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建筑设计的环境下,建筑师们将建筑表皮设计作为创作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因素。图像化建筑表皮是在建筑表皮主体地位确立的情况下发展起来,并在各种建筑类型的设计实践中表现出来。图像化建筑表皮从设计手法上来看,可以作为结构构件、材料语言、造型、媒介、抽象文化符号、艺术手法、技术构造、拼贴和碎片等多种手法在设计中应用。通过对理论溯源和若干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探讨当今图像化建筑表皮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强烈识别性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
杜萧翔 《山西建筑》2009,35(25):53-54
结合生态高技建筑的产生背景,阐述了生态高技建筑的基本特征,介绍了生态高技建筑的发展和实际情况,指出中国建筑师应开拓思路,汲取各种有益的经验,重视设计中的科技含量,积极实践,将理性思考认真的付诸实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李向 《四川建材》2014,(4):295-296
近年来建筑的思想和理念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一大趋势就是建筑的生态化建设。建筑材料是建筑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建筑表皮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其设计也需要考虑对建筑材料的生态应用。本文介绍了建筑材料在建筑表皮中的生态运用现状、建筑材料的生态选择、建筑材料在建筑表皮运用中的生态学原则、建筑材料在建筑表皮设计中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境外事务所与上海同行合作设计的新建筑中,上海久事大厦以其独特的个性,展示出福斯特建筑设计事务所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的高技派风格,独树一帜,本文介绍了工程概况、设计思想及其先进的建筑技术。  相似文献   

5.
童超 《福建建筑》2012,(11):31-34
高技派建筑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细部精美,结构暴露,造型现代,展现出了新时代的最新建筑技术。而纵观高技派建筑的发展史,我们经常看到高技派建筑在古建筑改扩建项目中的精彩表现。本文通过高技派在改扩建古建筑中应用的案例,来全面认识高技派的设计哲学,并进一步探讨新时代的建筑界,应当以何种形式的建筑风格来延续传统的建筑文化和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6.
侯鑫  王绚 《新建筑》2004,(2):60-62
在分析“高技”建筑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当代高技”建筑超越了“高技”建筑本身的不足,是今后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并对“当代高技”建筑的三个分支:生态高技、情感高技、乡土高技分别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代高技”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先分析了高技派建筑作品的的特点,然后指出高技建筑向生态高技方向发展的趋势,通过福斯特、罗杰斯、皮亚诺、格雷姆肖和赫尔佐格等有代表意义的建筑师的设计作品的分析,从建筑的气候观、适宜技术、形式三个方面总结了生态高技建筑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生态高技建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白蓓  王扬  许可 《建筑与文化》2020,(3):129-130
随着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既有建筑的改造越来越重视节能和环保。建筑表皮作为连接建筑内外的媒介,具有技术、生态、审美、文化等多重属性,在既有建筑的改造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分析了当下既有建筑表皮绿色改造的必要性及意义,针对既有建筑改造中的绿色创新策略和技术进行研究,希望为当前既有建筑的表皮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德清算银行总部大楼充分体现了高技建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趋向——那就是高技建筑与生态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结合。该建筑设计除了与城市环境保持着良好的对话关系,还运用了诸如自然通风、双层表皮系统、蓄热楼板、地热能、自动遮阳和反光装置等生态技术手段,最终实现了建筑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
"表皮"概念源于生态学,引入建筑学领域后被赋予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容。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表皮,将系统论中的二象对偶结构理论引入建筑表皮设计中,从建筑外部形态(虚与实)、建筑外表面装饰(简与繁)、建筑表皮所采用的材料和建筑表皮的自适应(静态与动态)等几个方面对建筑表皮中二象性元素进行分析比较,力求为建筑表皮的研究创作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周铁军  袁渊 《工业建筑》2006,36(11):42-44
通过对高技术建筑的分析研究,发现现代工业建筑高技术化设计的发展趋势除注重空间、结构、表皮的技术性处理外,还必须注重相应的设备处理方法和技术,指出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不能只在形式上做文章,而要重视科技的真正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陈炜 《工业建筑》2008,38(4):13-17
针对高科技研发办公建筑形式进行深入探讨,指出高科技研发办公建筑形式设计应当在把握其功能性、精神性和环境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整合、表达的设计思维过程,将其深层的本质透过建筑形式的外在构成要素条理化、系统化、明确化、秩序化地表达出来。然后结合三个高科技研发办公项目实例分析,进一步阐明高科技研发办公建筑设计形式的探索过程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舒欣  季元 《建筑师》2013,(6):12-19
气候适应性建筑表皮作为建筑物与空气、阳光、阴影和水的分界面。是协调内外环境的智能面层,已成为建筑表皮发展的新趋势。整合设计过程(IDP)也为可持续建筑设计(SBD)带来了新的契机。包括设计的创新以及设计决策的客观性。实际案例选择的建筑实践是将气候与地域文脉整合设计的典型案例,通过丰富的图例试图揭示气候适应性表皮构件复杂的层次关系。并体现出隐藏在建筑表皮外观下的建筑系统整合过程,凸显了整合设计的介入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瑞明办公楼内外环境设计,论述了现代办公建筑环境应该是人性化的、生态的、舒适的、现代的、高科技的,指出以人性化、生态、绿色等内涵构筑的现代办公建筑已基本形成热销态势,必将带动人性化办公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尝试从“性格特征”的角度,探讨一种新的建筑创作思考方式。从建筑性格的定义、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性格特征表达形式等方面,结合相关的建筑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并通过实践案例进行验证。发现“建筑性格特征”对于建筑创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建立系统的选择机制和加强建筑与人感官的联系。基于“建筑性格特征”的思考方式,可以让建筑师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增强对建筑方案内外整体的把控力,不仅只展现建筑的外在形态,更应注重建筑的内在本质,为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孙巍巍  刘松茯 《华中建筑》2007,25(1):148-150
信息时代,高科技对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有着高参与性和深广影响.近几年来,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物质利益,同时也对人们的审美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在建筑领域尤为剧烈.该文提出在此高科技背景下建筑技术属性的拓展问题,指出建筑技术的审美价值在当代已经得到认同和广泛接受,建筑技术的美学属性已经确立,其属性已经从"原生态技术"向"艺术技术"发生了大举拓展.  相似文献   

17.
低技术化的节能建筑设计——被动式节能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能建筑成为当今建筑学的一个热门话题。面对节能建筑的发展,分析了高技术节能实验存在的弊端,列举了利用设计手段的低技术化被动式建筑设计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大力发展低技术化、被动式的节能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行业对于节能建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南京南站车站建筑从建筑设计到最终实施落成的整个设计历程。讨论大型交通枢纽如何将平面、空间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如何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融为一体,将交通建筑特有的简洁高效和南京古都的文化传承相结合,如何将科学研究的成果与建筑设计结合,力求以科技、创新为本、将南京南站建设成为一座高完成度的车站建筑。  相似文献   

19.
笔者首先对建筑时间属性的具体含义进行了论述,即以时间条件为转移并承载其自身所带来的文化、情感、历史等要素的特性。而后在明确建筑造型与时间属性关系的基础上,以几个典型建筑为例,分别从建筑的材料、造型形式和文化精神3个方面出发,具体分析了现代建筑如何在建筑造型设计过程中表达建筑的时间属性,旨在探索出基于时间属性的 “模仿与更新”在建筑造型设计中运用的可能性和新方法,解答“模仿”什么和如何“更新”两个问题。笔者认为,时间属性是建筑不可忽略的本质属性。在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需要充分表现建筑的时间属性,吸收各种各样的建筑造型设计手法进行创造,发挥时间为建筑造型带来的特别效果,迎合人们对于历史的特殊情感,从而为建筑打下时间的烙印,体现出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