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3钢表面脉冲电沉积锌薄膜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的镀Zn体系,用脉冲电流在A3钢表面电镀Zn薄膜。通过人造海水浸泡,研究锌镀层的耐蚀性能,用SEM,XRD研究锌镀层的形貌和晶面取向。结果表明,钠盐、铵盐、硫酸盐体系制备的镀层钝化后,腐蚀速率明显下降,镀层耐蚀性增强。加入添加剂的碱性锌酸盐镀层钝化后,表面出现裂纹,镀层耐蚀性降低。铵盐体系加入镧盐后镀层耐腐蚀性增强,钠盐、硫酸盐体系加入镧盐后镀层耐腐蚀性降低。加入镧盐后,不改变锌沉积的晶面择优取向,但影响各晶面的织构系数、晶粒尺寸和锌镀层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电沉积Ni-W-P-SiC复合材料的组织及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射线衍射仪测定表明,当Ni—W—P—SiC复合镀层中的磷含量大于8wt%时,镀层在镀态时呈非晶态结构;α—SiC微粒的存在并不影响复合镀层的结构,也不参与结构的转变。热处理温度对Ni—W—P—SiC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当温度升到300~400℃时,产生Ni3P粒子,起到沉淀硬化作用,因此,复合镀层的硬度最高;若继续升高温度,Ni3P粒子长大,然后集聚并粗化,导致镀层软化,硬度下降。扫描电镜证明,α—SiC微粒在复合镀层中的分布较均匀。添加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复合镀层的晶化温度。  相似文献   

3.
在熔盐中电镀Al—Mn合金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褚松竹  张哲 《有色金属》1997,49(2):57-63
本文在酸性的氯化物熔盐体系中,通过一系列探索性试验和霍尔试验确定了获得光亮性Al-Mn合金镀层的工艺条件,同时也研究了不同组成的Al-Mn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熔盐组成和阴极电流密度对镀层的光亮性,表面形貌,镀层成分以及镀层结构和性能均有很大影响。具有非晶态结构的光亮性Al-Mn合金镀层呈现出较高的耐蚀性和硬度。  相似文献   

4.
电沉积Ni—W—P—SiC复合材料的组织及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忠诚  刘鸿康 《有色金属》1996,48(2):94-97,85
X-射线衍射仪测定表明,当Ni-W-P-SiC复合镀层中的磷含量大于8wt%时,镀层在镀态时呈非晶态结构;α-SiC微粒物存在并不影响复合镀层的结构,也不参与结构的转变。热处理温度对Ni-W-P-SiC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当温度升到300 ̄400℃时,产生Ni3P粒子,起到沉淀硬化作用,因此,复合镀层的硬度最高;若继续升高温度,Ni3P粒子长大,然后集聚并粗化,导致镀层软化,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针对封装中的陶瓷外壳经常出现的电镀镀层不稳定的现象,通过滚镀工艺的阴极导通方式和面积加以改进,以改善电镀时镀件表面电流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滚镀的镀层质量,通过对比,发现影响镀层的关键性因素是与镀件连接的阴极,改进工艺后镀层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电沉积Ni-W合金纳米晶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电沉积方法镧备Ni-W合金纳米晶,研究钨酸钠浓度、电流密度、镀液pH、温度等四个工艺参薮对Ni-W合金沉积速率、星徽硬度、镀层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镧钨酸钠浓度,可获得不同尺度的Ni-W合金纳米晶,随电流密度增加,镀层的沉积速率和星徽硬度提高。镀液的pH对镀层性能影响最大。Ni-W合金纳米晶镀层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7.
镀层起皮脱落的原因很多。如镀前处理不良,有机物或异金属杂质过多,pH值不当,中间断电时间过长,温度过低或电流密度过大,添加剂(包括光亮剂)用量过多或比例不当,镀层内应力太大等等。本文仅讨论由于光亮剂使用不当致使镀层脱落的原因。一、光亮剂的作用及用量镀液中加入光亮剂,直接影响镀层的强度、硬度、光亮度、耐磨性及延伸性等。在镀液中,我们使用的光亮剂是糖精和1.4-丁炔二醇,糖精为初级光亮剂,作用是减小晶粒尺寸,使镀层结晶细致,增加硬度。1.4-丁炔二醇为次级光亮剂,作用是使镀层光亮、平整,提高阴极极化和均  相似文献   

8.
稀土氧化物对Ni-Fe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获得含铁量为20%的镍铁合金镀层的电镀工艺为基础,详细地研究了在镀液中引入稀土氧化物后对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能够在阴极表面发生特性吸附,增大阴极极化,在电结晶过程中细化晶粒,显著提高镀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Raman光谱对TiO2/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中TiO2纳米镀层的相转变和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纯纳米TiO2,在导晶剂Sn^4 使用适量时,无定形纳米Ti(OH)4在热处理过程中不经过锐钛矿相而直接生成金红石相;对于TiO2/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TiO2纳米镀层仍然是以金红石相占优势的金红石、锐钛矿的混合相。TiO2纳米镀层的Raman光谱显示出强烈的Raman散射,证实了TiO2纳米镀层的多晶特征。随纳米镀层厚度增大,TiO2的颗粒粒度增大,结晶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一种硫酸型三价铬镀层性能进行了分析,从镀层的结合力、耐腐蚀性、镀层晶态结构,微观形貌可知,三价铬镀层与基体有良好的结合能力,Tafel曲线测试结果表明,三价铬镀层的腐蚀电位高于六价铬镀层,XRD分析三价铬沉积铬为铬-铁镀层,这也是它耐腐蚀性的原因之一,SEM观察镀层表面形态为微型针孔,造成腐蚀电流略大于六价铬镀层.综合分析,三价铬镀层与六价铬镀层性能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的电沉积非晶态Ni-Fe-P合金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在室温下电沉积出的非晶态Ni-Fe-P合金镀层外观接近镜面镀层厚度可达42μm,经X-ray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等离子光谱分析证实,所获得的Ni-Fe-P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镀层中主要成分Ni、Fe、P的含量分别为74%-38%、9%-24%、和6%-10%,此外,还含有0.01%-0.14%B和C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是导致非晶态N  相似文献   

12.
张立红 《煤矿机械》2014,35(10):144-145
以高速钢为基体材料,研究了Ni-B复合镀层制备工艺,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手段,分析了Ni-B镀层的结构,观察了镀层表面形貌。经过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利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化学镀层的耐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得到的Ni-B复合镀层表面光亮、镀层均匀、为晶态结构,镀层结合力良好。经过试验可知,300℃热处理的镀层显微硬度最高,400℃热处理的镀层耐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目前广泛采用的锡青铜+硬铬复合镀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在局部细观视域下研究在立柱工况条件下的复合镀层应力分布形式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镀层中,增大锡青铜层的弹性模量能显著降低镀层界面的应力差以及锡青铜镀层的应力水平,从而减缓了镀层脱落的风险、提高了镀层的抗腐蚀能力。锡青铜层和铬层的厚度均对镀层应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包斯文 《稀土信息》2008,14(5):33-35
“稀土在钢材及金属制品镀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潜在的市场巨大,我们应加快研发,推广应用,将稀土合金镀层技术应用到钢管、钢板和异型钢材上去。”这是日前记者在马鞍山鼎泰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这里的董事长刘冀鲁,总工程师、教授级高丁史志民所阐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碱性电镀锌镍因生产过程更环保、镀层耐蚀性好等优点,已成为代镉技术的首选。但是,由于氢脆等原因,暂未应用于超高强钢A100的表面防护。采用一种碱性镀液配方,在不同阴极电流密度下对超高强钢A100表面进行电镀及钝化,同时对钝化后的镀层进行了物相、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盐雾、氢脆等组织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阴极电流密度为2—4 A?dm-2范围内,可得到单一γ相镀层,并且镍含量在12%—13%左右;当阴极电流密度为2 A?dm-2时,析氢反应进行得比高电流密度时剧烈,电镀效率较低,需要更长的电镀时间才能得到与阴极电流密度为3—4 A?dm-2时耐蚀性相近的镀层。本镀液配方制备的镀层氢脆性能好,带有镀层的试棒均通过了200 h缺口拉伸测试,且在3—4 A?dm-2阴极电流密度电镀时渗氢电流也保持在了一个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魏世丞  朱晓飞  魏绪钧 《有色金属》2003,55(3):23-24,45
从表观质量、上锌量、电化学测试结果考察加入微量铝和钛对锌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和钛最佳加入量分别为O.05%以下和O.03%,得到的镀层耐蚀性强,表观质量好。  相似文献   

17.
电沉积耐磨耐蚀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镀液组成、添加剂用量及温度、电流密度、pH值、搅拌等工艺条件对电沉积复合材料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适宜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可制得一系列不同组成的复合材种镀层,并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泡沫镍为基体,通过提高镀液中硫脲浓度的方法梯度电沉积制备了非晶态Ni—S—Co合金镀层电极。用SEM观察镀层表面形貌,面能谱测试镀层的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硫脲浓度的升高,镀层中S元素的含量逐渐提高,钴元素的含量逐渐降低,镀层由内到外形成了S元素含量不断增加的梯度结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与非梯度镀层相比,梯度镀层的极化电位在各电流密度条件下都显著低于非梯度镀层电极。  相似文献   

19.
在车用镁合金AZ31B点焊接头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形成Ni-P镀层,并通过失重试验和电化学试验分析有、无镀层情况下母材与焊点的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母材Ni-P镀层表面微观形貌优于焊点Ni-P镀层表面微观形貌,60min内形成的镀层厚度分别为8.10μm和9.90μm。同一时间内无论有、无镀层,母材的失重量均低于焊点,腐蚀速率近似线性增加,有镀层时增加趋势缓慢。形成Ni-P镀层后,焊点和母材的自腐蚀电位提高,自腐蚀电流减小,显著降低了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不少单位在电铸金刚石钻头(或扩孔器)时,采用镍或镍合金为胎体,所用镀液是一种光亮镀镍液,镀液配方中多含有糖精(多为食用糖精),其用量一般在0.5—1克/升不等。关于糖精对镀层(就电铸钻头和扩孔器而言镀层即是胎体)性能的影响,目前的研究是不够的。在普通镀镍中,认为糖精是作为一种有机添加剂加入到镀液中的,由于它在电镀时的吸附作用,而使得镀层致密光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