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测定了间歇吸附器内活性炭纤维吸附水中微量三氯甲烷的主体浓度变化曲线以及吸附等温平衡线,根据扩散模型的精确解与近似解,用误差等值图法估算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液膜传质系数,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活性炭纤维与颗粒活性炭的传质特征,结果表明,本实验系统中传质过程接近于外扩散控制,近似解与精确解吻合较好;与颗粒活性炭相比,活性炭纤维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  相似文献   

2.
模拟固定床脱除烟气中的单质汞吸附系统,基于颗粒内外的传质控制过程,建立了由固定床反应系统质量平衡、传质过程以及吸附剂表面反应过程等综合决定的吸附动力学数学模型,分别进行了试验数据模拟和吸附剂性质及运行参数等影响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对活性炭基本工况吸附过程的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基本吻合;模型分析预测了在一定运行条件下活性炭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曲线:随颗粒粒径增大,吸附量曲线上升幅度减缓,吸附效率降低,表明在传质因素控制下,较小的颗粒粒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促进吸附更有利;在吸附温度不变,保证一定m(C)∶m(Hg)的条件下,随着入口浓度的增大,单位吸附量相应增大,活性炭的利用率提高;增加含Hg气体与吸附层之间的接触时间,可有效延长达到100%的穿透时间,但单位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吸附甲苯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5,20,25℃的恒温条件下,实验测试了活性炭吸附有机气体甲苯的吸附穿透曲线和吸附区温度变化曲线.然后根据吸附过程中的传质、传热机理,建立了吸附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差分方法借助ATHENA VIUAL WORKBENCH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解,数值模拟了相应温度下的活性炭吸附有机气体甲苯的浓度穿透曲线及其温度穿透曲线,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很好地相吻合.数学模拟方法为获得在吸附过程中有效传质系数和有效传热系数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为吸附过程的设计、预测和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活性炭纤维间歇系统当吸附等温方程为Langmuir型时表面扩散模型与孔扩散模型,获得了两模型扩散系数可相互转换的条件,分析了用间歇吸附实验研究溶质在活性炭纤维内扩散机理的可行性,同时给出当吸附等温方程为矩型时两模型的解析解。通过实验验证了部分结论。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甲醛的来源及危害,阐述了活性炭的种类、吸附机理,以及不同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综述了活性炭纤维和活性炭非织造布吸附甲醛的研究状况以及改性后的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活性炭纤维作为去除水中镉离子的吸附剂。考察了振荡时间、活性炭纤维用量、水样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等温吸附平衡实验作出了吸附等温线 ,采用有关的等温吸附模式对吸附平衡实验数据作了线性模拟 ,对吸附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振荡时间、活性炭纤维用量、pH是影响镉离子在活性炭纤维上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吸附效率随着振荡时间的延长、活性炭纤维用量的增加、pH的增大而增大。吸附容量随活性炭纤维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镉离子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规律可用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很好地描述。吸附形式呈单分子层且容易进行。结果表明 ,活性炭纤维对水中镉离子的吸附特性良好 ,可作为去除水中离子态镉的优良吸附剂。  相似文献   

7.
粉末活性炭对两种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粉末活性炭从水溶液吸附两种染料(活性艳蓝KN-R、分散深蓝S-3BG)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粉末活性炭对活性艳蓝KN-R的平衡吸附量大于分散深蓝S-3BG;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精确描述两种染料在粉末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此外,研究表明颗粒内扩散过程是染料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但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吸附速率同时还受颗粒外扩散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苯酚的吸附与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确定了水溶液中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式,然后根据平衡接近率与时间的关系,应用Paterson热传导近似公式,用计算机超越方程,得到了苯酚在活性炭粒内有有效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纤维吸附甲烷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理想狭缝孔模型,微孔容积填充理论和分段吸附机理,用Langmuir公式计算活性炭纤维理想的甲烷吸附等温线,并通过与实测结果的比较分析,对Langmuir公式进行了修正,引入与微孔孔径分布有关的修正系数k,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孔径小于1nm的微孔,活性炭纤维1-2nm微孔对吸附量影响较大,用修正公式计算的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VOCs在活性炭纤维上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吸附法去除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以活性炭纤维(ACF)作为吸附剂,用苯、甲苯作为VOCs的代表物,对影响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入口气体浓度、气体混合、物化性质、填充密度等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浓度大则穿透时间短;甲苯比苯更易被吸附;苯和甲苯混合吸附时,吸附能力强的甲苯有置换吸附能力弱的苯的现象发生;填充密度对穿透时间与饱和时间有影响,密度大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碳纤维索在空间结构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在考虑温度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碳纤维材料矩形双层索网的非线性主共振问题,建立了碳纤维材料矩形双层索网在外激励作用下的振动控制方程.采用Galerkin原理及KBM法求得了碳纤维材料矩形双层索网的非线性主共振近似解及对应的定解,首次得到了碳纤维材料矩形双层索网中心的层间接触力近似解.在把碳纤维矩形双层索网与钢丝矩形双层索网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算例讨论分析了温度、外激励、谐调参数、外阻尼等因素对矩形双层索网非线性主共振的影响.算例表明,当轴向刚度相同时,碳纤维索网抗振性能优于钢丝索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胺类催化热钾碱溶液脱碳过程的微分模型与传质、传热和相平衡的关联式能满意地模拟工业吸收塔。对凯洛格型和赫尔蒂型等大型氨厂二氧化碳吸收塔的模拟,证实了模型的真实性和本文方法可用于同类吸收塔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复合肥生产中有机污染气体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活性炭纤维的强吸附力,对生产有和合肥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污染废气进行采样、溶剂解吸和GC—MS分析。共分离和鉴定了67个化合物,主要产生的化合物为烷烃类31个,芳香族类19个,酯类化合物9个等。  相似文献   

14.
改性活性炭纤维在含磷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活性炭纤维(ACF)对水体中磷的吸附性能,采用硫酸亚铁溶液对其进行改性,并用正交实验法分析得到最佳改性条件为:pH值为3,FeSO4·7H2O的质量浓度为100kg/m3,FeSO4·7H2O和ACF的质量比为2.5,反应时间3h.将改性后的ACF对模拟含磷废水进行静态吸附,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研究了吸附时间、投加量、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ACF对磷的吸附效果较好,去除率可以达到99%.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对罗丹明B溶液进行吸附。考察了活性炭加入量、pH值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加入量的逐渐增加,吸附值逐渐减小;随着pH逐渐升高,吸附值呈下降趋势。吸附值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表明活性炭对罗丹明B溶液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活性炭对罗丹明B的吸附较好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基于Neumann级数和Epsilon算法,提出了一种模态重分析的新算法。在求解过程中,利用Neumann级数产生基向量,然后用Epsilon算法求出近似特征向量,最后用Rayleigh商分析,求出了修改后结构的近似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数值算例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比K irsch组合近似法精度更高,计算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7.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state on the moisture sensitivity of carbon fiber was analyzed by applying a T800 grade carbon fiber with five different surface conditions, namely, with and without surface oxidation,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izing agent.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their composites in the presence of two epoxy matrices (respectively EP07 and EP10) we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micro-droplet tests. The overal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oxidized and sizing-coated fibers have higher moisture equilibrium content than that of the pristine unsurface-treated fiber, due to higher amount of activated carbon groups. After moisture absorption of the carbon fibers, almost all the fiber/epoxy systems show decrease in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and the unsurface-treated fiber system exhibits the largest decline. Moreover, both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and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of carbon fiber/EP10 composite demonstrate better water resistance performance than that of the carbon fiber/EP07 composite, consistent with DSC results of the two resins.  相似文献   

18.
炭纤维在活化前比表面积小于2m^2/g,通过适当的活化方法可以不同程度提高炭纤维的比表面积.以PAN基炭纤维为原料,用K2Cr2O7溶液进行预处理,再用水蒸汽进行活化.通过考察预处理时间、K2Cr207溶液的浓度、活化时间,得到在10%K2Cr2O7溶液预处理0.5h、再水蒸汽活化2h的条件下,炭纤维的比表面积可达1023m^2/g.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媒介红S-80染料的模拟染色废水在活性炭中的吸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静态吸附中0.1 g活性炭粒径为120目,废水pH为2,初始浓度为50 mg·L-1,常温下吸附240min染料的去除率为99%;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进料流速越快、浓度越大越容易穿透.  相似文献   

20.
将活性碳粉末和LiCl粉末分别加入聚丙烯腈纺丝液中,采用滚筒接收的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具有定向排列分布的超细纤维.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纤维表面形态,采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纤维内部结构,采用KES-G1拉伸仪测试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分析发现:添加剂的加入会改善纤维沿滚筒旋转方向的定向排列程度但都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力;随着活性碳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逐渐增加,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变差;而LiCl加入后提高了纤维中大分子的取向排列程度,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LiCl含量为0.6%时,纤维具有较好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