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半导体陶瓷是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一项高新技术领域。随着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发展半导体陶瓷正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热敏、气敏、湿敏、压敏、光敏等五类半导体陶瓷的基本原理,主要陶瓷材料以及优越特性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叙述,对半导体陶瓷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针对共性问题提出了某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Sol-gel法化学工艺在较低温度下合成纳米级La1-xBaxCoO3(X=0,0.1≤X≤0.2)湿敏半导体陶瓷,用XRD,BET比表面吸附,Archimede排水法等技术对所合成陶瓷物相和 表征和分析,湿敏特性测试结果表明,La1-xBaxCoO3半导体纳米陶瓷有一定的湿敏性能,当X=0,材料呈负湿-阻特性,当0.1≤X≤0.2,材料呈正湿-阻特性,从晶界层空穴载流子数角度合理解释了La1-0xBaxCoO3纳米陶瓷的正湿-阻特性。  相似文献   

3.
由沈阳工业大学研制的TiO_2—SnO_2系半导体湿敏元件,于1986年12月15日进行了技术鉴定。 鉴定委员会全体成员通过听取研制报告,认真审查鉴定资料以及现场测试,认为所提供的资料齐全、完整,测试数据准确。委员会认为该元件是一种新型半导体陶瓷湿敏元件,与国内先进产品比较,具有设计合理、工艺简单、成本低、便于集成化多功能等特点。该元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确定了两种控制湿敏陶瓷气孔率的可行方法.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控制湿敏陶瓷的气孔率.  相似文献   

5.
用已建立的理论模型和方程,对三种具有准尖晶石结构的陶瓷湿敏元件的阻湿特性作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符合得很好。说明该模型适于描写这类湿敏陶瓷的阻湿特性。  相似文献   

6.
在对陶瓷湿敏元件现场应用情况调查和进行各种应力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扫描电镜等现代分析手段和物理化学理论统计分析,得出了陶瓷湿敏元件的主要失效模式和三种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被吸附水包围的晶粒与含水蒸气的空气镶嵌于元件内的理论模型,并用Maxwall-Gamett理论和有效介质理论给出了描写元件阻湿特性的方程,在考虑了电子-离子导子电机制与材料特性,元件内部结构及吸附相关的参量后,较好地描述了陶瓷湿敏元件的阴湿特性。  相似文献   

8.
半导体陶瓷湿敏元件高线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度是湿敏元件的重要特性参数.研究了MgO系陶瓷湿敏元件的线性度,发现工艺过程、原料纯度及配比是影响线性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稳定性好,阻值变化范围适中,响应快,精度高,在室温下使用不需加热清洗的MgO—Cr_2O_3—Bi_2O_3陶瓷烧结体湿敏元件的制作方法及测试结果。讨论几种主要工艺方法对元件感湿性能的影响,给出一种最佳工艺方法和一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介绍对(Ba,Pb)TiO_3陶瓷的湿敏特性的研究结果,从表面电导及表面势垒的观点出发,分析其吸湿特性,并给出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1.
采用熔融缓冷法制备了组成为(AgSbTe2)x(PbTe)1-x(x=0.04—0.20)的热电材料,研究了AgSbTe2固溶量对材料微观结构和热电传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gSbTe2固溶量增大时,样品易发生相结构偏析,样品由富Pb和富AgSb的两相组成。样品热导率随AgSbTe2固溶量增加而降低,电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样品的无量纲热电优值(ZT)随AgSbTe2固溶量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利用常温静置法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的配合物1([CoL2(H2O)2]·5H2O)和配合物2({[Cd(L)(HL)(H2O)]·ClO4·H2O}n(H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根)),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得了二者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2为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bca.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的Co2+离子采用六配位模式,分别与2个配体分子中的4个N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O原子配位形成单核分子;配合物2为一维链状结构,每个Cd2+离子采用七配位模式,分别与HL中的2个N原子,L中的2个N原子、2个O原子以及水中的O原子进行配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无机复合催化剂催化SPC氧化对甲基苯甲醚的反应性能:以Cu(Ac)2-Co(Ac)2-KBr为催化剂,利用过碳酸钠氧化对甲酚甲基化产物对甲基苯甲醚,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组成比例、催化剂用量、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u(Ac)2-Co(Ac)2-KBr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体现出金属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对甲基苯甲醚在m(Cu(Ac)2):m(Co(Ac)2):m(KBr)=0.1:0.5:0.1(质量比),n催化剂:n底物=0.14,冰醋酸作溶剂,稍过量的过碳酸钠,65℃条件下的转化率可达45.9%,生成对甲氧基苯甲醛的选择性为68.3%。提出了氧化反应的H原子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14.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supremum and infimum in the noncompact fuzzy number space E~, redefines E~-valued (M) integral, and then discuss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M) integral and (G) integral of E~-valued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5.
以18-冠-6、苯并-15-冠-5(B15C5)、二苯并-18-冠-6(DBl8C6)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冠醚与氯化汞、硝酸铁、硝酸钴的配合物,同时以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四咪唑铜配合物 (Cu(Im) 2 +4)与DNA的相互作用。四咪唑铜配合物与DNA作用后 ,循环伏安曲线的峰电流减小 ,式电位正移 ;DNA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呈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效应 ,证明DNA与四咪唑铜配合物之间是嵌插作用。并且求得反应生成的加合物的两种结构式分别是 2DNA Cu(Im) 2 +4和DNA Cu(Im) 2 +4。  相似文献   

17.
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能谱分析以及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手段对金属间化合物Sm3(Fe1-xVx)29(x=0.01,0.03,0.05,0.08,0.1)的结构及其微观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间化合物Sm3(Fe1-xVx)29(x=0.01,0.03,0.05,0.08,0.1)的结构均为3:29型结构,并且随V含量增加,金属间化合物Sm3(Fe1-xVx)29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V均呈减少趋势.当x>0.05时,金属间化合物Sm3(Fe1-xVx)29中的杂质相明显呈现出来.随着V含量的增加,居里温度(TC)呈单调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金属有机Schiff碱类配合物是金属有机配合物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 Schiff碱是通过灵活选择与各种氨类及含羰基的不同醛或酮缩合得到链状或环合,单齿或多齿、结构各异性能多变的有机配体. 利用头孢类医药中间体氨噻肟酸[2 (2 氨基 4 噻唑基) 2 (Z) 甲氧亚胺基乙酸]的氨基与水杨醛反应合成Schiff碱配体,Schiff碱配体与稀土钐无机金属离子配位得到目标配合物,运用元素、红外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它们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19.
3-甲基-1-(2-(1-哌啶基)苯基)丁基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甲基-1(2-哌啶基苯基)丁基酮为原料,采用Leuckart反应合成3-甲基-1.(2-(1-哌啶基)苯基) 丁基胺,最终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GF(2~2)域开发了Searle运算,并把它同GF(2)域的运算做了比较。用GF(2)域的Searle运算构成了一个GF(2~2)域的移位寄存器序列,给出了GF(2~2)域的Hadamard定序的快速Walsh—Fourier变换的显式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