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国内的机床大约有90%多还处于老式的继电器控制下.由于继电器控制的机床有耗材、耗能、故障率高的缺陷,从而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说把这些机床全部都更新换代,那样会需要很大一笔资金,就目前情况来说是不现实的,所以就有人开始尝试从控制部分的改造方面来下手,将它们的性能提升一个档次,更可以解决它的一些弊端,基于以上情况,作者选择了用PLC来完成卧式镗床的电气控制部分这个题目.经过设计并作了实物的演示,结果证明了设计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原有四工位打包机采用继电器逻辑系统控制是以“并行”方式工作的。即同组电路的各组触点同步动作,其逻辑运算过程是“并行”的方式。而且其触点的动作(通、断)需要一定的时间,某些继电器控制电路转化为PLC程序控制中存在时间差异。继电器控制电路原来能正常工作,但是,转化为PLC梯形图后其控制效果会随之改变,或者产生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数控机床作为一种精加工的工具在机械加工的市场上非常普遍,然而其精度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化。文章结合WOTANφ160镗床的精度调整过程对刨台卧式铣镗床的精度的调整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叙述。 相似文献
4.
压机大型化和压力、温度控制精确化已经成为超硬材料合成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建立“数字化”控制系统的概念,阐述“数字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在超硬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原有四工位打包机采用继电器逻辑系统控制是以“并行”方式工作的。即同组电路的各组触点同步动作 ,其逻辑运算过程是“并行”的方式。而且其触点的动作 (通、断 )需要一定的时间 ,某些继电器控制电路转化为PLC程序控制中存在时间差异。继电器控制电路原来能正常工作 ,但是 ,转化为PLC梯形图后其控制效果会随之改变 ,或者产生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电磁继电器在自动化控制中应用非常广泛,但继电器触点常因打火①和拉弧②而损坏。本文设计了一种成本低廉易于实现的触点保护方案。利用过零检测电路分别检测出空载时220V交流电压零点和负载时交流电流零点,再通过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动作,保证继电器触点在交流电压零点附近吸合并能在负载电流零点断开,以尽可能减小触点拉弧,从而起到保护继电器触点的目的。同时,单片机统计继电器动作时间,当继电器老化,动作时问变长,单片机能自动调整启动继电器的时间,以适应继电器变化。 相似文献
8.
9.
目前使用的软化锅有卧式软化锅和立式软化锅。立式软化锅的软化效果较好,但电耗高,目前处理量在1000t/d立式软化锅,动力132~160kW,立轴的扭矩大,由于立轴很长,一般用两根轴用联轴器连接,因此故障率较高。而处理量为1000t/d的卧式软化锅动力只有30kW, 相似文献
10.
11.
PROTOS - 70卷接机组是国内烟草企业使用较多的设备 ,生产能力 70 0 0支 /min ,具有机械维修方便 ,生产效率稳定等优点。但由于设计年代较早 ,电气控制系统相对落后 ,采用的电气元件较多 ,容易发生电气故障 ,且不具备自我诊断功能 ,给电气维修带来一定的困难。下面举例说明该机组的电气故障及解决方法。故障一 :PROTOS - 70卷接机组不能启动 ,而故障显示器上没有任何故障信息显示。对控制系统逐步检查 ,发现VE平准盘部位防护微动开关S4故障。该开关型号为XCK -T5 2 8,具有独立的常开和常闭触点 ,分别用于控制联锁和故…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三菱公司FX2N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在T68镗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依据T68镗床的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设计了利用可编程控制器改造T68镗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其中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的机型选择、输入/输出地址分配、外部接线图及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程序设计。详细地分析了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镗床的工作过程,讲解了用可编程控制器取代传统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设计的气动逻辑控制刹车回路,可以根据经纱张力变化选定摩擦辊的刹车压力等级。通过改变摩擦辊的转速,保持经纱张力在给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设计的气动逻辑控制刹车回路 ,可以根据经纱张力变化选定摩擦辊的刹车压力等级。通过改变摩擦辊的转速 ,保持经纱张力在给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温度控制系统是工业和民用电阻炉常用的一种控制系统,由于温度变化带有惯性,因此如何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是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课题。本文提出采用固态继电器作为温控元件,设计一个模糊控制系统,以单片机作为模糊控制器,达到提高控制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施耐德电气公司Zelio Logic系列智能逻辑继电器的功能,并利用它改造了FA503型棉纺环锭细纱机。实践证明:该控制系统线路简单、工作可靠并兼有自诊断显示功能,是产品技术升级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20.
目前,缝纫线线筒外标签的包装大部分是由工人手工操作完成的,成本高昂,效率低。为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分析线筒包装的工艺过程,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缝纫线线筒自动化包装机构,并采用PLC控制,实现了包装的自动化。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