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索用城市设计方法解读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南华 《中外建筑》2009,(9):105-106
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对于城市主题的确定、城市景观的提炼、城市形象的树立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从城市景观风貌概念入手,阐述城市设计和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关系,探索用城市设计方法解读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相似文献   

2.
孙康 《城市建筑》2014,(15):33-33
随着我国的快速城市化,公众对城市景观风貌的需求日益提高。如何更好地利用城市资源,体现城市特色和科学规划管理,成为了当前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需要合理完善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数据信息开发等政策的出台,以及人工智能、交互设计、虚拟仿真等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有了新的突破口。文章以漳州市城市风貌景观规划利用漳州数字城市信息共享平台为例,探讨在数字城市平台的基础上,如何将以传统调研总结为主的城市景观风貌静态规划转变为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为主的动态规划。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市风貌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概述 城市风貌规划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对城市环境、生态的日趋重视,在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带动下,广泛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形象建设、城市美化工程,拓路、添绿、治水、建广场,在中国大地掀起的城市美化运动,方兴未艾。为了使这一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和规范化,许多城市开展了更具内涵的城市风貌规划。 目前,国内开展的城市风貌规划有以下几种方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属总规划的专项规划,如深圳总规划中包括“特区城市设计引导”专项规划;也有将其作为独立的规划项目;有的城市设立了相应的科研课  相似文献   

5.
张勇  胡庆钢 《规划师》2009,25(3):45-52
1规划背景、规划范围和技术框架 1.1规划背景 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作为"两江一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杭州-千岛湖-黄山"这条以"名山、名水、名城"著称的国际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灿烂明珠,是长三角不可或缺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图1)."一湖秀水富百姓,干岛叠翠竞风流",千岛湖这一以"天下第一秀水"闻名的人间胜景,如今成为淳安最具时代特征的战略资源、最为突出的比较优势、最为宝贵的核心竞争力.2007年,淳安县确立了"以湖兴县、融入都市"的发展战略,全力将干岛湖打造成休闲度假胜地、中国水业基地、生态宜居福地、都市农业园地、文明和谐境地.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转型,干岛湖提出了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度假休闲胜地、"东方洛桑"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6.
景观风貌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是下一层次各项规划的指导性依据[1]。本文以连城县城为例,介绍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系统营造,重点强调在特色塑造过程中的方法运用,探索如何在符合省景观风貌导则要求基础上,形成一套既能契合自身特点又具有一定技术方法探索与尝试的景观风貌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7.
滨水城市景观风貌对提升空间环境品质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起关键作用,其规划策略要注重城市形象的美化和城市文化的延续。本文以富阳市为例。剖析当前城市建设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理想状态下《富春山居图》的深入解读,构建滨水城市整体景观风貌体系.优化自然山水与城市整体风貌协调.提出了滨水城市景观风貌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风貌规划的角色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柏椿  周燕 《规划师》2009,25(12):22-25
城市风貌规划是必要的非法定规划,也是能够合理实施的专项规划,对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核心内容为城市风貌的定位、城市风貌影响要素的引导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景观风貌对于城市风貌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构成了城市风貌的基底.对温岭市城市绿地景观风貌规划进行研究,找出问题,探究温岭市的城市特色,并根据城市特色赋予城市绿地景观风貌的独特点.根据不同功能绿地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规划方式来展现温岭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个性.从地理、人文等多方面推敲塑造城市绿地景观风貌,增加吸引力,促...  相似文献   

10.
黄文柳  方晶  叶雷 《城市规划》2015,(Z1):44-51
面对当前"千城一面"、景观趋同的城市特色迷失问题,规划始终缺少有效解决的途径。原因之一在于缺少基于文化认同的景观审美标准和面对经济利益与特色保护矛盾时的文化自信心。本文以漳州市城市景观四线规划研究为例,探索从问题的成因中寻找景观规划编制路径的方法:以文化对城市空间影响的根植性、演进性和延续性为研究脉络,建立景观规划的历史观、整体观和系统观;在对城市景观价值、空间意象和审美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城市景观特色定位,由此建立具有广泛认同度的景观评判标准;以动态发展理念提出对城市总体风貌、街巷水网、重要区域和建筑风貌的景观引导策略,并将其转化为与规划管理相对接、定性与定位相结合、可量化的景观控制要求,强化景观风貌类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执行力。  相似文献   

11.
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湖州市东部,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规划统划定重点保护区与传统风貌协调区,构建分级、分层次保护体系;推进土地利用性质变更,优化古镇用地功能结构;构建完善的古镇道路系统,缓解古镇交通压力;延续古镇传统肌理,控制建筑风貌,保护古镇视廊及滨水界面,塑造独具特色的水乡风貌;重视绿化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12.
貌由风生——以宝鸡城市风貌体系构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德罡  刘瑾 《规划师》2012,28(1):100-105
在目前的城市风貌规划实践中存在着规划研究针对性强、难以推广、规划方法五花八门、规划成果"文不对题"等现实问题。在城市风貌规划中,应注重从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生态格局和市民生活状态三个方面对城市风貌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进行剖析,秉承"貌由风生"的思路,识别并提炼城市之"风",并在城市之"风"的引导下塑造城市之"貌",构建完整的、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体系,从宏观层面统领城市风貌的意象,从微观层面对城市风貌进行塑造,使城市风貌规划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悦来 《规划师》2001,17(5):91-96
城市景观受政策层面的影响重大,作者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景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弊病,初步探讨我国现阶段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景观政策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景观控制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福  薛颖 《新建筑》1999,(6):16-17
城市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过程, 一个社会的过程。现代城市景观是产生于一个受控过程的结果,从城市景观控制的对策和专业对策两方面试谈现代城市景观的控制对策 。  相似文献   

15.
城市风貌是通过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和人文景观而体现出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城市传统、文化和城市生活的环境特征。城市风貌由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复合要素构成,公共环境设施是人工要素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整体不可或缺的细部元素,其景观风貌对城市整体风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衬托作用,同时还有不可缺失的服务功能。本文以泉州古城区为例,通过对文庙广场中的环境设施进行调研分析,探讨环境设施对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作用,意在探寻环境设施系统与城市风貌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风貌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继刚 《华中建筑》2000,18(2):81-85
该文面对21世纪初期中国城市发展的这一契机,针对城市风貌,提出了圈、层、型、量、用的五字约束、认识和创造的边界框架,并动用哲学的观点和社会学的观点,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证和剖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越来越突出的“千城一面”问题,很多城市开展了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工作.就当前我国城市风貌规划编制方法与思路来看,大多立足于规划成果的全面性、系统性、学术性和严谨性,这种“大而全”的规划成果较少考虑与规划实施管理的衔接,导致规划成果常常被“束之高阁”.现以城市风貌规划成果的可实施性为研究导向,力使规划成果更贴近规划管理,更为直接地实现风貌控制目标.并探索建构了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体系和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形象定位与城市风貌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风貌分类是一种基础性理论研究,以往的研究中往往只注重城市风貌中的外在表现的分类,而忽略对其内在推动力的分类研究。由于城市形象定位与城市风貌之间的内在联系,尝试从解析城市形象定位,由此确定城市风貌的分类标准,并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风貌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孙立宏  路安华  姜思敏 《规划师》2008,24(12):106-108
当前吉林市城市燃气供应存在气源不足、管道燃气气化率低、储气设备不配套等问题。在吉林市城市燃气规划中,将吉林市主城区的气源规划为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在近、中,远期分别提供不同的供气方案,规划采取储气调峰的方式,改造和利用现有燃气管网、调压设施和燃气设施,为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从周王东迁到秦灭六国,数百年期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大动荡、大变革。首先铁工具在农业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提高;井田制的瓦解及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宣告了封建制的诞生。政治上周礼已经名存实亡,军事上大国争霸于中原。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先秦的城市也出现了深刻的变革。齐文化与鲁文化导致了两种城市的规划思想,齐国都临淄与鲁国都曲阜的城市布局不同;城市性质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宫城地位不同。这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城市规划的影响深远。通过对于两种文化类型城市的反思,推断出“择中论”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以陕西、河南及山西甬部为主的中原文化区。比如汉长安属于齐文化系统城市,是齐文化西移的结果,采用了“择中论”的型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