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车辆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常规制动系统开发主要针对制动器、制动液压缸、驻车机构等部件的设计计算,往往忽略连接各个液压元件的制动管路尺寸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经过研究与实践发现,制动管路的尺寸直接影响制动响应时间与释放时间。其中,制动响应时间过长会增加车辆在紧急工况下的动作时间,是车辆制动系统的主要缺陷之一,而制动释放时间直接影响车辆的驱动效率。为了量化制动管路尺寸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文章以HCU性能测试台架为测试平台,首先在AMESim环境下对制动系统建模,模拟不同尺寸的制动管路在相同制动系统和制动信号下的管路压力响应,筛选最优制动管路尺寸区间。最后在HCU性能试验台架上更换三个仿真结果相近的制动管路验证仿真结果,并选出尺寸最优的制动管路,优化台架的制动性能。文章介绍的方法对消除制动系统缺陷与车辆制动系统设计过程中制动管路选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非牵引车而言,其制动系统包括前桥制动系统、中(后)桥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和辅助制动系统。对于牵引车而言,是在前四个回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拖车制动系统。通常拖车制动管路与牵引车制动管路的连接是由挂车接头来连接的,管路中供给拖车制动阀的气源速度较慢,给制动室充气慢,很容易导致汽车制动滞后,严重的会导致车辆颠覆、车毁人亡的惨剧,给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工程车辆全液压制动系统管路较长,管内制动压力传递特性是影响车辆制动性能的重要因素。紧急制动时管路压力存在高频变化,此时对制动压力传递特性的研究应采用分布式管路参数模型。通过建立包含14个变量组成的制动管路仿真模型,可计算获得特定制动管路压力的传递频域特性,辨识后可得到制动管路压力传递函数表达式。通过对管径、油液界质、油液温度在紧急制动条件下制动压力阶跃响应特性的分析,揭示了管径和油液运动粘度对管路压力传递特性影响规律,为全液压工程车辆制动系统的设计及现有系统的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汽车制动力矩不足会出现滑坡现象,还会降低行车制动效能,直接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所以对于制动力矩不足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某越野车辆在路面良好的规定坡度坡道上停驻时,由于制动力矩不足出现车辆滑坡(向下方滑移)现象。根据驻车坡度和整车参数计算,要求单个后轮驻车制动力矩不小于10034.5N·m,而实测后轮最大驻车制动力矩为5400N·m,与要求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5.
新标准动车组的高速制动辅助系统主要采用三种制动方式:单相直接交流空气制动、电动制动和弹簧储能驻车制动.制动系统的设计采用了新理念,系统电路设计基于"故障导向安全"的设计原则,制动控制、紧急制动等所有功能均采用冗余电路设计;在紧急制动系统中,管路的无缝连接部分采用卡套型,钢管接头的无缝连接采用无缝钢螺纹,这样就提高了制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使用的手动驻车制动系统操作繁琐、机构庞大、钢索容易变形伸长等不足,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电子驻车制动控制系统的CAN通讯接口电路及CAN总线应用层协议的定义,实现了对左、右后车轮一体化执行机构的智能化控制.该系统可以降低驾驶员的操作难度,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叉车真空增压液压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制动总泵、真空增压器、制动分泵、车轮制动器和管路组成。如附图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制动力通过踏板和联动机构作用于制动总泵,使其出口产生具有一定压力的液流;该液流进入真空增压器后压力进一步增加,最终经管路传至制动分泵;制动分泵产生推力将制动蹄片向两边张开,蹄片紧贴制动毂便产生制动力。  相似文献   

8.
工程车辆专用底盘制动系统的校核是由行车制动的校核、驻车制动的校核及制动性能的校核组成。通过整车及制动器有关参数的分析,此种专用底盘制动系统的可行性得到了校核。在校核的过程中,利用Matlab,计算机生成一些曲线来表示校核结果,这些曲线可以直观地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1 概述 ABS是汽车在紧急刹车时防止车轮抱死的制动装置,它可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对车轮的运动状态进行迅速、准确而又有效的控制,使车轮尽可能地处于最佳制动状况。在汽车制动时,ABS可使车轮的纵向处于附着系数的峰值,同时使其侧向也保持着较高的附着系数,从而使汽车具有良好的防侧滑能力和最短的制动距离,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汽车ABS主要分为液压制动系统和气压制动系统两种类型。液压制动系统具有体积小,  相似文献   

10.
《汽车零部件》2012,(7):42-42
就地刹车或避免翻车是汽车制动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大陆集团的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包含许多功能,如按钮式启动或释放,自动启动,车辆启动时刹车自动解除及坡道驻车系统。与手动操作的传统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GCD-1000轨道车运用中储能驻车制动系统发生的故障和问题,分析了储能驻车制动系统中单元制动器、电气控制和气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查找出故障和问题根源所在,研究电气控制和气动控制系统技术改造,解决储能驻车制动电气控制系统失灵、不缓解、有总风时无驻车制动、系统压力不稳定、缓解显示错误等问题,防止车轮轮箍弛缓和车轮擦伤事故。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套轻型载货汽车液压制动系统及驻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从制动效能和制动力的轴间分配等方面的分析来进行制动系统参数的选择与匹配设计。经过计算校核后,该系统行车、驻车制动性能均满足国家相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矿用自卸车制动系统由行车制动装置、辅助(紧急)制动装置、驻车制动装置以及缓行(减速)器组成。为确保矿用自卸车达到设计和国际标准(ISO3450)要求,需要对其所有的制动装置进行测试。1.制动性能测试方法目前矿用自卸车常用的制动性能测试方法有以下4种:一是电子仪器测试法,即在车辆上安装相关的仪器来测量  相似文献   

14.
刘珣 《汽车零部件》2012,(9):74-76,79
汽车转弯制动时,由于左右车轮载荷的变化,经常导致车辆过多转向而丧失方向稳定性,可以通过改进汽车上普遍采用的ABS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控制策略来保持车辆在转向制动时的侧向稳定性。通过对传统ABS系统和改进型ABS的详细比较,说明了可在传统的ABS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修改控制策略中弯道内、外侧车轮的目标滑移率来实现汽车横向稳定性的控制,使ABS部分代替ES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昊  黄安华 《现代零部件》2014,(10):32-33,35
正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原来的机械式控制系统逐渐发展为电子控制系统。顺应发展的大潮,传统的手动机械驻车系统也开始发展为电子驻车系统(EPB),它是继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动态稳定控制系统(ESP)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制动控制系统之后,在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汽车电子控制制动技术。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应用电子驻车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手动机械驻车制动系统一样,通过制动蹄片与制动轮毂或摩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夹紧来实现驻车,只不过控制方式由电子  相似文献   

16.
王鹭  彭育辉 《机电技术》2014,(1):100-101
针对FSAE方程式赛车对制动性能的要求,基于杠杆原理,设计了一种平衡杆机构用于调节前、后轴制动管路压力。设计的平衡杆机构与浮钳盘式制动器、H型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并联式主缸配套安装使用。利用随路面情况来改变杠杆比的方法,调节前、后轴制动管路压力,实现前后车轮能同时抱死。  相似文献   

17.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是汽车线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简化汽车操作,提高汽车安全性。设计了一种整体式汽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试验台,利用d SPACE实时仿真系统搭建硬件在环仿真平台,进行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控制仿真,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中整体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试验台可以实现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18.
吕琼莹  聂焱  王淑坤 《机械》2014,(3):36-39
非路面电动底盘主要由电动轮模块、驱动模块、及控制模块组成。电动底盘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具有结构简单、行驶灵活、维修方便等实用特点。底盘采用轮毂电机、无转向电机技术,简化了传动系统,提高了传动效率;采用无刹车、驻车技术,使制动系统变得简单,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采用四轮独立协同转向,减小了转弯半径,提高了车轮的转弯速度,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能。  相似文献   

19.
正弹簧制动气室是汽车制动系统的一部分,一般安装在汽车的驱动桥上,作用是为汽车提供制动力矩。组合式弹簧制动气室用于为车轮制动器提供制动驱动力,由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膜片腔1用于行车制动;弹簧腔2用于辅助制动和驻车制动。其中弹簧腔部分特点是具有超行程功能,并设有机械式解除制动装置。储能缸体是弹簧腔中一个关键零件,其几何形状及尺寸如图2所示,材料为冷轧碳素钢板:A-2.5-GB/T13237-1991/SPCC-Q/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管路承载和传输压缩空气,并连接空气制动系统各部件,制动系统管路以弯管为主,弯管主要采用数控弯管机进行加工,加工时采用矢量弯管原理,需要输入直线进给量(Y轴)、空间旋转量(B轴)和平面弯曲量(C轴).而设计人员应用CATIA、Pro/E等三维软件设计管路过程中,无法直接测量管路的空间旋转量(B轴),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