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朱国辉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1990,(4)
本文以扩散系数不随成分改变的一维渗碳为基础,分析了渗碳过程中表面碳浓度(边界条件)的变化。建立了不同渗碳阶段的扩散数学模型。提出了应用“假想边界”求解数学模型的隐式差分格式的方法。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以CO红外仪和氧探头为传感器的控制系统所采用的碳势数学模型结构,建立了一个实用的以CO—O_2为参数的数学模型。经验证,所建立的模型能精确反映不同工况、不同炉型和不同渗碳气氛的准平衡条件下,温度、CO及氧势对碳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金相分析和剥层化学分析,探讨了渗碳层深在1.0-6.0mm范围的内强渗时间和扩散时间的合理分配,找出了适合每个渗层范围内的强渗与扩散时间之比,保证了渗层质量和零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理论的新的特征值提取方法,较全面地反映了信号的时频特征,并将小波包提取的特征值输入到BP网络,对7种不同渗碳层深度的试件进行了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小波包特征值提取和BP神经网络分类器相结合,可以实现对不同渗碳层深度的分类,其效果良好、精度较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段法渗碳的数学模型及其物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最佳渗碳工艺方法,是在整个渗碳过程中对碳势进行台阶式控制。这一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多段渗碳过程。本文建立了多段法渗碳的数学模型,并讨论其物理意义。运用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可选加性质所求得的碳浓度分布函数能够描述多段法渗碳过程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9.
涡流检测渗碳层深度的感应电压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轴对称涡流电磁场有限元计算的基本原理,开发了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不同渗碳层深度时涡流检测线圈的感应电压。结果表明,检测线圈感应电压与渗碳层深度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感应电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充分计及空间各种不同性质谐波的同步屯机支路模型.在这种模型中,定子以每条并联交路为单元,阻尼绕组以各实际回路为单元建立了其相应的基本支路方程,它既可以适用于分析各类同步电机分数次空间谐波的作用,还可以适用于分析发电机多种故障运行.因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穆斯堡尔谱等研究了稀土对渗碳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渗入可抑制渗碳体的形成,且可使渗碳层中残余奥氏体及(Fe,Cr)7C3型碳化物的量增加,而使渗碳层中马氏体的量减少.此外稀土的渗入也可提高渗碳层的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渗碳层中碳的分布进行非线性回归处理,建立了渗层的碳分布模型及渗碳层深度与渗碳层中电磁特性之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张小冲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3,9(4):57-66
在真空渗碳淬火过程中,M2高速钢表层发生了复杂的碳化物相变,对渗碳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及渗层机械性能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运用合金相理论分析了渗层相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单自由度、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阐述了傅里叶变换在研究振动系统任意非周期信号响应中的应用;研究了小波分析在振动信号处理中的作用;讨论了振动控制系统中的数学模型;为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振动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H-800、BS-540型透射电镜、XYL-74型x射线应力测定仪和JP-BD-1型接触疲劳试验机,分别对四组不同非马氏体层深度的20CrMnTi钢渗碳滚轮试样进行了组织形态、应力分析和接触疲劳试验。结果发现,渗碳层表面非马氏体组织是极细珠光体、针状珠光体和上贝氏体。这类非马氏体层深度愈深,表面张应力愈大,次表层最大压应力愈小。与组织和应力对应,接触疲劳寿命随非马氏体层深的增加而降低,而组织沿层深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导致疲劳寿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