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对加热非燃烧烟草制品的烟丝-发烟剂(丙三醇与丙二醇质量比51)体系的热物性进行研究,分析含水率和发烟剂含量对再造烟叶丝和烤烟丝热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22~75℃)的升高,烟草物料导热系数增大[再造烟叶丝0.06~0.12 W/(m·K)、烤烟丝0.06~0.16 W/(m·K)],热扩散系数减小(再造烟叶丝0.33~0.05mm2/s、烤烟丝0.40~0.09mm2/s),体积热容增大[再造烟叶丝0.17~2.70 MJ/(m3·K)、烤烟丝0.15~1.45 MJ/(m3·K)];随含水率(湿基含水率0%~13%)的增大,烟草物料导热系数增大、热扩散系数减小、体积热容增大;随发烟剂含量(0%~25%)的增大,烟草物料导热系数呈增大趋势,但变化很小[再造烟叶丝增大0.005 W/(m·K),烤烟丝增大0.006 W/(m·K)],热扩散系数减小(再造烟叶丝减小0.069mm~2/s,烤烟丝减小0.069 mm2/s),体积热容增大[再造烟叶丝增大0.106 MJ/(m3·K),烤烟丝增大0.138 MJ/(m3·K)]。  相似文献   

2.
热特性是辣椒粉热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为研究不同温度和水分含量对辣椒粉热特性的影响,研究测定辣椒粉在不同温度(25,40,65,80,95℃)和水分含量(7.0%,10.5%,14.0%,17.0%)条件下的比热、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分析其随温度和水分含量变化的规律,并对其进行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粉比热、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均随着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该研究为辣椒粉热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烟草热湿加工处理中的传热过程,通过自行搭建的滚筒干燥过程中烟丝热物性在线测试平台,利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定了滚筒干燥过程中烟丝的热物性,考察分析了该过程中烟丝温度、含水率对烟丝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体积热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含水率相同时,烟丝导热系数、体积热容随着烟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②当烟丝温度相同时,烟丝导热系数、体积热容随含水率的降低而减小,热扩散系数随着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大;③干燥过程中,烟丝含水率逐渐减小,烟丝温度逐渐升高,烟丝导热系数在温度与含水率的共同作用下整体有减小的趋势,表明烟丝含水率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较温度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称重法测定了我国4个芝麻品种的平衡水分等温线,并采用CAE、修正Chung-Pfost(MCPE)、修正Halsey(MHAE)、修正Henderson(MHE)、修正Guggenheim-Anderson-deBoer(MGAB)、修正Oswin(MOE)及StrohmanYoerger(STYE)7个水分吸着方程进行拟合,指出MOE最适合描述芝麻平衡含水率(EMC)-平衡相对湿度(ERH)之间的关系,并用于计算芝麻吸着等热。在含水率7.5%湿基,芝麻吸着等热均随含水率增大而快速减少,同一温度下的解吸等热显著高于吸附等热。在含水率7.5%以上,芝麻吸着等热随含水率增大而变化平缓,同一温度下的解吸等热趋同于吸附等热。在含水率7.5%湿基条件下,较低温度下的芝麻吸附等热与解吸等热均高于较高温度。在含水率10%湿基的自由水点,芝麻的吸着等热(汽化热)接近纯水的潜热,约是2450kJ/kg。在测定温度10~35℃范围,黑芝麻吸着等热数值类似白芝麻吸着等热数值。计算的25℃芝麻储运绝对安全水分是6.46%,相对安全水分是6.94%。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大麦热物理特性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大麦的热物理特性参数,收集不同品种大麦,分析其营养组成、容重和热物理特性参数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的比热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品种大麦的比热差异并不显著。在25℃时,大麦的比热范围为1 523.5~2 066.0 J·kg~(-1)K~(-1)。不同品种大麦的热传导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差异显著,其中热传导系数的范围为0.063~0.074 W·m~(-1)K~(-1),热扩散系数的范围为0.177 0~0.250 8 m~2·s~(-1)·10~(-6)。同时比热与原粮容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热传导系数与粗灰分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粉料容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酸洗纤维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原粮容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基于大麦的热物理特性参数对大麦进行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分为3个类群以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对豆粕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及量化评价,本文以42个豆粕样品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其水分、容重、热物理特性、摩擦特性及粉碎特性指标参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简化物理特性指标,构架评价体系,得到每种样品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样品各物理特性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比热与水分和热传导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热扩散系数、休止角和摩擦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热传导系数与热扩散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休止角和摩擦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热扩散系数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摩擦系数与水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和休止角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粒径与水分呈显著正相关,与休止角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8.898%(85%),能够代表原来8个物理特性指标中的绝大部分的信息,并得到评价公式Z=0.363Z_1+0.234Z_2+0.150Z_3+0.142Z_4,计算出豆粕物理特性指标综合得分。  相似文献   

7.
花生平衡水分及吸着等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靖柳  秦文  王丰俊  李兴军 《食品科技》2013,(2):148-154,158
采用静态称重法测定了我国2个花生品种仁和荚果的平衡水分,指出修正Halsey方程(MHAE)最适合描述花生EMC-ERH之间的关系,并用于计算花生仁和荚果吸着等热。在含水率<12.5%湿基,花生仁和荚果吸着等热均随含水率增加而快速减少,同一温度下的解吸等热显著高于吸附等热。在含水率12.5%以上,花生仁和果吸着等热随含水率增加而变化平缓,同一温度下的解吸等热趋同于吸附等热。在含水率<12.5%湿基条件下,较低温度下的花生仁和荚果吸附等热与解吸等热均高于较高温度。在含水率12.5%湿基的自由水点,花生仁和荚果的吸着等热接近纯水的潜在热。计算的20℃绝对安全储存水分对花生仁是8.15%,对花生荚果是9.22%。  相似文献   

8.
油菜籽平衡水分及吸着等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称重法测定了我国8个油菜籽品种的平衡水分,指出修正3参数Guggenheim-Anderson-de Boer方程(MGAB)、修正Halsey(MHAE)、修正Oswin(MOE)等方程均适合描述油菜籽平衡含水量(EMC)—平衡相对湿度(ERH)之间的关系,并计算了油菜籽水分吸着(吸附/解吸)等热和安全水分值.在含水率<12.5%湿基,油菜籽吸着等热均随含水率增加而快速减少,同一温度下的解吸等热显著高于吸附等热.在含水率12.5%以上,油菜籽吸着等热随含水率增加而变化平缓,同一温度下的解吸等热趋同于吸附等热.在含水率<12.5%条件下,较低温度下的油菜籽吸附等热与解吸等热均高于较高温度.在含水率12.5%的自由水点,油菜籽的吸着等热接近纯水的潜在热.计算的20℃油菜籽储存绝对安全水分是8.09%,相对安全水分是8.98%.  相似文献   

9.
以无铝油条预混粉为原料制作速冻油条,研究油条不同预冷时间、预冷温度、冷冻温度对油条物理特性(温度变化、湿基含水率变化、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速冻工艺对油条品质的影响规律及最佳速冻工艺。结果表明:随预冷时间的延长,预冷及冷冻温度的降低,油条皮和瓤的温度逐渐降低,降温速率加快;随预冷时间延长和预冷温度降低,油条皮和瓤湿基含水率降低量增加,速冻后湿基含水率降低量减小;油条的感官品质和质构品质随预冷时间的延长及预冷和冷冻温度的降低而上升。确定预冷温度0?℃,预冷时间45 min,冷冻温度-30?℃以下,冷冻时间30 min为无铝速冻油条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0.
小麦粉摩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小麦粉摩擦特性的测定方法及不同湿基含水率、粒度下的相关规律,以5种湿基含水率(分别为8.76%、11.41%、13.87%、16.43%、18.28%)、3种粒度(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187、328、412μm)的小麦粉为试验材料,利用直剪仪、自主研发的斜面仪、休止角测定装置,对不同湿基含水率、不同粒度的小麦粉的内摩擦角、滑动摩擦角、休止角等摩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麦粉的休止角在40.3°~47.6°之间,小麦粉与塑料板、玻璃板、镀锌板、不锈钢板之间的滑动摩擦角分别在39.6°~56.5°,37.7°~48.5°,35.3°~47.5°和33.2°~44.0°之间,其内摩擦角在20.4°~32.2°之间。小麦粉含水率越高、粒度越小,则小麦粉粒之间的摩擦力越大,流动性就越差,其内摩擦角、滑动摩擦角、休止角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制备了燕麦-玉米挤压膨化粉并探究添加魔芋粉共挤压对混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主要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糊化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处理后,原料中脂肪含量和快消化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脂肪含量由9.38%降至3.06%,但对抗性淀粉含量无影响(P>0.05),原料粉与挤压膨化粉eGI值分别为66.03和67.34,均属于中GI物料。添加魔芋粉与燕麦玉米混粉共挤压后,不同添加量魔芋粉均能显著降低混粉中快消化淀粉含量(P<0.05),提高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 添加5%、10%、15%魔芋粉后eGI值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48.06、48.51和49.11,均属于低GI物料,可作为代餐产品原料使用。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包装机械的振兴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如何振兴我国包装机械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研究贮藏温度、化学杀菌剂处理和涂膜对河阴石榴果皮褐变、质量损失率、腐烂及籽粒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 d的贮藏期内,4.5 ℃会引起河阴石榴果实冷害,果皮褐变严重、腐烂率增大。1%壳聚糖涂膜处理降低果实的腐烂率、褐变指数和质量损失率的效果优于1%海藻酸钠和1%羧甲基纤维素钠涂膜。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1 000 倍稀释液浸果60 s可以显著降低果实腐烂率,3 种化学杀菌剂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以42%噻菌灵悬浮剂1 000 倍液浸果,而后以1%壳聚糖溶液涂膜,用0.015 mm聚乙烯保鲜袋单果包装后放入6 ℃条件下贮藏120 d,河阴石榴的腐烂率为3.46%,质量损失率为2.13%,褐变指数为0.1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5%,籽粒品质评分为92,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奇志 《中华纸业》2001,22(8):30-32
我国浆纸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投资热点行业;本文论述了如何使项目投资建设顺利实现,保证我国浆纸业持续性良好发展,杜绝项目“可批性”,落实项目的可行性,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咨询、评估、论证工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葛根淀粉的酶法水解及其水解产物的流变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α-淀粉酶水解葛根淀粉,制备水溶性麦芽糊精,研究了影响葛根淀粉水解度(DE值)的因素,探讨了DE值与麦芽糊精溶解度的关系,并对麦芽糊精的流变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酶用量增加,水解速度加快,DE值增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水解速度加快,DE值增加。DE值越大,麦芽糊精的溶解度越大。DE=11.52和DE=20.21两种麦芽糊精的水溶液均为牛顿流体,前者放置1h后转变为胀塑性流体,后者则稳定不变。该研究结果为扩大葛根淀粉的用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采用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nano quantity analyte detector,NQAD)同时测定7种人工甜味剂的分析方法。方法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系统下,使用CAPCELL PAK C_(18) MGⅡ(150 mm×2.0 mm,5μm)色谱柱,以2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40℃。结果7种常见人工甜味剂得到良好分离与检测,在紫外检测器上难以检出的甜蜜素、三氯蔗糖和甜菊苷3种成分,在NQAD检测器上分别得到了0.27、0.17、1.19μg/mL的检出限。色谱峰面积精密度RSD4.97%;标准曲线得到良好线性关系r~20.994;样品回收率96.69%~105.18%之间。结论使用新型NQAD建立了人工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甜菊苷的高灵敏度共同分析方法,方法简单、专属性高。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包装和延时预冷的“八月脆”桃在- 0.5~0℃低温条件下贮藏15d,随后回温3d,通过测定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实颜色、失重率和腐烂率等品质指标,以探求桃果实满足冷链贮运和货价期要求的最佳预冷和包装条件。结果表明,采用包装纸+ 纸箱(X1)和网套+ 礼品盒(X2)的果实在冷藏15d 后均能保持较高的硬度,SSC 变化不明显,X1 果实腐烂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未包装(X3)果实失重率最高。在回温3d 后,X2 果实的硬度(11.45N)和SSC(9.99%)显著高于X1,腐烂率和失重率最低,果实表面着色充分,果肉未出现褐变;采后6h 入库预冷的果实在冷藏15d 和回温3d 后的硬度均显著高于采后12h 和18h 入库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果实表面色泽呈微红色,果心处无褐变。综合评定采后6h 入库预冷和采用网套+ 礼品盒包装果实的贮运性和货架期的商品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硫酸铵沉析、依次过葡聚糖G100和阴离子交换树脂DEAE葡聚糖A50柱,从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肠道2株放线菌株发酵液中获得了1种葡聚糖外切酶(C1)、2种葡聚糖内切酶(CX)和1种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βG)。该2株放线菌株在形态、生长、生理生化特性上显示属于链霉菌属种类。SDS-PAGA电泳分析表明上述4种酶的分子质量分别为76.9、22.3、66.2、31.9kD。外切酶在pH 5.6,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在pH 5.0;以及内切酶和外切酶在50℃,β-葡萄糖苷酶在40℃时,有最大酶活性,甚至温度高达70℃时,这些酶仍有50%以上的酶活性。二价阳离子如Fe2+、Ca2+在质量浓度100mg/L条件下对酶有激活作用,而Mn2+、Cu2+、Zn2+、Co2+对酶活起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来自白蚁肠道2株链霉菌株所产的纤维素酶可能以Fe2+和Ca2+作为辅基,属于酸性、耐热性酶。这类酶具备用于工业上分解不溶性的纤维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亚精胺(spermidine,Spd)与3 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的关系,以及黄果柑果实成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以5 a生黄果柑果树为实验材料,设置3 个不同质量浓度的亚精胺处理,通过叶面、果面喷施亚精胺,研究外源亚精胺对黄果柑果实发育后期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pd能显著提高黄果柑果实中Spd和精胺含量,极显著降低腐胺含量;显著提高黄果柑果实转色初期CAT、POD和SOD活性;显著降低成熟后果实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推迟MDA含量快速累积的时间。结果显示,外源Spd具有改善黄果柑果实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功能,通过调控黄果柑果实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自由基防御系统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珊珊  周正  周巍  张子德  马俊莲 《食品科学》2010,31(10):216-218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牛奶制品中残留的β- 内酰胺酶的含量,利用β- 内酰胺酶分解青霉素产酸使牛奶pH 值下降的原理,对人工添加了β- 内酰胺酶的牛奶制品与青霉素反应后pH 值的下降规律进行研究。得到牛奶中残留的β- 内酰胺酶与青霉素反应的较适宜条件,从而获得快速检测牛奶制品中残留的β- 内酰胺酶的方法。结果确定牛奶制品中残留的β- 内酰胺酶与青霉素反应的适宜条件为温度33℃、底物质量浓度10mg/mL,检测时间仅为60min。此方法对液态纯牛奶中β- 内酰胺酶的最低检出限为8.92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