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油化工应用》2017,(1):50-54
老井封堵技术历史悠久,目前已形成了独有的工艺技术,注水泥封堵技术目前应用最广泛。近年来,榆林气田由于老井使用年限较长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周边城镇的侵占和建设,加大了气田老井封堵的难度。通过对榆林气田老井封堵难点的分析,提出了气井封堵3×3管理法以及封堵工序的"三步法":"套管严密性试压、打捞钻磨桥塞、气层段挤封",并对关键控制指标进行了分析。实际现场应用效果表明:依据提出的管理法及封堵工序对老井进行封堵,加之有效的控制关键指标,井口没有出现流体的下漏和上窜情况,封堵作业成功。  相似文献   

2.
以前河南油田分层压裂管柱为不动分层压裂管柱,这类不动管柱配套工具多、结构复杂,每层压裂后不能及时反洗井,存在砂埋管柱风险;另外K344封隔器组配成拖动分层压裂管柱,耐温耐压相对较低,压裂后如果封隔器回收不好,在拖动过程中可能损坏胶筒,从而影响封隔器密封性。鉴于上述情况,进一步优化了双封拖动分层压裂管柱结构。新型压裂管柱工具少,同时ZY331封隔器和Y211封隔器结构简单,易于坐封解封,耐温耐压较高,适合拖动分层压裂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深井压裂工艺管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封隔器在深井、超深井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大型压裂施工时存在胶筒耐温、耐压较差,坐封、解封不可靠的问题,研制了深井压裂工艺管柱——封上压下、封上下压中间等2种工艺管柱。截至目前,深井压裂工艺管柱已进行80余井次的现场试验,最大下入井深3627m,一次坐封成功率达到98%,施工成功率100%,地面最大施工泵压95MPa。现场应用表明,这2种工艺管柱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是压裂施工良好的井下配套工具。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里木油田目前使用的φ177.8mm常规双封管柱不能验封,封堵效果得不到验证的问题,专门设计了双封自验封完井管柱。该管柱的结构(自下而上)为:球座+自验封封隔器+油管+管柱补偿器+油管+一体化丢手封隔器+送放工具(丢手后起出)。现场应用情况表明,双封自验封完井管柱实现了其验封功能,能够准确判断漏失井段跨封失真问题,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塔里木油田目前使用的Ф177.8mm常规双封管柱不能验封,封堵效果得不到验证的问题,专门设计了双封自验封完井管柱。该管柱的结构(自下而上)为:球座+自验封封隔器+油管+管柱补偿器+油管+一体化丢手封隔器+送放工具(丢手后起出)。现场应用情况表明,双封自验封完井管柱实现了其验封功能,能够准确判断漏失井段跨封失真问题,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常规井下作业防喷技术主要应用开关、活门等丢手防喷工具,实现不压井防喷作业,但滑套开关等井下防喷工具成功率低,可靠性差,技术性能有待完善和改进。针对这一问题,在喇9-AS2711井开展了桥塞式油井防喷技术的现场应用试验。该技术的核心工具是桥塞式防喷封隔器,采用双向卡瓦坐封锚定结构,具有较高的坐封可靠性,从而有效解决作业防喷问题。从现场试验情况看,该项技术坐封、丢手、开关操作等方面技术性能稳定可靠,达到现场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水平井段进行管柱施工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开发了适合水平井水平套管段和裸眼段实施挤注、封堵、隔层等系列管柱技术。介绍了超深水平井段挤注、封堵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水平井段封堵工艺技术每年在现场应用20井次以上,成功率高,效果突出;水平井段挤注管柱施工后基本不含水,产油明显上升;裸眼井段挤注工艺在塔河油田成功地进行了8井次的挤水泥封堵作业,达到了预期目的,为进一步扩大水平井堵水范围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新疆油田分公司吉木萨尔页岩油芦草沟组储层具有低孔低渗、边底水不发育、油层薄且层理面发育、油质稠等特征.前期通过裸眼封隔器完井分级压裂改造技术实现了部分单井新投高产,但对裸眼封隔器完井水平井的重复压裂改造缺乏有效工艺.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多级暂堵重复压裂技术研究.通过对影响技术关键的暂堵剂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暂堵剂A具有抗...  相似文献   

9.
新型DST跨隔射孔-测试联作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型DST跨隔射孔-测试联作工艺是用跨隔的方式对目的层进行射孔、测试等的综合试油方法。其采用两级封隔器跨越目的层,无需下桥塞或注水泥塞封堵,施工层位的先后顺序可以任意选择。减震系统和射孔枪引爆瞬间高压释放装置可有效保护井下工具及仪器,从而提高试油工作效率,降低试油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需卡封验封或卡封补层-气举降液面的井,吐哈油田井下作业仍采用单一的管柱结构.为提高作业进度,节约成本,将丢手-验封和丢手-气举降液面管柱进行了优化组合,简化了作业工序.经可行性论证,将优化管串在5口井上应用均获得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迭代法计算油气井密闭环空压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充分考虑压力和体积耦合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密闭环空压力的数学模型,并简要阐述了用迭代法计算环空压力的思路。以文献1中的实例为例,计算了环空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环空压力增加值。计算表明,同文献1的结果比较,用迭代法计算的环空压力平均小大约10%。文章方法对高温高压井井身结构设计、套管强度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子长老草湾区生产井进入低产高含水阶段,平均单井日产0.15 t,平均含水率高达89.2%,稳油控水形式日趋严峻。本文通过注水井7247井和收益生产井生产动态分析,绘制井组连通图,并进行调剖驱油措施。调驱结果表明:注水压力明显上升,启动压力由2.5 MPa提高到4.7 MPa,调驱后吸水指示曲线上移,压降曲线明显变缓,表明地层压力提升超过十个百分点,大孔道或高渗带被有效封堵,吸水剖面发生改变,指进现象得到遏制,注采对应关系由单一对应逐步变成双向或多向对应,提高了注水效果。井组综合含水率由调驱前88%下降至目前的82%,含水下降了6个百分点,井组的月产油量由调驱前(2015年7月)的24.87 t上升到调驱后平均39.32 t,月平均增油14.45 t,增长58%,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通过对宁夏老油田的重新认识,在侏罗系浅层及三叠系深层发现了多个工业油流井,已发现多个含油富集区,勘探前景广阔。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基础资料,通过对构造断层的分析以及精细构造、砂体刻画,研究了摆宴井油田油气富集规律和成藏控制因素,认为摆宴井地区构造形成于燕山晚期及喜山期构造运动,形成"两断一隆"的膝褶带,断裂密集;其具有"深层近源充注、构造继承、断层运移、浅层二次成藏"的规律;明确了建产有利区带,总结出"破定局论,浅层下部有油藏,断裂内部有"肥油",深浅兼探"的勘探方针,提高了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断褶带油气勘探的新认识,为勘探开发断块油藏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鉴于目前针对高含水井或水淹井治理难度大的问题,依据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在明确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和调研了大套管井开窗侧钻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大斜度井分段压裂改造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的技术思路。针对侧钻井改造技术难点,对储层改造工艺技术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在实现分段压裂改造提高储层泄流面积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为后续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酸化是渤海油田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为渤海油田产量的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今后仍将主导采油工艺技术。尽管酸化应用已相对成熟,但油井酸化后残酸的处理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与陆上油田相比,海上油田由于其施工作业的特殊性,主要采用不动管柱酸化工艺。尽管采用该项技术后可简化施工工艺、降低作业费用、缩短施工周期等,但是酸化施工后,返排酸液直接进入生产流程,产出液破乳、脱水难度较大,会对流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生产流程无法正常工作。对酸化返排液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保证油田正常生产,提高外输油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促进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通过酸化工艺流程的改善有效解决了海上酸化作业对船舶资源的占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返排的及时性进而保证了酸化的增产效果。该技术成果对生产节支和提高生产时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油田非正常产液处理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采油三厂油井堵水剂技术一直依托厂家和高校来研究并现场实施,由于堵水剂种类繁多,不同区块所用的堵剂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完整的堵剂体系,导致施工后有效率偏低,见效周期短,单井日增油量低。针对此情况,开展了油井堵水剂研究,依据作用不同分四个段塞的配方进行注入,现场实施后,不仅适用于低渗透油田开发需求,而且有效封堵水淹油井的裂缝和大孔道,使油流从周围其它小孔道流出,从而降低含水,提高单井采液量、单井日产油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陈堡油田陈3断块K2t13、K2c主力生产砂层组,因地层微粒物运移引起的近井地带堵塞问题,常规酸化解堵措施难以适应目前油藏开发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分析对K2t13与K2c主力砂层组油藏开发特点,研究应用了泡沫暂堵酸化、泡沫分流酸化和氮气泡沫助排工艺,并在陈3-59井等六口井上进行了现场实施,解决了常规酸化工艺造成的油井含水上升、有效期短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页岩油评价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页岩储层的致密性限制了石油在其中的可动性、可动量,这是制约其勘探开发成效的瓶颈因素。而页岩油的可动性、可动量首先与页岩孔隙、喉道、裂缝及矿物组成密切相关,同时还与油-岩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前者事关页岩成储的可能性和机理,后者则事关石油在页岩中的赋存机理。因此,页岩的成储机理、石油在页岩中的赋存机理和石油在页岩中的可动性是页岩油研究中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页岩油的富集性与其有机非均质性有关,页岩油的可采性/可压裂改造性与其无机非均质性有关,这是筛选页岩油“甜点”面临的2个关键技术问题。认识这3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和2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并建立定量的表征/评价技术是提高页岩油勘探开发成效的关键基础。结合近期的研究和国内外的成果,探讨了页岩油相关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期能够对推动页岩油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勘探开发的实质性进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镇277井区延安组延10段因套损比例达到30.0%,采油速度仅0.84%,导致储量失控,局部剩余油富集,未动用水驱油规律认识薄弱等问题,应用微观驱替实验、示踪剂、水驱前缘等动态监测资料成果,运用容积法,结合平面孔渗分布,通过矿场实践,对延10油藏的微观孔隙类型及水驱油渗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10油藏微观上驱替类型主要为网状驱替,其余为指状驱替和均匀驱替,平面上以均匀驱替为主,驱替半径90 m~150 m,在水驱未波及区角井剩余油较富集。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本厂技术人员通过积极探索、研究、技术攻关,先后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微生物驱和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技术。但如何在现有生化处理采出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处理和有效调控,实现采出水达标回注,提高原油采收率,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本文阐述的是将生化处理后的采出水通过生物和化学改性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