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PA1010/CSM/EPR共混物的塑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Brabender PLE331型塑化仪研究了PA1010/CSM/EPR共混物的塑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中EPR含量增加和转速升高,共混物的平衡扭矩升高;随着增容剂CSM含量增加和温度升高,共混物的平衡扭矩降低;温度和转速升高,塑化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2.
PA1010/CSM/EPR共混物的流变性能(I)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XLY-Ⅱ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PA1010/CVSM/EPR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的非牛顿指数n<1,且n随EPR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即非牛顿性增强;共混物熔体服从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表观粘度随剪切速度率和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降低;温度升高,表观粘芳降低。  相似文献   

3.
PA1010/MGEPR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尼龙1010是我国首创的一种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为提高其干戍 低温冲击韧性,用Brabender PLE331型塑化仪制备了PA1010/MGEPR共混物,讨论了配料方式,MGEPR用量,丁基橡胶用量,螺杆转速等对共混物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如采用PA1010/MGEPR(2)和PA1010/MGEPR(4)共混体系,则冲击强度较PA1010有明显提高,当螺转速为37r/min-47r/min时,混合效果较好,当丁基橡胶为乙丙橡胶(EPR)含量的10%(质量)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优良。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尼龙6/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A6/LDPE)和尼龙101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A1010/LLDPE)共混和的织构形态,共混物的织构形态除与织构调节剂、组分比有关外,还与尼龙物结构有很大关系。在尼龙/聚乙烯二元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子以球状(或椭球状)形式存在,粒子较大,两相界面清晰,加入织构调节剂后,分散相粒子明显变小,分布均匀,在尼龙6共混物中,除仍有表面光滑的球状粒子外,出现了莲藕断面状粒子,但两相之间仍有缝隙,而在尼龙1010共混物中,出现了辐(车)轮状粒子,两相间相互作用强,分散相粒子与连续相之间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表明高碳数的尼龙1010与聚乙烯的链段间的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动态粘弹谱,广角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磺化聚苯乙烯锌盐离聚体(ZnSPS)对尼龙1010/聚苯乙烯烯(PA1010/PS)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ZnSPS的加入对共混物起了增容作用,其中低离子含量(3.25mol%)ZnSPS的加入有利于PS渗透尼龙要中,而对PS相无明显影响;高离子含量(10.67mol%,13,87mol%)ZnSPS的加入使PS与尼龙互相渗透的同时更有利于尼  相似文献   

6.
PC/HB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C/HBPS共混物,研究了其流变特性。结果表明,此共混物属于假塑性流体,随着HBPS含量的增加,非牛顿指数增加;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黏度下降,但下降趋势较缓慢;随着温度的增加,表观黏度下降,但下降趋势很快;共混物的粘流活化能都比纯PC的粘流活化能高;随着HBPS含量的增加,表观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EPDM/PA高性能弹性体的某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EPDM/PA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耐油性、耐化学溶剂性、吸水性及动态生热。结果表明,随PA用量增多,共混物的假塑性变得不明显,呈现出宾汉流体的行为;共混物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假塑性;PA分散于基体EPDM中,大幅度提高了基体的耐油性;虽然PA难溶于二甲苯;但共混物中的PA易于被二甲苯刻蚀;尽管共混物含30份的PA,但仍具有优良的耐吸水性,与近似硬度的EPDM过氧化物硫化胶相比,共混物的生热有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PA6/UHMWPE/HDPE-g-MAH共混物反应增容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DSC,SEM,Molau试验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PA6/UHMWPE共混过程中HDPE-g-MAH对体系的增容作用,力学性能及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为热力这不相容体系,在熔融共混过程中,PA6和HDPE-g-MA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枝共聚物对PA6/UHWMPE体系有增容作用,分析性和界面形态以及力学性能明显改善,共混体系中两相的结晶行为亦发生变化,尼龙组分的熔融热焓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PP/PA1010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测试等方法,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熔融接枝聚丙烯PP-g-GMA对不同组成的PP/PA1010共混物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HDPE/UHMWPE共混物的动态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少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引入高密度聚乙烯(HDPE)构成共混体系,考察了共混物的动态流变行为随组成、温度、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体系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复数黏度随UHMPWE含量增加而增大;Han曲线斜率均小于2且不存在温度依赖性;Cole-Cole曲线均呈半弧形未表现出相分离特征,说明共混体系在熔体状态下并未发生分相过程;所有试样的时温叠加(TTS)主曲线在低频区并未出现特殊的粘弹松弛行为,而在高频区随着UHMWPE含量增加,时温叠加原理失效现象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阻隔性HDPE/MPE/PA1010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组成的HDPE/MPE/PA1010共混体系熔体的流动曲线,表观粘度与温度,组成的关系,流动指数与剪切应力的关系等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温度及组成范围内,该共混体系熔体的lgτ-lgγp关系曲线都不同程度地偏离牛顿流体曲线,为非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12.
共聚酰胺6/66/1010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聚酰胺6/66/1010是一种热熔胶。本文研究了这种共聚酰胺的流变特性。求得此种假塑性流体在150-190℃范围内的非牛顿指数和恒定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下的粘流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其流动性能较好,有益于热溶胶和加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氮离子注入尼龙1010的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高能离子注入机对尼龙 10 10进行 N+注入改性 ,注入能量为 4 5 0 ke V,剂量分别为 5× 10 14 /cm2 、2 .5× 10 15/cm2 及 1.2 5× 10 16/cm2 。以 Zr O2 及 Si3N4 球为上球样 ,分别与注入尼龙 10 10下盘样组成摩擦副 ,在销盘摩擦试验机上评价它们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 ,几种剂量的 N+注入均增强了尼龙 10 10的耐磨性。未注入样品的磨损主要表现为粘着、塑性变形、犁沟和疲劳脱层 ,注入样品的磨损主要为轻微的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4.
PVC/PA1010/SBS-g-MAH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制备了SBS-g-MAH接枝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以SBS-g-MAH作为PVC/PA1010共混体系的增剂,对不同配比的PVC/PA1010/SBS-g-MAH共混体系的物理力学性能,流变性及差热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BS-g-MAH接枝聚合物对PVC/PA1010共混体系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得到了缺口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均较高的PVC/PA1010/SBS-g-MAH共混物。  相似文献   

15.
用XLY-Ⅱ重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尼龙1010的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尼龙1010为假塑性流体;在210~250℃范围内,其非牛顿指数π为0.63~0.71;恒γw'下的粘流活化能随γw'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用DSC研究了液晶聚合物(LCP)的含量对PA1010/聚丙烯(PP)共混合金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用TGA研究了共混合金的热稳定性:用拉伸试验检测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1010/PP共混合金中加入0.6%-0.8%(质量)LCP时能起微纤增强和异相成核剂作用,提高合金结晶温度和结晶度,使结晶完善程度略有增加,结晶速率略受影响,并且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明显增强,但对其热稳定性影响不大。当LCP含量增加到5%时,将作为独立组分在共混合金中起作用,使PA1010和PP的结晶峰均出现明显分峰现象,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熔融共混法制备出甲壳素/聚ε-己内酯(Chitin/PCL)以及含5%、15%、25%丁酰化甲壳素的共混物,并用ARES研究其动态流变性及相容性.结果表明,加入丁酰化甲壳素后,共混物的复数粘度(ETa)、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显著降低;同时表观流动活化能(Ea)也相应地减小,而改变温度对熔体的ETa、G′、G″的影响也减弱.丁酰化甲壳素的含量越多,ETa及Ea越小;而超过15%后,ETa及Ea变化不大.初步表明在共混物中加入丁酰化甲壳素可提高Chitin/PCL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