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小其 《安徽建筑》2022,(10):17-19
文章介绍双洋名镇历史文化与价值、历史沿革与变迁、保护与发展现状,并从保护框架、保护层次、保护重点及历史镇区保护与发展措施等方面,具体阐述双洋镇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为基于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宁夏工业历史是新中国工业化历程的组成部分,其遗产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的历史工业信息和工业文化特征并关联丰富的价值。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宁夏工业发展的历史过程,构建基于遗产内涵、构成要素与类型特征的宁夏工业遗产价值认知框架。对宁夏工业遗产的普遍价值构成进行分析,并提出价值传承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同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经济繁荣与城市的快速发展,让古城保护也提升到一个高度。特别是大同古城框架的基本保留,是中国学术界对古都研究的珍贵样本。论文通过系统分析古城历史文化本底,确定古城的保护框架,根据古城的构成要素、建筑和院落的风貌、类型、年代、高度等区分保护价值,分别制定不同的保护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0)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因而具有不一样的历史价值。元代历史包含了藏传佛教的发展史。而元代的装饰艺术和家具风格在继承宋代汉文化的基础上,更增添了少数民族的异域文化特色,藏传佛教的空前发展也为其形成自身特色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元代的室内设计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3)
生态价值会计是环境会计新的发展方向。它突破传统会计的局限,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这既是宏观政策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生态服务利益相关者对生态价值会计信息需要的途径。为更好地了解生态价值会计的内容,文章通过对与生态价值会计相关的环境会计、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等概念的辨析,构建了生态价值会计核算的框架,包含生态价值会计的会计假设、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与会计报告等。  相似文献   

6.
吏希超  覃爱灵 《门窗》2020,(3):113-113,116
本文从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出发,结合楚国的历史发展、疆域变迁与文化特征,深入探索荆楚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公共创意设计,同时以当代荆楚地区的鄂州细屋熊湾为例,分析其历史文化发展对村湾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希望通过设计引导人们参与其中,挖掘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体现荆楚文化特色,使人们产生情感与价值共鸣。  相似文献   

7.
李祯 《室内设计》2023,38(4):111-118
历史街区拥有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要义, 历史街区再生需要平衡好利用好城市中的文化 力、经济力和社会力,在人文价值、当代需求和 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可操作的秩序路径。基于 此,论文回归历史街区活态遗产的人文社会属 性,从“作为城市文化资本的历史街区”切入研 究,重点围绕街区遗产资源的价值潜力,架构了 历史街区再生解释框架,并在此框架下结合对日 本高山和南京小西湖两个历史街区再生案例的 审视分析,探讨了文化资本增量积累下的历史街 区再生策略。研究明晰了建成遗产作为可持续再 生驱动力的价值作用,为本土实践提供了新的思 想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晓源 《小城镇建设》2012,(6):95-98,104
在我国现存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中,历史文化名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村落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历史文化价值高,享有"传统文化明珠"的美誉。因此,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现状却令人堪忧,部分历史文化名村遭到破坏,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过程框架对其进行保护。本文全面论述了建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过程框架的构想。对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过程中存在的物质性过程(保护规划及其实施)与社会性过程(名村保护运行保障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希望此研究能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席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在中华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影响着人们的居住方式。文章通过研究中国席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在历史视野下和建筑领域方面对席文化进行探析,并从席字演变、席文化、席居文化、历史渊源、席居制度、价值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出席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拥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在建筑领域中充当过重要角色,影响人们的居住方式、建筑的设计模数。  相似文献   

10.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既是国家文化战略,也是区域发展战略。借助文化景观理论,可将人群、文化、历史、地理和环境等诸多与长城有密切关系却常被忽视的要素纳入到同一“区域”空间下进行整体考察,有助于长城遗产价值的系统阐释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关于文化景观的研究多偏向于应用研究,在方法论层面的研究和探讨仅有为数不多的国外学者。长城作为超大尺度的文化景观,具有突 出的“历史复杂性”,构建一个多维度的长城文化景观研究框架十分必要。通过梳理国外文化景观的研究方法、框架和模型,结合长城自身特点,提出以人类活动、文化传统、景观形态 3 个要素为核心,以时间与空间为轴,构建长城文化景观的研究框架。在北京长城文化景观的研究中,使用此研究框架有助于探寻其形成、发展和变迁的机制与驱动力,对于区域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