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聚苯胺/复合钒钼酸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复合钒钼酸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XRD、FT-IR、SEM表征和复阻抗谱分析。结果表明,聚苯胺以单层方式插入复合钒钼酸层间,由于层间缝隙限制以较伸展的链构相存在。随着苯胺(An)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增大,当m(An):m(H2V10Mo2O31±y)为4:1时,复阻抗Z′小于0.2M?,Z″小于0.1M?。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简介入手,对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与铅酸电池的应用对比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阀控铅酸电池开关型充电控制器UC3909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C3909阀控铅酸电池开关型充填电控制器主要用于铅酸电池快速充电器,在通信,电力交通和UPS中,阀控铅酸电池的容量很大,采用线性无电控制器UC3906时,效率较低。UC3909除了具有UC3906的主要功能外,增加了PWM控制器,因此可以很方便地民开关型充电器,本文详细介绍了UC3909的内部结构,外部电路的设计方法,还给出了实用电路。  相似文献   

5.
利用盐酸和四氧化碳的水/油两相界面,以过硫酸铵(APS)和重铬酸钾为复合氧化剂,首次采用复合氧化剂界面聚合法制备纳米纤维状聚苯胺( PANI).研究了复合氧化剂配比对掺杂态聚苯胺电导率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当采用摩尔分数90%APS和10%重铬酸钾复合氧化剂时,产物形貌呈网状纤维状,直径为50~80 nm,长度为500nm至几微来不等,电导率和产率分别为1.89 S/cm,49.03%.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密封铅酸电池充电器的设计原理 ,给出了确定充电参数的方法和基本公式。同时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工作稳定且性能可靠的12V密封铅酸电池双电平浮充充电器的实际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7.
铅酸电池凭借其自身优势,在能源结构多元化的当下,一直是能源领域的研究焦点。针对自放电对铅酸电池带来的容量衰减问题,基于传质、电荷、化学反应及动力学方程,提出考虑了自放电效应的铅酸电池一维瞬态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电池电压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荷电状态和电解质浓度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自放电效应带来的电压下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缓,且正极的自放电速率大于负极;高电密下电极内部将出现较为严重的电解质浓度和荷电状态不均现象,将加剧电池的失效。  相似文献   

8.
导电聚苯胺(PANI)具有易合成、易掺杂等特点,石墨烯(GR)及石墨烯衍生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防液体渗漏等物理和化学性质。两者的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机械、电化学、防腐蚀等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石墨烯/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影响石墨烯/聚苯胺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石墨烯/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在防腐中的应用。系统总结了石墨烯/聚苯胺的防腐机理以及在不同基体涂料中的防腐改性,石墨烯的存在增加了腐蚀介质(如H2O和O2)渗透路径的曲折程度,减缓了金属腐蚀速度,从而提高涂料防腐效率。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在防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石墨烯/聚苯胺的复合状态、防腐机理、环境适应性的深入研究是未来该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导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热学性能,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新型高端导电剂。然而,石墨烯有着2630 m~2/g的超高比表面积,以及π-π共轭的作用使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加易于团聚,影响锂离子电池容量的发挥。因此,本文结合导电炭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结构特性,综述了石墨烯复合导电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度,并对未来石墨烯复合导电剂的应用趋势和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因硫酸盐化而导致容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正负脉冲与高频谐振复合的修复方法,该方法使一套电路即可产生三种修复波形,分别为:正负脉冲修复、高频谐振修复、正脉冲叠加高频谐振修复.首先分析了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失效原因,然后对修复电路硬件结构进行设计,最后采用本修复系统对硫化的铅酸蓄电池进行修复实验,实...  相似文献   

11.
采用苯胺,过(二)硫酸铵(NH4)2S2O8、硝酸银AgNO3、甲醛、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为原料,合成了银-DBSA掺杂的聚苯胺。最佳合成的具体条件:反应温度在0~5℃下,苯胺、(NH4)2S2O8和十二烷基本磺酸钠摩尔比为4:4:1,加入的AgNO3的物质的量为苯胺的10%,反应4.5小时后,再加适量的甲醛还原得到银-DBSA掺杂聚苯胺。样品的IR光谱表明,通过还原后峰型和峰位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样品的XRD分析知,银-DBSA掺杂聚苯胺有很强的金属元素银的峰,样品的SEM表明,还原得到的银-DBSA掺杂聚苯胺的颗粒度更小,且有许多银白色的银粒分散在高聚物大分子中。样品的TG热分析表明,银-DBSA掺杂聚苯胺在420℃以下是很稳定的,说明掺入银后的聚苯胺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增强。用四探针电阻仪测试样品的电导率约为14S/cm,因此它是很有希望用于全印制电路技术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铋(Bi)作为负极材料表现出比石墨更高的理论容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在锂化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变化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阻碍了Bi负极的发展。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通过电化学原位还原将钒酸铋负极转化为具有三维蜂窝结构的纳米Bi负极,并进一步研究Bi负极充放电机理及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纳米Bi因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为锂离子嵌入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带来了高的比容量;同时,其三维蜂窝结构为Bi纳米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提供了机械应变空间,缓解了Bi的体积膨胀,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纳米Bi负极在100 mA·g-1下的稳定放电比容量为497.5 mAh·g-1。本研究为高能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使得纳米Bi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高能负极的潜在候选者。  相似文献   

13.
4 VRLA电池的种类 铅酸蓄电池实际容量是由PbO2、海绵状Pb及稀H2SO4按极板结构原则所形成的.对于蓄电池组容量,依据蓄电池应用场所和工程设计规范,并以最优的功率价格比来选取.VRLA电池有数种型号,不同类别的电池结构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14.
聚苯胺(PAn)是一种极有实用价值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在EMI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文章概述导电聚苯胺(PAn)在高压电器、通讯电缆电线、纺织化纤、电子元器件封装、导电涂料、微波吸收剂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及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绿色储能节能器件,其性能主要是由电极材料所决定的.以疏松的石墨烯(GR)为模板,先后以吡咯(Py)和苯胺(ANi)为单体,采用两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石墨烯/聚吡咯/聚苯胺(GR/PPy/PANi)复合材料,探索了原料比对复合材料结构、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y和ANi分...  相似文献   

16.
凌力尔特公司(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推出单片、独立多节电池平衡器LTC3305,该器件适用于12V铅酸电池。平衡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从电压较高的电池吸取电荷,并将这些电荷传送到电压较低的电池,以使电池充电至相同电量。这些电荷是用一个容量较低的电池传送的,该电池依次连接电池组上的电池。这个电池不仅传送电荷,该电池中的能量也加到电池组的总能量中,从而增加了容量。该芯片还包括  相似文献   

17.
导电聚苯胺在铝电解电容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电高分子在电子元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较了几种用于铝电解电容器中的固体电解质:二氧化锰、TCNQ、聚吡咯、聚苯胺,其中聚吡咯、聚苯胺的性能优势明显,尤其是聚苯胺的电导率和热稳定性最好。介绍了聚苯胺结构特征、合成方法以及聚苯胺铝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和性能,展望了聚苯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钒电池电极的电化学活性,以聚乙烯为基体材料,炭黑、石墨、碳纤维为导电填料制备导电塑料板,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制备导电塑料板的原料含量建立数学模型y=0.5872–0.0309x1–0.237 0x2+0.032x3+0.0732x4+0.0566x22;将所制导电塑料板与经阳极氧化处理的石墨毡热粘结成复合电极。结果表明:导电塑料板的电阻率可达0.037.cm,抗拉强度可达67.3MPa,且稳定性良好。所制复合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活性,用其组装单电池,在20×10–3A/cm2的电流密度下,电池的能量效率为77.8%,电压效率为79%,电流效率为98.5%。  相似文献   

19.
因有机酸掺杂可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及其电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分别以有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水杨酸(SA)与盐酸作为共掺杂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苯胺(PANi)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聚苯胺样品进行微观结构与形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GCD)及...  相似文献   

20.
SiO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电压平台以及比Si低的体积膨胀率,被认为是最具有商业化潜力的负极材料,但是SiO存在因初始库伦效率低、体积膨胀率高引起的循环快速衰减等问题。将SiO负极材料与钛氢化合物复合,采用简单、易于工业化的球磨和热处理方法制备了SiO/TiH2负极材料,探讨了热处理温度与SiO和TiH2的质量比对SiO/TiH2复合负极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高导电性中间相可以起到增强导电性、缓冲体积膨胀、显著改善复合负极材料循环和倍率性能的作用。其中热处理温度为700℃、质量比为4∶1的SiO/TiH2复合负极材料的初始库伦效率为74.4%,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555.2 mA·h/g,比容量保持率为5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