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后装治疗用192 IF放射源的参考空气比释动能率的量值急需进行溯源.参考国际通例,由指型电离室(PTW-30013)在60Coγ射线和250 kV X射线下的空气比释动能校准因子推导得出192Ir γ射线的空气比释动能校准因子,从而测定192Ir放射源参考空气比释动能率标准值,进而完成对井型电离室的参考空气比释动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是否能使用大体积电离室来测量低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参考辐射场,采用经过校准的高气压电离室和常压电离室对不同活度Cs-137源所产生的参考辐射场分别进行测量,两者测量结果的差异小于0.8%,拟合公式得到的数据与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大部分情况下小于0.3%.此外对辐射场平方反比规律进行验证,并采用阴影...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建立了满足国家量值溯源和传递要求的60Coγ射线参考辐射标准装置,主要用于治疗水平剂量计和防护仪表的检定与校准以及相关研究工作。文章首先介绍了60Coγ射线参考辐射标准装置的结构组成、物理原理及采用的技术路线;其次利用标准剂量仪测量不同源探距下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并测量源探距为1 500 mm处辐射场的均匀区大小,实验结果表明该辐照装置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很好地符合平方反比定律,辐射场均匀区尺寸大于绝大多数剂量计的尺寸,该标准装置能够很好地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平均γ射线剂量率为9.9 nSv/h的环境下进行10 ~50 keV低能X射线参考辐射场研究.利用电离室RC6M测量辐射野的均匀性,使用9种材料的K荧光刻度碲化镉探测器,测量了微型X光机能谱,并计算了空气比释动能率.结果显示:在距X射线出口55 cm处水平方向均匀性好于95%辐射野尺寸约为14 cm,竖直方向辐射野尺寸为16 cm,按窄谱系列附加过滤后能谱与ISO4037中标准模拟谱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参加由韩国KRISS实验室为主导实验室所组织的亚太地区的60Coγ射线的空气比释动能的国际关键比对活动。亚太地区共有10个国家和组织参加此次比对活动,比对采用三支传递电离室大循环方式进行,NIM的比对结果均在0.38%内吻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低能钨靶X射线光机,配置钼过滤材料参考建立了管电压为23kV、25kV、28kV、30kV、35kV的辐射质,其附加过滤均为0.06mm的钼片。测量了5个辐射质的半值层,结果显示,半值层值在0.346mmAl到0.405mmAl之间。有效能量在15.4~16.4keV之间,明显高于相同管电压激发钼靶光管产生的X射线辐射质。对乳腺X射线自由空气电离室进行了各个修正因子的测量,完成了空气比释动能的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介绍了治疗水平剂量计检定的目的、我国目前检定的现状及改制工作的意义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单介绍了治疗水平剂量计检定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检定的现状及改制工作意义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医用数字摄影(CR、DR)系统X射线辐射源空气比释动能测量值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介绍了医用数字摄影(CR、DR)系统X射线辐射源空气比释动能测量值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和方法,给出了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Bragg-Gray理论研制了圆柱形石墨空腔电离室,用于~(137)Cs空气比释动能基准的建立。通过理论计算灵敏体积内部电场分布,优化了电离室壁和收集极之间接地保护的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研制的电离室的饱和曲线、本底电流以及稳定性等电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其结果表明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对电离室的各项修正因子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实现了~(137)Cs空气比释动能的量值复现,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25%。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60)Coγ基准实验室,将~(60)Coγ辐射的空气比释动能及水吸收剂量基准值传递到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FC65-G-2869电离室,给出了此电离室的~(60)Coγ辐射的空气比释动能和水吸收剂量的校准因子,并且比较了这2个物理量的校准因子与IAEA提供的相关结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NIM给出的FC65-G-2869电离室的~(60)Coγ辐射的空气比释动能和水吸收剂量的校准因子相对IAEA提供的结果分别偏差0.5%和0.1%,比对结果达到了相关要求。为NIM参与国际计量局(BIPM)组织的正在进行中的一轮~(60)Coγ辐射的空气比释动能及水吸收剂量的关键比对作了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制得一种尖晶石型MgCo_(2)O_(4)海胆状电极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通过改变所制备材料的水热反应时间,制备出团簇结构、分布较均匀以及密集度较高的MgCo_(2)O_(4)海胆状形貌。结果表明,当水热反应时间为6 h时所获得的MgCo_(2)O_(4)电极材料结构较为完善、尺寸较为均匀、电化学性能较为优异,而且在电流密度为1 mA/cm^(2)情况下,面积比电容高达6.75 F/cm^(2)。另外,对该MgCo_(2)O_(4)海胆状材料在2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周次后,面积比电容保持为原来的88.4%,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3.
对SF_(6)分解组分进行检测是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评估,以确保设备能安全稳定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仿真软件Materials Studio对SF6的两种特征分解组分气体在Mo3N2表面上的吸附过程进行理论计算。从吸附能、吸附距离、转移电荷、带隙、能态密度图等方面对其在传感器领域的可行性做了评估。结果表明,Mo_(3)N_(2)上对H_(2)S,SO_(2)F_(2)的吸附能均大于0.800 eV,且SO_(2)F_(2)气体分子在吸附后发生形变裂解,Mo_(3)N_(2)基底的原子排布些许错位,均为化学吸附。Mo_(3)N_(2)吸附两种气体后带隙降为0,转变为金属性。本文的所有理论计算研究对检测与清除SF_(6)分解组分气体的材料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传递率函数在频域给定结构各测点输出响应间的函数关系而无需测量结构输入荷载信息的特点,提出了L_(1)范数归一化传递率函数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对加速度响应数据频域分析构建传递率函数矩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实现传递率频域特征的降维,提取与梁结构损伤特征高度相关的特征,以不同状态下的主成分有无发生偏离为依据来判断结构是否发生了损伤;其次,结构如果发生损伤,其损伤前后的传递率函数会发生变化;最后,将传递率函数进行L_(1)范数归一化,构建L_(1)范数归一化传递率函数损伤指标。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结构不同的损伤位置及程度,识别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噪声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一种弯曲和介电性能良好的氮化物陶瓷材料,本工作首先以氮化硅晶须(Si_(3)N_(4w))为原料,采用喷雾造粒工艺制备3种具有不同粒径分布的Si_(3)N_(4w)球形颗粒粉体,研究雾化盘转速对Si_(3)N_(4w)球形颗粒粉体粒径分布的影响。然后以喷雾造粒得到的Si_(3)N_(4w)球形颗粒为原料,采用干压法制备3种颗粒级配的Si_(3)N_(4w)预制体,研究颗粒级配Si_(3)N_(4w)预制体的孔径分布。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和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在3种颗粒级配的Si_(3)N_(4w)预制体中进一步制备Si_(3)N_(4)基体,研究Si_(3)N_(4w)/Si_(3)N_(4)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物相和微结构演变以及颗粒级配对Si_(3)N_(4w)/Si_(3)N_(4)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密度、弯曲强度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颗粒级配的Si_(3)N_(4w)预制体均具有二级孔隙特征,其中小孔孔径均约为0.7μm,大孔孔径分别为45.2,30.1μm和21.3μm。在制备的3种颗粒级配的Si_(3)N_(4w)/Si_(3)N_(4)复合材料中,S13样品的颗粒级配效果最好,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81.59 MPa。此外,该样品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为5.08和0.018。良好的弯曲强度和介电性能表明制备的Si_(3)N_(4w)/Si_(3)N_(4)复合材料有望应用于导弹天线罩领域。  相似文献   

16.
迈向微型化、集成化及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采用磁控溅射法成功制备了WO_(3)气体传感器敏感电极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WO_(3)的结构、成分和形貌并测试了该气体传感器对NO_(2)的气敏性能。XRD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大于400℃时,WO_(3)出现(200)衍射峰,且该衍射峰随退火温度增加而显著增强,表明WO_(3)结晶质量增加。SEM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当退火温度达到500℃时,采用谢乐公式计算其晶粒尺寸达到23 nm。EDS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对薄膜的成分也有较大影响,O:W原子比例呈现增大趋势,由2.7增加到3.2,这与XPS结果相符合。通过高温气敏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得的WO_(3)敏感电极对NO_(2)表现出了明显的气体响应。本研究为制备微型化、高选择性和灵敏性的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透射电镜(TEM)和扫描透射电镜(STEM)以及硬度、电导率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时效处理对Al-Zr-Sc三元合金以及Al-Zr-Sc-Er四元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Al-Zr-Sc合金,增加Sc含量,可显著提高合金时效响应速率、峰值硬度和热稳定性;增加Zr含量,显著提高了合金硬度和热稳定性,但会降低电导率。在Al-Zr-Sc合金中添加Er,进一步提高了合金的时效响应速率,促进了Zr,Sc的脱溶析出。Er与Zr,Sc形成具有核-双壳结构的Al 3(Er,Sc,Zr)相,明显改善合金的硬度和电导率。经300℃单级时效,实验合金硬度较高,但电导率相对较低;经400℃单级时效,实验合金时效响应速率加快,电导率明显提高,但硬度显著下降;经300℃/24 h+400℃的双级时效实验合金可获得电导率、强度和热稳定性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8.
薄、轻、宽、强是人们对高效电磁波吸收材料的追求。用食品级柠檬酸铁与蔗糖经过水热反应,高温煅烧制备Fe/Fe_(3)C/Fe_(3)O_(4)@C磁性微球,并通过改变柠檬酸铁与蔗糖的摩尔比,探究柠檬酸铁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有效地调控电磁参数,从而优化阻抗匹配。实验结果表明,当柠檬酸铁与蔗糖的摩尔比为5∶3时,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当厚度为2.5 mm时,最小反射损耗为-50.17 dB,小于-10 dB的有效吸收频宽为3.52 GHz,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主要得益于微球丰富的界面、孔状结构和Fe/Fe_(3)C/Fe_(3)O_(4)磁学性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球磨-原位氧化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Al_(2)O_(3)@CIPs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对Al_(2)O_(3)@CIPs的物相组成、质量变化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氧化温度对Al_(2)O_(3)@CIPs复合材料电磁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Al_(2)O_(3)@CIPs的壳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并伴有Fe氧化物的生成。其中,介电常数先增大后减小,而磁导率则降低。对比CIPs,经过400℃原位氧化获得的Al_(2)O_(3)@CIPs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对应的介电常数实部约为15,虚部为2.8~4.3。在X波段1.8 mm厚度下可获得3.4 GHz的有效吸收带宽(<-10 dB),而在450℃原位氧化得到的Al_(2)O_(3)@CIPs在11.1 GHz处获得最大的反射损耗,为-30 dB。  相似文献   

20.
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封端剂,用本体聚合法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均苯四酸二酐和聚碳酸酯二醇合成了双键封端的聚(氨酯-酰亚胺)(PUI),并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动态力学性能(DMA)、热重分析(TGA)和热机械分析(TMA)等方法探讨了γ射线辐熙对所得PUI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γ射线辐照下,PUI发生交联反应,不饱和度和结晶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tanδ值显著下降,并明显向高温方向移动,并且,辐照剂量越大,移动也越大。辐照后PUI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辐照剂量为50kGy和75kGy的条件下表现出最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