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利用RMS建模软件对新疆石南油田C3断块的储层开展了随机建模研究,建立三维沉积相模型,并通过数据分析、正态变换、变差分析,在沉积相控制下建立了储层的三维物性参数模型,+将地质模型粗化,输出给ECLIPSE数模软件,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2.
SN31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合理制定SN31油气田开发方案,需要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为此首先应在详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准备好建模所需的各种数据文件并利用RMS软件的顺序指示模拟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然后在微相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相控建模技术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并根据有效储层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下限值进行截断得到有效储层的三维模型。指出三维模型不仅可以粗化后提供给油藏数值模拟使用,而且可以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直观地判断布井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的储层精细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渤海某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缓坡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并定量描述各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结合相概率函数和砂体连通概率等定量约束条件,建立了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对基于目标的分段模拟方法和河道模拟方法的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前者能更好地实现河道主流线、相概率函数、井间砂体连通概率等多个条件的约束,其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更吻合。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砂体物性参数,采用协同模拟方法建立了物性参数模型。实际井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具有沉积类型丰富、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等特征,造成现有单一油藏研究与管理方法无法满足认识油藏非均质特征的要求,给油藏的开发和管理带来较大难度.以盐家油田盐22块为例,探讨了油藏描述与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的一体化研究方法,根据建立的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基质地质模型.利用岩心观察、成像测井等资料建立了离散裂缝网络模型,通过统计学粗化方法得到了双重介质模型所需的属性参数.最后,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历史拟合过程完善地质模型.生产实践表明,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可较好地利用各种动、静态资料综合反映油藏地质特征,从多角度加深对油藏的认识程度,为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储层建模致密低渗气藏开发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新场气田上沙气藏致密低渗储层的地质特征,利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储层参数定量三维地质模型,应用网格粗化技术由地质模型生成数值模拟应用模型,最后,通过数值模拟中的历史拟合、参数调整、完善地质模型,优化气藏地质认识,指导开发方案调整.生产实际表明:基于地质模型进行致密低渗气藏研究能较好解决石油地质研究和气藏工程的衔接问题,能从动态和静态角度研究气藏,从而为气藏开发的动态预测和方案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深水浊积水道具有丰富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以安哥拉深水浊积水道为对象,开展基于多点地质统计的储层建模研究。针对深水水道沉积以及迁移特征,对基于沉积过程的Alluvsim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在Alluvsim中增加整体迁移算法,模拟浊积水道的整体迁移沉积过程。根据浊积水道决口少而弯曲度增加的特点,在Alluvsim中增加了弯曲度指标约束,从而再现浊积水道的弯曲特征。根据安哥拉深水浊积水道地质知识库文献调研,获得了研究区浊积水道形态以及统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改进的Alluvsim算法获得了研究区浊积水道的训练图像。以此训练图像作为模式输入,以井资料作为条件输入,以地震资料作为趋势约束,采用多点地质统计Snesim算法建立了安哥拉深水浊积水道三维地质模型,再现了安哥拉浊积水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表明,建立的地质模型计算的变差函数与地震属性获得变差函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用于后续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研究,指导油田勘探开发。该研究不仅为多点地质统计应用于实际储层建模提供了完整的建模流程,也为浊积水道训练图像自动生成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油田进行开发调整需要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而数模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地质模型.在赵凹油田地质模型的研究过程中,首先从基础地质研究着手,通过取心井的研究共识别了11种岩石相类型及6种沉积微相,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划分了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详细地质研究基础上,以短期旋回为单位采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采用相控物性参数建模技术,利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孔隙度、渗透率的三维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了粗化处理,直接提供给油藏数模使用.  相似文献   

8.
储层地质建模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针对中国油藏精细描述工作现状,提出根据测井解释成果、结合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分析、运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进行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并结合建模软件建立储层沉积微相模型,实现了测井解释成果的定量化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微相模型控制储层物性参数建模,实现了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9.
基于沉积过程建模算法Alluvsim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沉积过程的河流相储层随机建模算法Alluvsim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实现步骤进行了描述,与传统的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相比,基于沉积过程的建模方法更有效地将与沉积过程有关的地质信息以及先验的地质知识整合到建模过程中,能够更加真实地再现储层构型要素,如河道、点坝、天然堤、决口扇等的几何形态和内在成因上的联系,进而建立更为真实的地质模型。针对建模算法Alluvsim无法刻画点坝砂体内部构型的不足,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实现了点坝内部构型的模拟,改进后的算法能够灵活地控制点坝侧积层的倾角、延伸长度、频率等对流体运动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参数,实现了河道的部分或全部废弃。并分析了基于沉积过程的随机建模算法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0.
潍北油田孔一段储层随机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潍北地区孔一段油藏描述中,应用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技术对孔一段储层物性参数进行了研 究,建立了能够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模型。潍北地区孔一段主要沉积类型为扇三角洲,相变快,沉积 环境不稳定,储层非均质性很强。通过对该地区地层、测井和沉积特征的深入研究,划分出精细的小层 单元,并结合储层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研究,选择出合适的建模方法,建立砂体分布及储层参数模型, 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校验。  相似文献   

11.
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确定量表征是目前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文中以枣园油田枣北构造孔一段枣Ⅱ油组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为例,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研究、测井解释、地震解释等成果,以RMS软件为依托,将软件特有的建模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针对构造模拟、微相模拟及属性模拟中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准确合理地将地质认识转化为约束备件,并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对各阶段模型进行验证,有效解决了复杂构造、强非均质性储层建模的难点,提高了复杂断块油藏随机模拟精度,使所建模型接近地下地质实际,为该区下一步数值模拟研究和目标挖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涠西南凹陷流一段上亚段发育大规模滑塌浊积扇,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为了揭示滑塌浊积扇结构及成因,综合运用地震相、岩心、地层切片、相控稀疏脉冲反演、模型正演等多种地质及地球物理手段,对涠西南凹陷流一段上亚段发育的滑塌浊积扇的内幕结构、主控因素、沉积模式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涠西南凹陷流一段上亚段发育的滑塌浊积扇体,具有由多个“V”形或“U”形下切水道组成的波状、短波状地震反射结构,呈点状、条带状展布特征。岩性组合为向上变细的正韵律沉积序列,岩心可见变形层理、包卷层理及重荷模等滑塌浊积沉积构造。浊积扇内幕结构由纵向上厚度不同、横向展布范围大小不一、接触样式多变的多期浊积砂体堆积而成,浊积扇形成受控于半深湖相滞水环境、自身重力及2号断裂带构造坡折带。该成果可为涠西南凹陷及其他盆地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下刚果盆地盐下重点勘探层系,采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钻测井数据和分析测试结果等资料,对下刚果盆地早白垩世Pointe Indienne组湖相浊积岩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Pointe Indienne组大型浊积扇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该浊积岩形成于深湖相沉积环境,其叠置砂体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发育典型的鲍玛序列及特征沉积构造;该浊积砂岩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或杂砂岩,其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差,表现为快速堆积的重力流沉积特征;该浊积砂岩内部识别出了多套完整和不完整的鲍玛序列,显示了厚层块状浊积岩和薄层或微层浊积岩的组合形式,指示了浊积扇内扇、中扇、外扇的沉积特征;该浊积砂岩为中孔低渗储层,与Pointe Indienne组上段和下段发育的厚层优质烃源岩接触,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下刚果盆地盐下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  相似文献   

14.
A turbidite fan in the Eocene upper Wenchang Formation in the Enping 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has been studied using seismic, logging and borehole data. The fan is characterized by parallel progradation on the dip seismic profile and is mound-shaped or lenticular-shaped on the strike seismic profile. The study of the core and logging data from well EP17-3-1,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side of the turbidite fan, shows that this fan is a set of normal grading sand beds, interbedded within thick dark grey mudstones of semi-deep to deep lake deposits in the Wenchang Formation. The fan is interpreted as a sand/mud-rich turbidite fan that has an area of over 140 km2 and a maximum thickness of over 340 m. Combined with a study of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previous provenance analysis of the Eocene Wenchang Formation, the main potential provenances for the turbidite fan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Panyu low-uplift and northern fault terrace zone. The Enping Sag is considered to be a half graben-like basin whose north side is faulted and whose south side is overlapped. Basement subsidence in the Eocene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boundary faults which dip relatively steeply on the north side, causing the subsidence center of the Enping Sag in this stage to be close to the north boundary faults. Sustained faults developed in the Enping Sag during the Eocene caused an increase of the relativ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uplift zone in the Enping Sag. Affected by the second episode of the Zhuqiong movement (39-36 Ma) in late Eocene, sediments which had accumulated on the Panyu low-uplift zone were triggered and moved toward the subsidence center of the Enping Sag and formed the turbidite fan. The second episode of the Zhuqiong mov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iggering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turbidite fan in the Wenchang Formation. Seismic attribute characterization shows that the low frequency energy is enhanced and high frequency energy is weakened when seismic waves propagate through the oil-bearing zone in this fan. Amplitude versus offset (AVO) anomalies are observed in the seismic data and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is encountered. The turbidite fan in the Wenchang Formation has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sedimentary evolution in deep layers of the Enping Sag and pointed to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5.
针对研究区沉积相认识不清等问题,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地质、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 系统研究了惠民凹陷临 7 断块区沙三段沉积相,认为研究区发育三角洲相、浊积扇相、湖泊相,其中三角 洲相包括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分支河口砂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泥等 5 种微相,浊积扇相包括沟道、沟 道间、沟道前缘、沟道侧缘及外扇泥等 5 种微相,湖泊相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泥微相。 平面上,三角洲、 沟道沉积均沿北西—南东向展布;垂向上,沙三下亚段发育三角洲沉积,沙三中、上亚段发育浊积扇、半深 湖—深湖沉积。 从沙三下到沙三上沉积期,砂体反复进积、退积,并逐渐由西向东移动,研究区水体虽也有 短暂下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开展临 7 断块区沙三段沉积微相分析,为储层综合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商三区沙三上亚段砂体平面及纵向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从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分析、薄片分析以及区域地质背景入手,对该区浊积扇的岩石类型、粒度特征和沉积构造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岩石类型包括粉砂岩、细砂岩和泥页岩,发育侵蚀面、沟模、粒序层理、包卷层理和火焰状构造等沉积构造以及小型同生断层构造,砂岩粒度分析显示其具有浊流沉积特征。在该区划分出了中扇和外扇亚相以及辫状沟道、沟道间、沟道侧缘和外扇泥 4 个微相,其中中扇亚相较为发育。 分析了浊积扇纵向沉积序列及沉积微相平面演化规律,并对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是白豹地区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其沉积相类型及其对砂体展布及油气储层的控制等开发地质问题的研究倍受重视。本文在岩心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微量元素、孔渗分析等大量室内测试资料对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提出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属于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岩性以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偏低的微-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具粒序层理、液化包卷层理、滑动截切和变形构造、小型同生断层、槽模、沟模和重荷模等浊积沉积相标志。在浊积扇岩相组合、沉积序列及平面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湖底滑塌浊积扇的成因机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最后分析了其在长6油藏开发工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北带深层砂砾岩体的地震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营凹陷北带盐下砂砾岩体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但由于深层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低,盐下砂砾岩体勘探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基于现有资料,对盐下砂砾岩体的地震预测技术进行了探索。首先进行了成藏控制因素和成藏模式分析,将扇体分为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浊积扇两大类;〖JP+1〗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扇体,分别讨论了相应的地震预测方法。对于近岸水下扇,采用岩石物理分析、正演模拟、地层切片和叠前弹性阻抗反演等方法进行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对于深水浊积扇,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吸收特征分析等方法,进行储层预测和含气性分析。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的对比表明,上述地震预测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储层的含气性,划分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负向构造单元深度大于3 500 m的深洼陷只是生油有利区,而对成藏条件不利,但通过近期对济阳坳陷车西地区车66井的钻探,发现在深洼陷的中央深度达4 300 m的深水浊积扇灰岩砾石中仍有较好的储层,试油获得日产上百吨高产工业油气流。对该类扇体进行了地质研究和地震预测:首先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划分出了该区沙河街组地层的9个三级层序;利用岩电特性和成像测井分析,确定了该类扇体为深水浊积扇的沉积特征,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其中以中扇的储集条件最为有利;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该区储层物性受次生溶蚀孔隙和微裂缝双重孔隙介质的控制,同时形成了隐蔽输导体系;通过岩心包裹体分析、钻井密度和声波曲线统计分析,确定该区具有两期幕式成藏和异常高压封存箱成藏的特点。进而建立了深水浊积扇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处理解释方法,采用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预测和反演等地震描述技术,预测了扇体的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20.
应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岩性圈闭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波阻抗与岩性之间具有一定的概率相关关系。综合应用多学科信息进行岩性圈闭的随机建模研究,基本步骤包括:建立井眼岩性的一维模型,作为三维岩性建模的控制数据;测井约束三维地震反演,获取高分辨率的三维波阻抗数据体;对波阻抗与岩性进行概率相关分析;根据沉积相类型选择随机建模方法后,进行地质统计特征分析;在三维构造建模的基础上进行三维岩相随机建模,获取多个模拟实现,进行多解性评价。以东营凹陷营11区块沙河街组滑塌浊积扇岩性圈闭随机模拟为例,说明这一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图4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