理论研究与勘探实践总结了“地震成藏学研究新思路”,即以现代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地震勘探技术为手段,根据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成果合理、科学地分析研究区油气成藏关键要素,揭示油气成藏过程、总结成藏模式,精准预测油气藏的分布。结果表明,文昌组中深湖相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生烃潜力大,分布面积可达110km2,平行于珠三南断裂呈NE向长条状分布,拓展了珠江口盆地勘探新层系。 相似文献
7.
8.
下刚果盆地是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区之一,特别在深水区获得了大量的油气发现,逐渐成为盆地油气勘探的热点与重点。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特征复杂,发育盐上海相、盐下湖相两套烃源岩;发育深层、中层和浅层3套有利储盖组合,目前勘探证实了浅层新近系浊积砂岩和深层阿尔布阶碳酸盐岩储层是盆地的两套主要目的层系,储层物性总体较好,储盖配置关系好;其中浅层组合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深层组合以近南北向与盐岩相关的构造圈闭为主;各成藏要素在时间、空间上配置关系良好。以成藏要素研究为基础,在下刚果盆地深水区建立了盐上海相烃源生油、新近系浊积砂岩储,盐上海相烃源生油、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盐下湖相烃源生油、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这3种有利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北海盆地镁灰岩统盐岩特征研究后指出,盐岩对该区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是区域分布的厚层盐岩为南北海盆地大中型气田提供了优质盖层;二是盐岩不仅有利于储集层物性的保持,而且提高了储集层的渗透性;三是盐的构造活动形成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与盐岩有关的相关构造是盆地重要的圈闭,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0.
南襄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平衡剖面原理和沉降史分析方法,对南襄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襄盆地经历了白垩纪基底差异裂陷、晚白垩纪-早新生代基底差异反转拗陷、古近纪玉皇顶组-核桃园组沉积时期基底差异裂陷、古近纪廖庄组沉积时期基底差异反转拗陷及新近纪基底整体拗陷5个演化阶段。构造活动控制了盆地沉积层序及生储盖层的发育,为油气运聚提供了动力来源,而构造变形的分带性是盆地内各凹陷油气分布与富集差异性的决定性因素。对比分析认为,泌阳凹陷古近系玉皇顶组是今后勘探应当重视的新层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主要受到6种因素的控制:(1)生烃凹陷控制油气总体分布格局;(2)储集层质量影响油气藏的形成;(3)异常流体动力场控制油气的运移和聚集;(4)油源断层控制油气藏的形成;(5)喜山运动中晚期活动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展;(6)圈闭带的分布决定油气藏的具体分布。 相似文献
15.
16.
17.
北萨哈林盆地属于中新生代弧后盆地,发育中、上中新统奥科贝凯组页岩、上中新统努托瓦组下段页岩、下中新统威宁组和中、下中新统达吉组含煤层系3套烃源岩。主力产层为中、下中新统的达吉组砂岩和上中新统努托瓦组下段砂岩。圈闭类型为背斜、复杂断背斜和断块。统计分析表明,平面上油气主要聚集在盆地东北萨哈林次盆,并且海上油气储量、油气田规模均大于陆上;垂向上油气主要分布在中新统达吉组和上中新统努托瓦组。油气成藏条件综合评价分析认为,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和储层两方面因素的控制:上新世晚期形成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上新世晚期—全新世萨哈林褶皱幕对早期形成的圈闭起调整或破坏作用;中、下中新统达吉组和上中新统努托瓦组下段砂岩的展布控制了油气藏的纵横向分布。油气勘探结果表明,东北萨哈林次盆陆上部分勘探程度较高,海上是近几年的储量增长区,也是今后最具勘探潜力的地区,其勘探目的层主要为努托瓦组和达吉组,勘探目标主要为构造—地层型圈闭和地层型圈闭。 相似文献
18.
潮水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潮水盆地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和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断坳盆地;盆地主要受燕山运动拉张作用和喜山运动挤压反转作用的控制,发育侏罗纪、白垩纪正断裂以及第三纪逆冲、反转断裂;构造演化研究认为,盆地演化过程中经历了燕山期断坳盆地发育阶段以及喜山期山前坳陷盆地发育阶段;综合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征认为金昌坳陷是盆地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9.
20.
柴北缘西部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柴北缘西部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研究,得出控制其成藏的主要因素是烃源岩的存在和分布、输导系统的连通程度、圈闭形成时间与主要排烃期的配置。从更深层次上看,断裂是控制成藏的最根本因素,它通过控制烃源岩的分布、圈闭的形成、纵横向的沟通作用及对原生油气藏进行破坏形成次生油气藏,最终决定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