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运河漕运通过内港码头与沿线城市对接,促进了内港码头所在城市片区的商业繁荣,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具有独特景观风貌的城市区域。时至今日,这些在水利基础设施带动下繁盛的区域,虽失去了水运交通功能,但其景观格局仍然保留,在功能转换之后,依然是城市区域繁荣的媒介。依据运河与城市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大运河影响下的内港码头片区分为三大类:内港码头在城市内部、城市边缘和城市外部,并分别选取北京什刹海片区、苏州阊门片区和聊城古城东部运河片区为典型案例,探讨依托于古代大运河的城市内港码头片区景观的形成演变过程,揭示出以水为载体的历史景观结构随着时间变化在地区发展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中国遗产行动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 下,大运河遗产应被作为线性文化景观以及所在区域水文化 景观系统的组成部分加以整体认识。以19世纪末浙东运河及 其所在的宁绍平原为样本,探析适应环境的浙东运河河道主 干特征,并对运河与周边天然环境、城镇环境以及农业环境 形成的空间格局以及产生的过程联系、功能价值进行剖析, 也揭示了运河塑造与强化区域景观独特性的作用,并归纳了 大运河环境关联机制解析的原理性框架。最终,从多种全线 连贯策略、多类型沿运环境规划策略以及依托运河构建全域 自然与文化资源网络3个层面对当下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传承 与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霍艳虹  李源 《风景园林》2023,30(2):89-96
【目的】面对大运河如今发生的诸多变化,需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实践,全面、客观地认知现代社会对于运河遗产的体验与需求,为大运河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利用实践中提供支撑。【方法】以683篇与扬州运河相关的游记文本数据作为研究材料,运用LDA主题模型构建文化景观意象感知描述体系,半定量化探究公众对于运河文化景观的意象感知特征。【结果】研究表明:一级感知维度下,扬州运河的意象感知主要从运河的典型景观、游览运河的行程感受及运河文化景观的区域影响力三方面展开;二级感知维度下,与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特色美食、商业服务及服务设施等内容有关的高频词共同构建了较为丰富的运河感知意象,并体现了古运河串联不同城市资源的能力。【结论】当代社会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不仅是对运河遗产物质空间的更新与改造,也是对运河景观风貌及社会个体心理体验等社会空间的重构。该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运河文化景观在现代城市语境下的社会角色与地方意义,并为相关城市文化景观风貌塑造提供审慎参考。  相似文献   

4.
段爽  曹磊 《景观设计》2023,(2):10-13
大运河的通航促进了南北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为苏州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苏州佛教寺庙园林作为城市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运河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解析大运河与苏州城市发展的关系,梳理苏州佛教寺庙园林发展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历史依据,并以寒山寺、西园寺为例,探索苏州佛教寺庙园林在景观营造上呈现的运河特征与文化内涵,以期发现大运河对苏州佛教寺庙园林形成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运河的申遗成功为沿线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其除航运功能以外的多元价值发掘以及对城市滨水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成为运河沿线城市的共同课题。以宿迁市为例,紧扣大运河宿迁段"四世同堂"的特质,以"时空链接"为理念,拟探讨通过改善运河两岸的交通、用地等要素,完善城市功能并加强城市组团之间的聚合力,通过发掘与彰显大运河宿迁段的典型文化特质,形成具有标识性的城市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文章结合江苏溧阳运河第一坊的实践,从"运河文化复兴、运河文化体验、运河文化展示"三个方面探讨运河文化带景观规划的重点和内容,形成了"构建运河生态绿廊、恢复运河黄金水道、开展运河文化旅游、展现运河景观文化"四方面的心得体会,最终提出了景观规划应考虑保护与展示、水利与航运、景观与旅游的系统规划及统筹布局的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苏州因京杭大运河而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繁盛的水运交通推动了这一时期苏州运河沿线水驿的建设。从风景园林学视角,以明清大运河苏州段水驿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史料分析,系统梳理苏州水驿营建的历史沿革,考据四处代表性水驿实例,从其选址、布局、功能、文化四个方面总结驿水相融的景观特征,并从城市风景体系、城市功能组织两个方面剖析水驿与城市景观格局的关系。同时对大运河沿线水驿景观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当代城市滨水空间建设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以两座运河桥梁景观改造工程为例,运用景观设计的理论方法,对原桥的外立面、桥面、桥下空间,进行桥梁景观改造设计.经过对运河杭州市区段桥梁的综合整治,提升了运河沿岸区域内的景观品质,改善了生态环境,美化了城市形象,体现出杭州国际旅游城市的文化品味.整治后的大运河沿线展现出了独特的风貌,又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构筑了一幅别具一格的大运河杭州段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苏州因京杭大运河而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繁盛的水运交通推动了这一时期苏州运河沿线水驿的建设.从风景园林学视角,以明清大运河苏州段水驿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史料分析,系统梳理苏州水驿营建的历史沿革,考据四处代表性水驿实例,从其选址、布局、功能、文化四个方面总结驿水相融的景观特征,并从城市风景体系、城市功能组织两个方面剖析水驿与城市景观格局的关系.同时对大运河沿线水驿景观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当代城市滨水空间建设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大运河逐渐成为城中河,因此其沿岸的工业遗产改造也迫在眉睫。在呼吁城市个性化的今天,将工业区改造成城市公园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文以扬州东区运河公园设计为例,在运河活态的保护原则下,提出"四化"改造原则,围绕"运河——工业遗产"双重城市记忆特质进行场地景观改造,使场地在运河和城市之间寻求平衡再利用的交汇点,从而保留城市记忆和运河精神,为以后的城市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冬冬  曹磊 《中国园林》2012,28(3):89-93
本文并未止步于以往对京杭大运河及其周边地区景观现象的表层分析,而是专注于地域环境、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对运河景观形成及改变的深层影响.将河流空间结构特征理论引入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研究,通过将不同历史时期运河形态化的景观空间结构转化为可度量的连通度指标,分析大运河景观表象下社会人文与自然地理2方面因素的作用机制,使大运河景观遗产理论研究更加深入、科学、完整,进而完善大运河景观遗产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运河水系、城市格局和产业布局的长期演化与变迁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动态关联?这是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在开展之前、所必须面对和破解的一项课题。本文聚焦于在历史视野下运河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联,通过"三脉并重"的研究策略和"历史性地图"解析发现:常州的城市格局、产业布局和运河水系的关系在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前运河时期、大运河时期、后运河时期和新运河时期4个阶段;其中运河水系经历了从形态演变到功能演替的变迁,城市格局经历了从内生式发展到外延式扩展的变迁,产业布局则经历了从运河指向到综合指向的变迁,而三者之间互动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最初形成,互动单一"到"内在关联,面临挑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京杭大运河作为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有着“黄金水道”之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运输职能逐渐削弱,沿线工业码头也面临着功能更新和景观改造。该文以位于京杭大运河江南河一段的杭州市三里洋码头作为改造设计的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调查,发现了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文化保存欠缺、游线模糊、缺乏创新等问题。结合后工业时代背景,构建了运河工业遗存评价体系,以此分析三里洋码头及其周边景观的现状特点及遗存价值,为大运河沿岸工业码头的更新改造问题提出生态改良、场所记忆保存、游线升级、创新设计等改造策略,旨在为运河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水环境生态空间的适应性发展研究对空间生态安全、景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空间活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运河山东段的台儿庄古镇为例,在景观格局优化视角下,构建水环境生态空间适应性发展框架,提出实践研究思路及适应性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ArcGIS软件对台儿庄古镇水环境生态空间的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运河沿线与龟汪、西塘湾、庙汪的交汇区域为极高敏感区,运河沿线景观绿带区域及古镇水巷区域为高敏感区,古镇商业性建设用地及北部、东部的民居区域属于中低敏感区,基于此构建水环境生态安全体系并划分水环境生态空间管控分区;2)台儿庄古镇下垫面径流量为0.828,应适度增加透水性材料,提高水环境系统的生态循环功能;3)增加古镇空间界面中的水环境景观,提升景观空间活力。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大运河沿线的古镇聚落水环境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越  宋凤  任震 《中国园林》2022,38(6):63-68
大运河山东段是运河的中枢河段,其中德州、聊城段地处黄河以北,为著名闸河,解决了运河通航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承担漕粮仓储、盐运等重要职能。以水利景观的复合属性为切入点,选取大运河德州、聊城段为研究区段,从水利系统和聚落景观体系两方面探讨其主要特征。首先从运河水系、阻滞单元、调控单元和传输单元四方面研究水利系统构成与运行机制,梳理了以弯代闸、龙形水势的德州段与闸河聊城段的水利景观特征;再从聚落类型、城水关系、支撑体系、空间格局与园林景观五方面探讨水利建设影响下的聚落景观体系特征,从而挖掘运河水利景观的组成、特征、运行机制与风景营建智慧,为运河文脉传承、风景保护与再创造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运河中央公园项目包含杭州运河大剧院及其配套的绿地公园,杭州运河中央公园位于拱墅区,与古老的拱宸桥在桥弄街东西相守,其中杭州运河大剧院是杭州运河中央公园工程的建筑主体部分。项目以提升杭州城市北部和拱墅区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消费升级为主要目标,回应新经济背景下市民新的需求,实现公众参与性、开放性的渴求,将城市设计、公共空间、内外功能协同综合考虑,形成一个多元共享的文化公园综合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吴俊  王修元  周波 《四川建筑》2012,32(4):40-42
城市桥头片区是城市重点打造的特色区域,所涉及的城市要素众多,有着复杂的城市功能形态,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文化感受。以四川峨眉山市清音桥片区的景观、建筑打造为例,通过对滨河空间绿地景观及桥头居住建筑的分析,旨在研究城市桥头片区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越  仝晖 《中国园林》2021,37(1):62-67
明清济宁古城水系发达、经济繁荣,是鲁西南最重要的漕运咽喉.以重要运河城市济宁为研究对象,探讨鲁运河影响下济宁古城风景体系特征,具体包括运河水利景观风貌和古城风景体系两部分.其中,运河景观风貌包括泗水、汶水、北五湖、南四湖构成的天然河湖,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引水、分水、蓄调系统建立的运河水脊独特水利景观风貌:古城风景体系则...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城市的精髓与灵魂,大运河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对运河沿岸聚落形态的研究有利于挖掘和弘扬运河文化,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该文选取大运河天津段三岔河口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元、明、清时期运河聚落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探究运河聚落发展的动力机制,挖掘并弘扬运河文化,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期为全段大运河沿岸聚落形态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运河(主要是江南运河段)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历史时期工业发展在运河沿线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在目前运河工业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改造的压力下,通过建立"工业遗产廊道"以实现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可以分为区域-城市-历史工业聚集区-相关企业及单位-建构筑物五个层次,并主要从四个层次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