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209国道线太矶头人工高边坡防治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209国道线太矶头人工高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首先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力学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北段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安全储备不足,主要存在潜在的整体滑移及局部掉块和剥落破坏,而南段边坡则主要存在坡面局部掉块和剥落破坏.针对该边坡的实际地质地形条件、稳定性状况、边坡破坏后的危害程度等,将整个工程治理区划分为四个区段,确定了各区段具体的工程治理方案,并对细部结构进行了设计研究.最后,对加固后的边坡进行了稳定性验算,各项验算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分析柚子树大桥左桥头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平面滑动破坏模式计算了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边坡在暴雨工况条件下存在块体滑移破坏危险.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治理原则,确定了该边坡的治理工程方案,并详细介绍了主要防治工程措施及参数,加固后边坡稳定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综合分析柚子树大桥左桥头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平面滑动破坏模式计算了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边坡在暴雨工况条件下存在块体滑移破坏危险.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治理原则,确定了该边坡的治理工程方案,并详细介绍了主要防治工程措施及参数,加固后边坡稳定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6,(5):719-724
以九甸峡库区某库岸边坡为例,采用GPS对该边坡进行高精度、连续性的位移监测,研究水库蓄水初期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合滑坡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采用边坡熵分析不同库水位条件下的库岸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蓄水初期库岸边坡受库水位及蓄水速率影响较小,整体上较为稳定;滑体中部变形较大,变形速率具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变形破坏模式为中部分块、分级牵引后缘的蠕变破坏特征。针对滑体的变形特征,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6,(6):876-880
以九甸峡库区坎前古滑坡为例,研究水库蓄水初期对古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采用GPS对该边坡进行高精度、连续性的位移监测,结合滑坡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其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并且采用Geo-slope计算不同蓄水速率条件下的库岸边坡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蓄水初期库岸边坡整体较为稳定,蓄水速率越大对其稳定性越不利,库水上升速率超过0.5 m/d时将会发生局部失稳;滑体中部变形较大,变形速率具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变形破坏模式为中后部分块、分级推移前缘的蠕变破坏特征。蓄水初期古滑坡整体较为稳定,库水位快速上升时将会出现局部失稳;采用Geo-slope分析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与采用GPS监测数据分析的规律相符,验证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高边坡卸荷岩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质边坡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往往会被多组结构面所切割,形成复杂的卸荷裂隙岩体,而高边坡中的卸荷岩体直接影响到整个边坡的稳定性.依托西南某拱坝右坝肩高边坡工程,从地质分析的角度,对边坡卸荷岩体进行分区节理统计,进而划分出可能的局部不稳定块体,并定性评价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分别采用强度折减法和关键块体理论分析并评价了该工程高边坡卸荷岩体的局部稳定性,并提出了在地质勘察、安全监测、加固处理和施工控制等方面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该高边坡卸荷岩体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局部存在潜在不稳定块体.该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大量基础设施工程重建而形成了大量的高切坡,暴露出日益增多的地质灾害隐患.以湖北省宜昌市某高切坡为例,采用现场地质调查、工程经验类比和力学计算等手段,结合高切坡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及构造、地层岩性、岩体风化等特征,分析了该高切坡可能的破坏模式主要有整体滑移、局部剥落掉块、块体滑移、水砂流冲蚀、风化球滚落等.稳定性计算结果显示,桩号K0+000~0+040、K0+214~0+280、K0+420~0+642段,在暴雨工况下该段坡面稳定性较差,不满足规范要求;桩号K0+040~K0+214、K0+280~0+420段平面滑移计算安全系数小于1.35,安全储备不够.针对分析结果分段采用格构、锚喷治理措施,同时辅以排水、护脚墙及植被恢复等,形成安全、经济、绿色边坡.  相似文献   

8.
对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高陡岩质边坡狮子山F9断裂带西侧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总结分析该地段工程概况、边坡地层岩性、岩石变形破坏模式、岩体结构特征,并运用ANSYS数值建模法验算该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和饱水情况下该剖面均处于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辽宁省普通公路岩质边坡在不同防护形式下的稳定性与破坏规律,提出相应的加固治理措施.方法以边坡现场实地调查为主,做好边坡的测量与记录,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监测等方法,对辽宁省普通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此次调查的129处岩质边坡中,随着坡高、坡度的增加,岩质边坡的破坏总数也随之增加,其中破坏主要以表面剥落为主.根据调查结果把15 m坡高作为边坡的界限坡高,把55°坡度作为边坡界限坡度.根据不同稳定等级的岩质边坡,采用格构梁式+挡墙支护+坡面植物护坡的加固治理措施方案.结论已有工程实例验证了笔者提出的加固治理措施方案是合理与可行的,且该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应用价值,可供同类边坡借鉴.  相似文献   

10.
岩质边坡大多地处高山峡谷地区,地形较陡,地质情况复杂,其稳定性评价问题较难。选择典型地质剖面,对该高陡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根据设计的剪出口高度、不同结构面切割岩体厚度计算工况,确定该岩质边坡的滑移模式和最不利破坏面。在此基础上,计算其在自然状态、自然+地震、饱水状态和饱水+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饱水+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不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研究了发生滑坡改变地形条件下该地段的稳定性,为治理和工程选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铁路建设与运维中,由于工程地质条件、自然及施工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路堑高边坡安全一直是铁路工程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铁路路堑高边坡的长期稳定性问题,详细分析了边坡的安全系数与变形关系、岩土体的长期强度与时间关系,建立了边坡安全系数剪切变形时间关系模型,提出长期稳定安全系数、变形速率幂次值、位限指数等3个路堑高边坡长期稳定性评价指标,以及高边坡安全稳定四级预警方法与高边坡安全稳定八级预警方法,并明确了不同预警等级下建议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通过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对铁路路堑高边坡瞬时稳定安全系数、长期稳定安全系数、长期累积变形状态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了该路堑高边坡的风险预警分级。  相似文献   

12.
以岫岩小虎岭工程边坡为例,为了评价和研究含破碎带的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及抗滑桩加固效果。通过现场大型直剪试验和室内试验获得计算参数,基于数值模拟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其稳定性并获得安全系数。结果表明破碎带是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原因,边坡塑性贯通区与破碎带形状一致;自然状态下安全系数为1.01,属欠稳定坡,采用抗滑桩加固后安全系数提高至1.72;安全系数在一定范围内随破碎带土体的c、φ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某露天矿陡帮边坡的工程实际,采用极限平衡方法等进行了露天矿陡帮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出了合理而有效的加固方案,并进行了加固后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露天矿陡帮边坡长期暴露在自然条件下稳定性会逐渐降低,如遇饱水或渗流,边坡可能会发生失稳.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加固后,边坡的稳定系数显著提高,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从而保证了矿区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昔格达地层分布于中国西南,其工程性质极差。为分析上覆第四纪残坡积物的昔格达组粉砂土边坡在强降雨作用下的渗流特性及稳定性,结合石棉县莫家岗滑坡,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坡体渗流规律;用Morgenstern-Price方法计算各时刻坡体稳定性系数,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雨水在坡体中逐层入渗,雨停后渗流过程将继续发展,由于存在土层分界面,坡体渗流特性不同于均质坡体;降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发生增长的范围在界面附近加速拓展,雨停后,土层分界面附近第四纪残坡积物仍处于近饱和状态;降雨入渗导致坡体边坡稳定性系数下降,且稳定性系数变化对降雨的响应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15.
确定岩质边坡地震安全系数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安全系数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如何依据岩质边坡安全系数时程给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评价指标,这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的工程难题.基于显式波动有限元方法,给出了岩质边坡动力安全系数时程的计算方法,并引入可靠度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边坡动力稳定性评价指标-可靠度动力安全系数,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即边坡的可靠度动力安全系数等于边坡安全系数时程的平均值减去边坡安全系数时程的标准差与工程可接受的可靠度的乘积,使边坡的动力稳定性评价与工程可接受的风险紧密结合起来.将其应用于某岩质边坡,并与拟静力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边坡动力稳定性评价指标能够较好地考虑工程风险,其计算方法是可靠的,可直接应用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6.
块石土边坡具有物理力学性质复杂,非线性强等特性,受块石-土体空间分布、块石粒径等几何因素影响较大。为研究几何参数对块石土边坡稳定性影响,本文基于研究团队提出的块石形状数据库随机生成方法,采用ABAQUS软件非线性分析方法,考虑含石量、最大粒径、空间分布等多种几何因素,建立大量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含石量增大,边坡安全系数上升,且含石量在50%-60%这个区间是上升速率最快。含石量增大,同粒径组边坡安全系数标准差增大,模型安全系数差异变大;最大粒径增大,块石分布对于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增大,边坡稳定性先减小后增强,同粒径组边坡安全系数标准差增大。含石量和最大粒径增大,块石空间分布对于边坡稳定性影响增大。粒径大小不同,块石空间分布对于块石土边坡稳定性影响方式也不同,大粒径块石存在令滑动面向边坡内部发展,而密集小粒径块石大多是令滑面呈折线形,二者皆可增大边坡稳定性;当块石长轴与坡面夹角为90°、135°时,边坡塑性区呈发散分布,滑面更靠内部,稳定性更好,而当块石长轴与坡面夹角为0°、45°,则与上述情况相反;在通常沉积条件下,边坡稳定性随长短轴比增加而降低,滑动面越发平滑,塑性区范围与更加集中。可以看出,含石量、块石粒径、空间分布等因素对于块石土边坡有很大影响。几何参数不同,边坡稳定性差异较大,且具有一定规律性,在实际工程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针对南友路膨胀土堑坡破坏的实际情况,对堑坡的滑面形态及强度参数进行合理假定,对膨胀土堑坡局部浅层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考虑了坡腰裂隙及深度的影响.分析表明,堑坡浅层破坏主要是由于坡腰以下部分的土体先发生失稳,导致上部土体失去支撑而发生牵引式破坏,同时得知在2 m左右的堑坡表层最容易引起局部失稳.  相似文献   

18.
倾倒边坡是一种已发生变形的特殊边坡,最终可能会发展成滑坡、崩塌等严重地质灾害。倾倒边坡工程地质特性是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和处理方案设计的基础,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工作尚不深入、不系统,难以满足新时代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需要。扎拉水电站拟建于青藏高原西藏境内怒江一级支流玉曲河上,工程区边坡倾倒现象普遍发育,对工程选址和安全运行存在较大影响,区内软岩、硬岩种类多样,倾倒模式齐全,开展相关研究具有典型代表性。从初步调查、详细勘察到专题研究历时数年,详细论证了倾倒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通过探索并成功运用多项创新技术,解决了倾倒边坡空间范围界定、工程地质分区、抗剪断强度参数取值等工程地质特性研究的难题。采用测绘、洞探、钻探、物探、测试和试验等准确界定了倾倒边坡范围,提出了针对性的适宜的综合勘察方法。以岩体结构、变形破坏类型作为依据,首次将边坡倾倒岩体分为层状弯曲、碎裂拉张、散体坠覆等三个区,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在岩层产状、风化特征、声波波速、透水性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倾倒边坡的独特性状,提出了倾倒岩体抗剪断强度可在试验值小值平均值~试验值大值平均值范围内进行取值的原则方法,对现行标准规定的取值上限进行了适当拓展。补充研究顺向坡倾倒过程,进一步完善了边坡倾倒变形破坏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