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ε-己内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介绍了ε-己内酯的特性以及由环己酮制备ε-己内酯的方法。本文重点阐述了环己酮氧化法中的过氧酸化法、双氧水氧化法、氧气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并逐一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双氧水氧化法中的催化剂分为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两部分分析比较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环己烷富氧氧化制环己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环己烷富氧氧化的特征,考察了进气氧浓度的提高对反应速度、选择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影响。通过工业化试验,控制氧气体积分数30%,反应温度160~175℃,压力1.0~1.2MPa,环己烷氧化转化率为3%~4%,能很好实现富氧氧化反应,氧化尾气的氧气体积分数可以安全控制在2%~3%。环己烷富氧氧化可用于环己酮装置的改扩建,较空气氧化经济性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环己酮氨肟化反应尾气中氨气含量,探讨了气相色谱操作条件,并与奥氏气体化学吸收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Porapark Q,Porapark N混合色谱柱,柱温80℃,汽化温度120℃,检测温度150℃,检测器为热导检测器,桥流100 mA,载气为H2,流量为25 mL/min,以外标法定量,能够准确测定环己酮氨肟化反应尾气中的氨气;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7.6%~100.5%,相对标准偏差为0.46%~0.92%;该方法较奥氏气体化学吸收法误差小、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现行气相色谱法测定硝酸生产尾气中N2O含量的方法灵敏度差,仪器基线噪声大,检出限高、稳定时间长的原因。更换了气相色谱仪,优化了仪器操作条件。改进后的方法,基线噪声降低35倍,灵敏度升高1倍,检出限降低9倍、稳定时间缩短2倍。适合硝酸生产尾气中N2O含量的测定,为更好地评价尾气中N2O治理(CDM项目)效果提供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以环己酮为原料制备ε-己内酯中过氧酸氧化法、H2O2氧化法和氧气氧化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指出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提出环己酮装置氧化尾气能量综合利用方案 ,采用膨胀机使高压尾气膨胀到低压 ,从而回收能量 ;而气体膨胀作功的同时又可产生低温 ,通过新型特种翅片管换热器将尾气冷却 ,实现尾气中质量分数 0 .2 %左右的少量有机物的回收。初步计算 ,对于 3万t/a环己酮装置年经济效益达 30 6万元 ,投资回收期不足一年。该氧化尾气能量综合利用研究对于装置中存在带压气体放空、降压以及需要回收尾气中含量很低的有机物的工艺过程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巴豆醛氧化与环己酮氧化耦合即共氧化法制备ε-己内酯,以巴豆醛代替苯甲醛,在非催化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主要考察了溶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气流量及原料投料比对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极性较大的乙酸乙酯作为反应溶剂,反应效果较好;较佳的反应条件为乙酸乙酯15 mL、环己酮投入量12 mmol、巴豆醛投入量24 mmol、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氧气流量10 mL/min,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氧气/巴豆醛氧化环己酮反应制备ε-己内酯,环己酮转化率为41.77%,ε-己内酯选择性为94.06%,巴豆醛转化率为83.07%,巴豆酸选择性为95.49%;采用共氧化法工艺制备ε-己内酯是可行的,同时能得到附加值较高的副产物巴豆酸。  相似文献   

8.
环己酮生产工艺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小秦 《化工进展》2003,22(3):306-309
介绍了环己烷液相氧化法生产环己酮的工艺以及其改进情况。同时,还介绍了几种环己烷催化氧化制环己酮的新工艺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环己酮氧化制备ε-己内酯的工艺研究进展并评述了各工艺的优缺点。以环己酮为原料氧化制备ε-己内酯的工艺主要有过氧酸氧化、双氧水氧化、氧气/醛类共氧化和生物氧化等4种氧化工艺,其中过氧酸、双氧水为氧源氧化环己酮制备ε-己内酯的技术已被人们成功掌握。过氧酸氧化法是目前工业大规模生产ε-己内酯的主流。但是,基于当今绿色化学的要求和发展现状,双氧水氧化工艺是最经济和具有发展前景的制备ε-己内酯的工艺,需研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及其工艺中的除水技术。  相似文献   

10.
周吉光  任必胜  李艳华 《云南化工》2007,34(4):50-51,66
热法磷酸生产中,尾气中氧气的含量是主要的工艺参数。氧含量的大小,预示着热法磷酸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所以尾气中氧含量的测定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测定热法磷酸生产中尾气氧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质量分数2.5%的邻苯二甲酸二壬酯和质量分数2.5%的硅藻土,以chromsorb G·DMCX(150~180μm)为担体的色谱填充柱进行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用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工业苯酚丙酮装置氧化尾气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对色谱柱的选择、操作条件的优化、定性、定量分析,进样量和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等实验项目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重复性与准确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黄磷尾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硝酸银容量法测定黄磷尾气中HCN的含量。依照HJ 484—2009氰化物的AgNO3容量法为蓝本,进行方法的改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硝酸银容量法较其他方法更优,能彻底消除黄磷尾气中大量H2S的干扰。该方法简单实用,重现性好,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和黄磷尾气中HCN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多氯乙酰氯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TCD和FID检测器对多氯乙酰氯及其酯化产物的成分和纯度进行了分析,用正丙醇对其进行衍生化,酯化率大于99.6%,生成的酯化产物用毛细管色谱法分析,其方法的分离效率高,重现性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9次分析的变异系数0.45%,在工业产品的检测中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南化公司硫酸磷肥部为实施硫酸尾气二氧化硫治理项目,为3套硫磺制酸装置选用超重力吸收-喷射氧化和氨法工艺新技术处理尾气,并将转化工序原先采用的柴油直接升温法改造成电加热器干燥空气升温法,从而大幅提高了升温速度。采用尾气处理工艺后,放空二氧化硫质量浓度控制在200 mg/m~3以下,且硫酸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治理系统实现了与主装置同步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采用催化氧化法结合吸附工艺净化含大量有机物和甲烷、一氧化碳等杂质的环己烷氧化尾气以制取高纯氮气的工业化技术 ,提出了环己烷氧化尾气净化制取高纯氮气的工艺流程。研制了用于脱除高浓度甲烷和一氧化碳的贵金属催化剂 ,经过实验和工业侧线试验 ,对研制的催化剂进行了评价 ,筛选出催化剂在氧过量、空速 15 0 0h- 1 下 ,甲烷可脱除至 0 .1μg/g。  相似文献   

16.
冯肖荣 《广东化工》2012,(4):141-143
传统上测定丙醛中水含量的方法是卡尔费休法,但由于卡尔费休法测定丙醛中的水含量需要专用的醛酮试剂,而且精密度很差,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文章主要讨论了用气相色谱法[1]进行测定。选择毛细管色谱柱,用正交试验设计[2]考察载气流量、柱温和进样量这三个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找出最佳的色谱操作条件,使丙醛中的水与其它组分得到较好的分离,用峰面积增加法对水峰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精密度好,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法是天然气检测常用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天然气的气体组成成分进行测定,设定合适的色谱条件是保证测定准确、可靠的关键.以FID-TCD并联分析技术为基础,对气相色谱法测定天然气组成的条件进行了实验分析,对测定过程中使用的色谱柱、温度、柱流速、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TCD参考气等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找出了各条件的平衡点,使得测定出的各种气体分子浓度在实验中能够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为FID-TCD并联检测的气相色谱技术在测定天然气成分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对提高测定的效率、灵敏度和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